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壹段時間的工作又告壹段落。回顧這期間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需要認真寫壹份自查報告。相信大家都在擔心又要寫自查報告了吧!下面是我為妳整理的壹份財務風險管理的樣本報告,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1壹、主要風險原因
(壹)醫院長期以來壹直受到公立性質的嚴重影響。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醫院都是公立的,直接接受國家的財政支持。只要醫院申請資助項目,幾乎沒有醫院不撥款的。所以長期以來,醫院已經失去了合理控制和管理資金的能力。在大多數醫院,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僅限於會計核算和管錢,對會計行業的新理論、新技術不了解、不了解,對資金籌集和投資方面的知識嚴重缺乏,風險意識相當薄弱。
此外,醫院往往並不關心采購項目的價格和部分設備的采購情況,也缺乏對這些設備利用率的專業評估,缺乏科學的分析方法和依據來分析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導致這些設備的淘汰率大於利用率,導致醫院投資性價比低,醫院資金浪費。而且壹旦風險出現,這些員工都是在醫院環境中,沒有相關的應變經驗,無法正確處理。這些因素是醫院財務管理風險增加的主要和首要原因。
(二)醫院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較高的財務風險。
醫院必須有各種應急的藥品和器械,但是藥品有使用壽命,賣不出去就是虧損,而且器械老化或者汙染,需要經常更換。但是,當醫院遇到財務危機時,藥物或器械無法立即變現。而且醫療器械的存放也是需要成本的,壹旦存放不當,會帶來很大的損失。醫院也將不得不面對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
因此,醫院經常通過拖欠藥品和其他商品的貨款來減少藥品庫存。但這會導致更嚴重的債務危機。而且,如果醫院對患者的診療存在疏忽,造成醫療糾紛,往往要支付更大壹筆錢。這些不確定因素往往是導致醫院財務周轉不靈的因素。
(三)醫院內部監督制度存在缺陷
監管部門對醫院工作人員是壹種警示。如果醫院內部監督制度不健全,或者流於形式,沒有有效的監督,根據調查,大多數醫院沒有建立健全監督制度,沒有追究責任,這無疑會導致財務活動中有害因素的增長。因此,缺乏完善的內部監督體系也是導致醫院財務風險高的主要因素之壹。
二、醫院財務風險的防控措施
在21世紀的今天,醫院只有重視財務風險分析,提高財務風險意識,居安思危,提高員工素質,建立全面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嚴格控制財務風險,才能健康持續發展,在競爭中生存。
(壹)積極尋求政府支持
公平有序的外部環境是醫院發揮治病救人作用的首要條件。如果政府能制定相關政策,加大對醫院的保護力度,就能讓醫院在良好的環境中尋求更好更快的發展。要有效防範醫院的財務風險,首先要有外部環境的保障,這樣醫院既能保證給患者最好的治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財務風險。因此,醫院應積極尋求政府政策支持和保護,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
(二)提高在職人員的素質
醫院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控制和預測財務風險的可靠保證,醫院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道德素質。再者,醫院要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再教育”,不斷提高其對財務風險重要性的認識,樹立其應有的財務風險意識,提高在職人員應對風險、處理風險的能力。
醫院要積極尋找知識面廣、創新能力強的全方位、知識型人才,不斷為醫院財務部門註入新鮮血液,避免壹些老員工形成“拉幫結派”等不良行為作風。工作人員自身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服務人民為根本,熱愛本職工作,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具有為人民事業奉獻的精神。
(三)完善醫院財務監督體系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醫院正常運轉的可靠保證。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醫院的財務部門體現的淋漓盡致。只有可靠的制度才能促使財務人員堅守崗位,更好地為醫院工作。而且員工也有章可循,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財務上的疏忽,避免了壹些不必要的人為因素,大大減少了腐敗的發生和腐敗的時間,保證了醫院資金的安全。同時,醫院要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和激勵機制,增強醫院財務人員應對財務風險的動力,從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醫院系統可以正常運轉。
(四)加強資本預算控制
只有加強資金預算控制,才能合理確定醫院對資金的需求,從而優化資金籌集,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比如醫院在購買壹些藥品或器械時,要進行專業的分析,以免超出市場需求,增加庫存成本,做出不必要的犧牲。
加強資金預算控制可以降低財務風險,當然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新世紀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醫院高層必須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時刻警惕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加強對醫院員工的管理。財務人員應加強對資金預算的控制,降低不利因素帶來的財務風險,進壹步保證醫院健康發展,造福人民。
第三,總結壹下。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人們對醫院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在投入不斷增加,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提高財務風險意識,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才是醫院可持續經營的保障。因此,各級醫院要高度重視財務風險,不能掉以輕心,加強科室管理,吸引更多的財務人才,采取壹系列有效措施,使醫院的發展更加穩定健康。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2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危機的反復出現,許多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在快速增長或加大投資時,容易出現現金流問題或現金流問題。通常原因是生產發展,市場份額增加,企業家無暇顧及財務體系建設,盲目擴大訂單量,會導致邊際利潤下降甚至犧牲。當生產或服務過程工作量超負荷,人力成本和庫存增加,客戶逾期付款或出現壞賬時,如果突然遇到市場變化或同業競爭的沖擊,就會造成企業的財務危機甚至破產。於是企業開始改善管理,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創新經營理念和產品對象。這使得企業陷入了這樣壹個困惑,如何從財務風險中研究規避財務危機的方法。因此,財務預警分析已經成為企業經營預測最迫切的能力。
壹,企業財務風險及原因分析
1.資金缺乏,融資困難
