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這個字讀作sì。祀,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從巳而釋為無巳。此如治曰亂。
“祀”字組詞
次祀 [ cì sì ]
古代指對日月星辰、社稷、五嶽等的祭祀。因其儀式次於祭天地、宗廟的大祀,故稱。
覆宗滅祀[ fù zōng miè sì ]
宗:祖廟。 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廟。滅祀:滅了香火,引申為絕了後代。毀壞宗廟,斷絕後代。亦作“覆宗絕嗣”。
訓祀[ xùn sì ]
指有關祭祀時犧牲、粢盛、尊彜、俎豆之數禮有常法的訓誡。語本《書·高宗肜日》:“ 高宗 祭 成湯 ,有飛雉升鼎耳而雊。
方祀[ fāng sì ]
各祭其壹方的神祇。
守祀[ shǒu sì ]
守宗廟、祀社稷山川的人。借指國君。
祀命[ sì mìng ]
祭祀的命令。《左傳·僖公三十壹年》:“ 衛成公 夢 康叔 曰:‘ 相 奪予享。’公命祀 相 。 寧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 杞鄫 何事? 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衛 之罪也。不可以閑 成王 、 周公 之命祀,請改祀命。’” 杜預 註:“改祀 相 之命。”
祀享[ sì xiǎng ]
祭祀供獻。
群祀[ qún sì ]
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 《左傳·襄公十壹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 杜預 註:“羣祀,在祀典者。”《後漢書·祭祀誌中》:“山川百神應祀者未盡,其議增修羣祀宜享祀者。” 清 代有祭群廟、群祠之典。群廟如先醫廟、火神廟;群祠如賢良祠、昭忠祠,皆在群祀之列。參閱《清會典·禮部》。
祀姑[ sì gū ]
古代旗幟名。
祀儀[ sì yí ]
祭祀的程式。
社祀[ shè sì ]
同“ 社祭 ”。 古謂祭祀土地神。
賽祀[ sài sì ]
猶祭祀。
合祀[ hé sì ]
合於壹處祭祀。
陪祀[ péi sì ]
1.陪從祭祀。 2.附祭,配享祭祀。
講祀[ jiǎng sì ]
修舉祀典。
祀紀[ sì jì ]
祀儀;喪禮。
大祀[ dà sì ]
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廟等。
厘祀[ lí sì ]
謂改革祭神制度,廢除淫祠。
黷祀[ dú sì ]
猶黷祭。《谷梁傳·桓公八年》:“夏,五月,丁醜,烝。烝,冬事也,春夏興之,黷祀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春秋 已下,黷祀諂祭,祝幣史辭,靡神不至。”
馨祀[ xīn sì ]
指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