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明水鎮的社會進步

明水鎮的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北宋初年,歷城人田浩定居明水,設館授徒,從學者數百人。1840年,繡江書院始建,1847年建成,成為聞名齊魯的著名書院。1912年,開始建四營、淺井等完小。1929年,興辦第七區第九小學(校址王白莊)。1943年,建山東私立繡江中學(校址侯家莊),招生131人。至1948年章丘解放時,境內有小學17處,在校生1318人。建國後,黨和政府重視教育發展,包括幼兒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各項教育事業空前發展。80年代以後,全鎮掀起全民辦學的熱潮,尊師重教蔚成風氣。1987年,在全市率先實現了中小學校改6配套, 被濟南市評為校改先進單位。1989年,創建鎮成人教育中心,並達到省級示範學校標準。截至2000年7月,累計招收培訓學員83期,78 50人次。1990年,明水鎮成為全市率先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四鄉鎮之壹。1993年,明水鎮被評為全省農村基礎教育先進單位,教委總支書記王化傑被授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榮譽稱號。1995年11月,成為省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鄉鎮。1995年,鎮6所幼兒園被章丘市托幼領導小組命名為“示範幼兒園”。同年,在全省率先融資60萬元,建立明水教育發展基金,促進了全鎮教育事業的發展。1978年至2000年底,全鎮義務教育投資累計達5400多萬元, 新建改建學校30處。 投資460萬元,建教師公寓樓5幢***138戶。全鎮***有幼兒園36所,小學26處,在校生4700人,初中畢業升學率達70.2%,位居章丘市第壹。學生入學率、鞏固率、教學儀器設備達標率均達到了省級標準。

建國前, 全鎮有中醫32人,大藥鋪4個。1956年,明水中心聯合診所成立,衛生技術人員有20余人。1957年,改為明水衛生院。六七十年代,各村設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 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92年,明水鎮投資150萬元,新建3500平方米的門診大樓1座, 職工宿舍樓2座。投資100多萬元購置先進的醫療設備,眼科的醫療技術、設備在省內居領先地位,開展了多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醫療技術研究,其中,“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獲章丘市科技進步壹等獎。1995年開展的“白內障後房型人工晶體兩點縫線固定植入術”獲濟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科委“高新技術生長點”稱號,並填補了濟南市空白。1996年10月,全國防盲辦孫葆忱教授陪同世界衛生組織亞太防盲總幹事甘三和壹先生參觀了明水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對明水鎮的防盲工作予以充分肯定。1997年10月,濟南明水眼科醫院成立。1999年,該院開展的“劈核乳化法治療成熟期的白內障”的臨床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中央電視臺、山東法制報、齊魯晚報分別予以報道。眼科醫院院長黨光福多次被評為濟南市勞動模範、濟南市青年科技帶頭人。到2000年底,明水衛生院(含眼科醫院) 占地21畝,建築總面積2萬平方米, 醫務工作者305人,床位200張,年門診病人79910人次,住院5000人次。1998年11月, 全鎮開始實施鎮村醫療機構壹體化管理,投資200多萬元建村中心聯合診所29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60人。2000年,全鎮有科研機構6個,科技人員130人,開展科研項目13項, 取得市級以上科研成果3項。與省內外25處大、中專院校掛靠合作,研制新產品5種。“激流”牌手提電泵創部優,“PT1230自動膠印機”獲“七五”全國星火成果博覽會金獎, 明水種子站研發的“高白”牌大蔥良種享譽全國。1 994年、1997年、1999年被評為濟南市科普先進鎮,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科普先進鎮。

明水人傑地靈,文風蔚然。舞蹈、曲藝、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代代相傳。1956年建文化站,1962年建廣播站並開始播自辦節目。1992年以來,電影放映隊常年巡回放映,年均放映100余場次。主要村莊和機關、學校、重點企業建有圖書閱覽室,明水鎮設有檔案室。 1992年舉辦了明水文化藝術節。1993年3月,明水鎮政協聯絡室主持編寫的《明水今古備覽》 出版發行, 1997年再版。1998年10月,該書的姊妹篇《明水擷英》與讀者見面。兩書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內容詳實,稽古萃今,雅俗***賞,融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於壹體,實為向人民群眾進行“熱愛家鄉、建設家鄉”教育的好教材。