第壹,資金不足是困擾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註冊資本較少,資本實力有限;中國沒有專門向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另外,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後,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基層銀行有責無權;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後,“存貸比案”壹步步出臺,讓本來就不多的貸款更加少得可憐,增加了貸款供給缺口。第二,融資沒有保障。銀行只承認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作為抵押物。中小企業的土地、房產等銀行認可的不動產資產規模小,缺乏信用擔保,信用能力低,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渠道。第三,融資相關服務缺乏。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和保險與它們的信用評級不足有關。建立以企業信用檔案為基礎的信用體系迫在眉睫。此外,中小企業貸款成本高也影響其融資能力。
2.資本控制薄弱
壹是現金管理不嚴導致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不參與生產周轉;壹些企業缺乏資金使用的計劃安排,過度購置房地產,無法應對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資金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慢,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嚴格的信用政策,沒有有效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無法兌現或形成壞賬。三是庫存控制不力,導致資金呆滯,周轉不靈。第四,錢重於權,資產流失嚴重。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也沒人追究責任,資產浪費嚴重。
3.風險意識落後,經營決策不科學。
在實際工作中,中小企業的投資方向、投資方案選擇、融資時機、融資規模、融資結構確定、收益分配和分配方案制定等都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小企業規模小,貸款投入比例遠大於大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所以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大規模。另外,銀行和中小企業壹樣,因為風險高,提高了貸款利率,增加了中小企業的投資成本,所以中小企業更追求短期目標。同時,中小企業投資盲目,投資方向難以把握,缺乏科學性。
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及其指標體系
(壹)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內涵
企業財務預警機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warning mechanism)是指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中形成的各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預警功能系統,是降低財務風險的關鍵,也是未來振興企業財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就是將預警機制引入企業,使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共同承擔風險責任,責、權、利真正成為壹個有機整體。
壹般來說,中國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可以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為了充分發揮預警分析的作用,企業應建立健全預警組織。預警組織相對獨立於企業組織的總體控制。預警組織成員為兼職,由熟悉管理業務、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和技術的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組成。同時,要聘請壹定數量的外部管理咨詢專家。預警機構獨立工作,但不直接幹預企業的業務流程。它只對企業的最高管理層(管理層)負責。預警機構的日常工作可以由現有的壹些職能部門(如財務部、企管辦、計劃部)承擔。預警組織體系的實施使預警分析工作有了規律性和連續性,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
2.金融信息收集和傳遞機制。壹個好的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必須建立在大量數據系統的分析基礎上,抓住每壹個相關的財務風險征兆,才能有效地預測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提前預防財務風險的發生。主要數據包括內部數據和相關的外部市場、行業等數據。這個系統應該是開放的,不僅有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還有其他渠道的信息。這裏的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指壹般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報告系統,還包括對會計數據的認真閱讀、分析和評價,以及發現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並及時消除的工作。金融信息的收集和傳遞機制是金融風險預警系統良性循環分析的基礎。
3.金融風險分析機制。高效的風險分析機制是關鍵。通過分析,可以快速排除對財務影響不大的風險,從而關註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通過重點調研,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評估可能造成的損失。當風險的原因分析清楚後,制定相應的措施就不難了。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性而不帶有任何偏見,從事這項工作的部門或個人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預警分析系統壹般有兩個要素:先行指標和觸發點。領先指標是壹個可變指標,用於早期評估不良經營。觸發點是指控制領先指標的臨界點,即準備好的響應計劃必須開始的點。壹旦評估指標超過預定的邊界點,響應計劃將相應地移動。
4.金融風險處理機制。財務風險分析清楚後,應立即制定相應的防範和轉化措施,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要想有效運行,就必須具備正確、及時、符合企業需求的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為經營者和部門負責人提供及時、完整的經營成果數據,以實際經營情況數據系統與財務指標數據進行對比。當出現超出或低於指標數據的情況時,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會出現不健全的癥狀。經營者應盡快根據數據所代表的業務內涵做進壹步的深入研究,找出線索,對癥下藥,防止財務惡化。比如應收賬款周轉率太慢,意味著企業的營銷部門可能不會全心全意的去催收客戶賬款。這樣壹方面資金運作會緊張,另壹方面企業會承擔更多的交易風險。此時,營銷部門負責人應深入探究原因,提出對策。
(二)財務風險指標體系
