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EVA 劇場版《真心為妳》中 碇真嗣為什麽拒絕接受補完?

EVA 劇場版《真心為妳》中 碇真嗣為什麽拒絕接受補完?

? 很老的壹部劇了。劇場版畫面非常好看,人類補完計劃開始時的音樂也令人欲罷不能。總是感覺動漫是在說自己,那種害怕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選擇逃避的碇真嗣,和自己多麽相似啊。這部動漫之所以能夠刺痛這麽多人的心,不就在於它揭露了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壹個自己嗎?

碇真嗣為什麽總是那麽糾結痛苦呢

碇真嗣 從小生長在那樣的壹個環境之中,養成了壹種懦弱的性格。相較於別人,他尤其渴望他人接納自己,可是這卻成為他痛苦的根源。由於害怕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因而選擇躲避,就像他的父親壹樣。可是躲避並不能讓碇真嗣真的逃避問題,他的內心非常渴望別人的理解與接納。明日香是碇真嗣痛苦根源的壹種具像化。碇真嗣對明日香是非常喜歡的,非常希望受到明日香的接納。可是明日香卻拒絕接納碇真嗣,或許是早就看穿了碇真嗣的懦弱與自私,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具體什麽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明日香選擇了拒絕碇真嗣。自己喜歡的人不接納自己這壹點對碇真嗣來說尤其痛苦,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正是碇真嗣害怕而逃避的東西,如今明日香又壹次讓碇真嗣體會到了這種痛苦。

為什麽碇真嗣選擇拒絕補完呢?

個人理解碇真嗣其實希望的是不是別人的理解,而是別人的接納。如果接受了補完,那麽人類***享記憶,不分彼此,固然可以和愛的人在壹起,但那並不意味著是別人接納了自己。對碇真嗣來說,壹旦接受補完,就無法被別人“接納”了。碇真嗣渴望的不是與別人融為壹體,而是在人與人之間存在隔閡的情況下,被別人接納。不得不說,碇真嗣心裏還抱著明日香能夠接納自己的希望。抱著這樣的希望,碇真嗣選擇回到那種人作為獨立個體的隔閡狀態。

那麽劇場版最後壹幕碇真嗣掐明日香脖子又該如何理解呢?

因為他懦弱而又矛盾,想通過殺死明日香來逃避不被接納的痛苦。有點類似於由愛生恨的感覺,即如果不被接受,那就選擇毀滅。

盡管碇真嗣經歷了這麽多事件,無論是駕駛初號機與使徒搏鬥,還是經歷第三次沖擊的全過程,他本人都沒有多少成長,他內心痛苦的根源也都沒有改變。所以他在NERV總部受到攻擊的時候,還是選擇逃避,還是在葛城美裏的“大人之吻”的鼓勵下,才有了壹點點勇氣,登上了初號機。即便如此,他也沒有發揮什麽作用,看到明日香的二號機被分屍的場面,直接就崩潰了。可見,這壹切的壹切沒有讓他變的更加勇敢,也沒有能夠他正視自己的懦弱。

就如之前多說,碇真嗣之所以選擇不被補完,是希望別人能夠真正地“接納”自己,尤其希望明日香能夠接納自己。當他從生命之海回到沙灘上,看到明日香的時候,他意識到明日香實際上不太可能“接納”他了,所以才十分痛苦,選擇掐死明日香。為什麽他這麽想呢?在生命之海中,所有人的記憶都是***享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消失了,人真正做到了完全的互相理解。碇真嗣理解了明日香對自己的態度,他何嘗不知道明日香也知道自己對她做過的齷齪事。所以碇真嗣覺得明日香不太可能“接納”自己,他不能夠容忍這種痛苦,所以又壹次選擇掐死明日香,所謂“不接受我的都要死”的心態。

所以就是這樣,碇真嗣渴望得到明日香的“接納”,卻又明白這種希望的渺茫,又想逃避這種別人拒絕接納自己的痛苦,逃避自己不能直面痛苦的懦弱,所以選擇毀滅明日香。

碇真嗣的矛盾與懦弱貫穿了整個故事

選擇不接受補完和選擇掐死明日香其實體現了碇真嗣從小矛盾的壹面,也是許多人矛盾的壹面。從接受補完時碇真嗣的回憶中,可以看到這樣的壹幕:小碇真嗣用沙子做了壹個漂亮的金字塔(旁邊則是別人壹家人的歡聲笑語),這代表著他從小就對別人理解別人接納的壹種渴望,可是這種需求對他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及,於是他摧毀了金字塔。可是真的摧毀了金字塔,他馬上就又後悔了,想去修復卻又不可能。

這種矛盾的心態就體現在碇真嗣對明日香的行為上。選擇不接受補完,是基於對明日香能夠接受自己的渴望。而掐死明日香是害怕明日香拒絕自己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碇真嗣,明日香說了壹句“真惡心”。明日香從始至終都是拒絕接受碇真嗣的,從生命之海中知曉碇真嗣記憶的明日香當然更加不可能接受碇真嗣了,說出這樣的話也不奇怪。

劇場版到這裏就完了。可以說,從始至終,碇真嗣都沒有真正意義的成長,壹直在逃避著痛苦,壹種渴望“接納”而又逃避真相的痛苦。他始終是矛盾的,因而行為上似乎也總是搖擺不定,好像總是在後悔。這裏可以設想之下,如果他真的掐死了明日香,他壹定也會後悔。殺死明日香,那麽碇真嗣就絕對喪失了被明日香“接納”的可能,這對碇真嗣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如果碇真嗣能夠接受明日香不接納自己,徹底釋然,那麽他就不會選擇脫離生命之海。可是如果不殺死明日香,那麽知曉明日香不會接納自己,對碇真嗣來說仍然是壹種痛苦。

對於碇真嗣來說,解脫的唯壹方法就是正視這種痛苦,接受別人不接納自己這種事實。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成長。

我覺得這部劇想告訴我們這樣壹件事,那就是人性的本能決定了我們對彼此關系既有渴望又有害怕的矛盾心態。逃避痛苦不能使我們免於痛苦,只能是從壹種痛苦走向另壹種痛苦,那就是從被傷害的痛苦走向知曉我們在逃避的痛苦。而唯有接受痛苦,才是成長的第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