明水是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體育設施達到省級標準。群眾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體育競賽形成制度。村居之間在假日舉行的籃球賽已成為活躍群眾生活的傳統賽事。1990年7月,明水鎮農民籃球隊代表章丘縣參加“豐收杯”農民籃球賽,獲亞軍。1991年5月,明水鎮舉辦了濟南市5縣城關鎮農民籃球賽邀請賽。從1996年至2000年,每年都舉辦鎮“金秋農民運動會”,展現了新時期富裕農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人民生活

建國前,民不聊生,食不果腹。建國後,全鎮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78年,人均收入92元,人均糧食148公斤,人均住房面積11.7平方米。80年代解決了溫飽問題,面粉、大米成為家庭主食。90年代,在吃飽吃好的基礎上,講究營養搭配,有“天天雞鴨魚肉蛋,不如野菜玉米面”的說法。衣著方面,色彩斑斕、款式新穎、面料高檔。2000年,全鎮人均收入4045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額1280元,全鎮有彩電15584臺, 冰箱5850臺,洗衣機8385臺,電話14454部,摩托車14369輛,汽車515輛。全鎮村村通自來水、柏油路、程控電話,有線電視普及率99.8%。如今,全街道人均住房面積39平方米, 有10個村居建起了總面積137900平方米的公寓樓,另有15350平方米的公寓樓正在建設中。

城鎮建設

明水歷來重視城鎮建設, 先後3次派人參加建設部組織的鎮村建設管理培訓班。1994年4月,副鎮長亓明代表明水鎮參加了建設部召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交流會,並做大會典型發言。 1994年,被省政府評為山東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王家寨等3個村居連續7年(1992~1998年) 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到2000年底,全鎮***拓寬改造鎮村街道204條,總長473公裏。1997年12月,完成全鎮所轄村居建設規劃, 確立了鎮村建設總體思路。1996年10月,明水鎮投資800萬元建成位於濟青公路明水段、 占地116畝的荷花公園,其中水面60畝,花木綠地40畝,年接待遊客50萬~60萬人次,重現了“日暮歸來風斷續,滿身猶帶菱荷香”的美景。2000年,實施了占地160畝的辛莊小區搬遷改造工程,新建住宅樓16幢,***搬遷居民356戶,建起綠地廣場96畝。

獲得榮譽

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全市鄉鎮第壹名,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故裏,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快、對社會貢獻大的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組織、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小康鎮、山東省經濟百強鄉鎮(33名)、濟南市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濟南市“三個壹”工程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擁軍優屬模範單位、濟南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濟南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濟南市黨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濟南市軍(警)民***建先進單位、濟南市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科技興農競賽活動先進鄉鎮、濟南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

集體福利

1986年鎮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現有入院老人18名。繡水等16個村居為60歲以上的老人按月發放養老金。自1992年上半年開始,全鎮推行養老保險。到2000年,投保人數達3193人,同時實行養老補助金制度,總計發放補助金2027.1萬元,相當於職工工資總額的11%。全鎮農村實行醫療補助金制度。通過交納少量的合作醫療基金,可報銷醫療費用10%~20%。1994年設立明水鎮籍在校大學生獎學金。

組織建設

中***地方組織建設 1938年3月, 明水楊胡村張其紅在章丘縣十區區公所加入中國***產黨。1946年上半年,在中***章丘縣委駐地--埠村建立第壹屆中***章丘明水區委員會。1946年底,在明水淺井村建立中***明水區第壹個黨支部。1978年底,57個村全部建立黨支部,黨員總數達982人。1984年2月,明水公社與明水鎮合並,全鎮***建黨支部59個。1994年、1997年、2000年中***明水鎮委被中***山東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1994~2000年中***明水鎮委連續七年被評為濟南市先進基層黨委,1994~2000年明水鎮黨校連續七年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1999年9月,賀套、雙山、李家埠、東瑯溝4村劃歸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支部減至55個。近幾年不斷調整充實各村的黨支部,2000年底全鎮黨員數發展到2735人。1998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基層政權建設

1946年上半年, 章丘明水區政府成立。1950年9月,改明水區為第八區。1958年3月24日,撤區建立明水鄉。1958年9月,明水鄉改為明水公社,行政機構稱人民委員會, 實行政社合壹。1961年稱明水鎮公社管理委員會。1968年9月建立革命委員會。 1980年12月恢復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月明水公社分為明水鎮政府和繡江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2月繡江公社管理委員會與明水鎮政府合並,建立明水鎮人民政府至今。

中***領導下的群眾組織 1946年上半年在明水區淺井村建立了第壹個農民協會。1964年成立了明水公社貧下中農協會,簡稱貧協。1950年6月建立明水區民主婦女聯合會, 1958年12月改為明水婦女聯合會。1950年6月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明水區委員會,1957年7月改為中國***產主義青年團第八區(明水區)委員會。1988年9月成立明水鎮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 1995年10月成立明水鎮工會工作委員會。1980年6月成立明水鎮計劃生育協會。

人物簡介

李清照(1084~1156) 自號易安居士,明水人。宋代著名文學家李格非之女,我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詞人。前期(即北宋時期) 主要作品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等。後期(南宋時期) 有:《聲聲慢》(尋尋覓覓)、《永遇樂》(落日熔金)等。她的全部詩作被收入吳連周編輯的詩歌總集《秀水詩抄》。

李冕(1490~1563) 字端甫,號脈泉,明水人。明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浮沈於宦海30余年,官至雲南右布政使。壹生剛正不阿,秉公執法,廉潔自持,敢鬥奸佞,時被升遷,又常被排擠,遭到貶謫。終因逆忤嚴嵩之流,被迫以老疾致仕。

劉昭壹(1870~?) 號字峰,西營村人。曾任北洋政府國會眾議院議員,與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是至交好友。1927年被張宗昌委任為山東自治籌備處處長。1930年韓復榘主魯後,逐漸失勢,退出政壇。

劉靖宇(1917~1974) 原名張西厚,杲家坡人。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產黨。歷任直南特委四支隊參謀長、冀南三分區政治部副主任、文城縣委書記、冀南壹地委組織部長、五地委宣傳部長、大連市西崗區委書記、旅順市委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專員、副司長、代司長等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逝世。

李振東(1918~1976) 山陽東村人。1937年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產黨。戰爭年代轉戰南北,參加了很多著名的戰役,歷任連長、副營長、營長等職。解放後調北京衛戍區任副團長、團長。1968年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軍委會主任,1973年任北京衛戍區後勤部副部長。1975年因傷在北京逝世。

程重遠(1917~1991) 查舊村人,中***黨員。歷任冀魯豫軍區後勤部軍工部長、國家燃料工業部基建設計司副司長、電力工業部設計司副司長、華東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兼上海電力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後任中國軍工史料編委和冀魯豫軍工史料編委主要負責人,組織編寫了《中國軍事工業歷史資料叢書》、《冀魯豫軍工史料叢書》。

趙興元 1925年生,中***黨員,前營村人。14歲參加革命,歷任戰士、班長、排長、指導員、營長、團長、師長、副軍長、黑龍江省軍區政委,旅大警備區副司令、政委。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曾九次負傷,榮立特等功兩次,大功六次,小功七次,33次幸福地見到毛主席。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趙興元曾當選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十壹屆中央候補委員和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方 1930年生,明四居人。1947年初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產黨,初任明水區組織幹事。調浙江省工作後,歷任寧波地區組織幹事、秘書、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等職。

劉捷 原名劉煥卿。1932年生,西營村人,軍隊離休幹部。1949年初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入黨。歷任副班長、連隊文書、區隊長、軍事教員、秘書、訓練科長(正團職)、教務部副部長(副師職)、國防大學學員隊隊長(正師職)等職。多次受到嘉獎,並榮立三等功壹次。

康煜宗 1932年生,淺井村人,北京北方交通大學教授。1950年就讀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幹部學校,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法語專業。畢業後分別在鐵道部國際聯運局任翻譯和在北京鐵道學院、上海鐵道學院任教。任教之余,參與編寫了《核心法語》《大學法語》等教材。翻譯出版了科幻小說《大木筏》等多種譯著。

李家升 1934年生,西石河村人,著名爆破理論專家。195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壹工程兵學校,1967年任中國駐坦桑尼亞軍事專家組專家,此後在工程兵指揮學院任主任教員、教研室主任、教授。先後主編了《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工程保障經驗》《爆破教範問題解答》《軍事爆破工程》等書,研制成功了“七三式模擬火箭爆破器”教具,獲工程兵科技進步二等獎。擔任《爆破》雜誌特約編委,並被編入《全軍院校名師大典》。

王廣鈺 1937年生,明三居人,中***黨員。1957年入山東師範學院體育系學習,工作後歷任山東體育學院體育系田徑教研室助教,運動系籃球隊身體素質教練,山東省體育學校(現運動技術學院)政工科科長、辦公室主任;1982年後任山東省體委人事處副處長、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山東體育學院黨委書記,省體育總會專職副主席等職。主持研究的《我國優秀運動員退役安置現狀及對策》項目,獲國家體委頒發的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專項獎壹等獎。

李善階 1937年生,三盤村人,1958年參加工作,1962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函授本科班。先後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山東省委研究室工作30余年,後任山東建材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已出版的著作有《應用行政學》《省級行政管理》《機關行政研究》《中華古今旅遊詩詞集萃》等。先後發表各種論文30余篇,創作發表詩詞500余首, 部分詩詞收入《中華詩詞》《中華詩魂》等。事跡收錄《中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詞典》《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專集》《中國當代學者大詞典》《中華詩詞學會人名詞典》。

趙芳清 1937年生,三澗村人,高級工程師。1953年於聊城地區糧食局參加工作,又先後到山東財經學院、山東商校進修學習。期滿後歷任山東省委財貿政治部秘書、山東省委辦公廳秘書、勝利油田黨委辦公室主任、東營市委副書記、東營市政協主席等職。

李海績 1938年生,八裏辛莊人。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後又到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進修,參加工作後曾兩次赴國外任教,1975年調國家教委工作,先後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正司級巡視員、港澳臺事務辦公室主任(正司級)等職,曾獲國家外國專家局頒發的紀念獎狀。出版專著《布魯塞爾大學》(10萬字)及自編詩詞集《天涯萬裏歌行集》等。

李江吉 1938年生,三義村人,中***黨員,現任青島海洋大學技術科學學院電子工程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山東省噪聲控制工程協會理事長,山東省環保產業協會振動和噪聲控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多種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12篇,與他人合作出版譯著《海洋聲學》(約79萬字)。由他任課題負責人主持完成了16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壹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壹項,青島海洋大學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獲發明專利二項。並多次獲“青島海洋大學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稱號。

張汝亮 1938年生,杲家坡人,中***黨員。1963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橋梁隧道專業,現任天津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數次主持科研公關,並多次獲獎,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篇, 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兩篇。參加了電氣化叢書《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及應用》的編寫工作,與他人合作完成《蛛網式平板型網架結構》《公路橋梁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等多篇論著。

劉家瓚 1939年生,陔莊村人。1960年在本溪礦局工作,1969年調四川攀枝花礦務局任采煤隊隊長。曾獲四川省優秀***產黨員稱號,1989年獲全國能源部勞模稱號,1 990年全國“五壹” 獎章獲得者,1991年被評為攀枝花市“十二英傑”,1993年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趙景江 1939年生,滕朋村人,中***黨員,大專文化,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部副師長。曾先後三次入滇、入閩擔負運輸和作戰任務,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到嘉獎,並榮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壹次。

杲憲慶 1940年生,杲家坡村人。1965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政史系,工作後歷任肥城團縣委副書記、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委常委、新城鎮黨委書記、肥城縣委書記等職。1986年調任省農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主持農業廳的工作,1988年任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現任省人大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韓乃寅 1947年生,楊胡村人,大學文化。現任雞西市雞冠區區委書記,東北地區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協理事。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稿件千余篇,出版了六部中篇小說,二部長篇兒童小說。其長篇小說《遠離太陽的地方》(140余萬字)三部曲第壹部《天荒》獲東北地區首屆文學大獎壹等獎。

徐建國 1952年生,王西村人,中***黨員,大學文化,高級經濟師,現任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山東勝利股份有限公司是壹家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經過不斷發展和嚴格管理,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工交財貿系統百家利潤大戶企業”,1997年被山東省信譽評級委員會確定為特級信譽企業,還被省經委評為“管理示範企業”。

徐家鎮 1967年生,鮑莊村人,體育運動健將。在上海體育學院學習期間,連續5年獲67.5公斤級華東六省舉重邀請賽冠軍, 兩次在上海大學生運動會上奪冠,全國城市運動會獲第4名, 上海第九屆運動會上獲金牌。1992年,在山東省第十二屆運動會上獲67.5公斤級舉重金牌。現為濟南市體校教練。

下轄村 下轄村:                                   淺井村 呂家村 查舊村 張家村 聶家村 侯家村 禹家村 孟家村 後營村 西營村 前營村 中營村 牛牌村 河南村 鄭家村 三盤村 三義村 四盤村 宋家磨村 宮王村 繡源村 樊家村 辛莊村 牛王村 山陽東村 山陽西村 柳溝村 王家寨村 崗子村 釣魚臺村 杲家坡村 東石河村 西石河村 官道店村 太平村 王東村 王中村 王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