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現金到期債務比率。現金到期負債率是指經營現金流量凈額與本年到期債務的比率,其中本年到期債務是指壹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和應付票據,不能展期,其他流動債務可以以舊還新。因為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應保證償還到期債務,所以現金負債率指標應大於1。現金到期負債率指標是利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數據,動態反映經營現金流量在壹定時期內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現金到期負債率越高,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財務風險越小。
(2)債務-現金流比率。負債現金流比率是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與年末流動負債和年初流動負債的差額之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來自現金流量表,年末(初始)流動負債來自資產負債表。由於在盈利年度可能沒有足夠的現金清償債務,因此采用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負債現金流量比率指標來全面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能夠保證其流動負債償還的程度,直觀地反映企業清償債務的實際能力,更為審慎。
(3)現金支付保證率。現金支付保證率是指當期可用現金資源與當期預期現金支付的比率。它從動態的角度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發展變化,反映企業在特定時期內可用的現金資源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當前的現金支付水平。現金支付保證率越高,企業的現金資源越能滿足支付需求,企業的支付能力正常穩定,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如果該比例低於100%,將明顯削弱企業的正常支付能力,可能引發財務危機,使企業面臨更大的財務風險。
(4)換手率指數。壹是“應收賬款平均賬齡”指標,即∑(壹筆應收賬款的賬齡×應收賬款金額)/∑應收賬款金額;二是放“平均存貨占用期”指標,即σ(壹個存貨占用期×存貨金額)/σ各種存貨金額。能夠準確反映應收賬款和存貨的余額和進度,便於隨時分析和評價應收賬款和存貨的變動情況,避免因銷售的季節性或選擇的會計期間與經營周期不壹致而導致應收賬款和存貨不能如實反映。這兩個指標與企業日常管理應收賬款和存貨所采用的方法是壹致的,信息很容易獲得,不需要額外的成本。
2.長期償付能力指標
(1)總現金負債率。現金負債總額比率是指經營性現金流量與負債的比率。它是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動態指標,也是長期償債能力的保守指標,因為通常不要求用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償還債務,在所有債務都可以展期的條件下,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應等於利息。這個比例反映了企業的最大支付能力,決定了最大借款能力。現金負債總額的比率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付息能力和借款能力越強,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
(2)現金償還比例。現金償還率是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長期負債的比率。這壹比率反映了企業在當前經營活動中提供現金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雖然企業可以用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償還債務,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應該是企業現金的主要來源。這個比率越高,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小。
(3)利息現金保障倍數。利息現金保障倍數是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債務利息的比率。這個比率反映了企業用現金償還債務利息的能力。這個比率通常應該大於1。該指數越高,企業支付利息的現金越多,其財務風險就越小。
3.盈利能力指標
(1)銷售現金率。銷售現金率是指經營現金流量凈額與銷售收入的比率。它顯示了實現壹元銷售所獲得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反映了企業主營業務的現金回籠能力。壹般來說,該比率越高,銷售資金的回收速度越快,應收賬款的管理越好,壞賬損失的風險就越小,從而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小。
(2)資產現金比率。資產現金比率是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平均資產的比率。說明壹元資產的現金凈流入可以通過經營活動形成,反映了企業資產的經營性現金收集能力。壹般來說,比率越高,企業的現金管理能力越強。也是衡量企業資產綜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數。企業的利潤總額包括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等因素,是與成本費用不匹配的收入。將成本費用利潤率計算公式的分子改為營業利潤更為合理,能真實反映企業的收入情況。
(3)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企業利潤總額包括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凈額等。這些因素是收入與成本費用不匹配,會成為
財務風險管理自查報告3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進壹步加劇,上市公司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和財務活動的復雜性,其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金融危機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產的案例越來越多。這些問題不僅侵害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增加了資本市場的風險,也影響了宏觀經濟的穩定有序發展。因此,如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確保在財務風險到來之前提前識別,並提前實施預案,消除潛在風險,成為上市公司迫切需要關註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壹,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概述
財務預警是通過分析財務報表數據和相關數據,識別和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提前監測和化解企業面臨的財務危機。在實際工作中,財務預警應首先選擇合適的企業財務指標構建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然後運用相關分析方法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進行分析和預測,最終得出綜合預警結果並采取預警措施。從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現狀來看,財務預警的效果往往受到重視程度低、指標選取不當、預警流程不暢、分析方法落後等因素的影響。對建立和完善財務預警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預警指標的選擇和預警模型的建立上。特別是在預警模型的研究上,經歷了單變量模型、統計模型、人工智能模型和基於支持向量機方法的預測。近年來,壹些學者將公司治理變量引入預警模型,並取得了壹些成果。
二,國內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的現狀
(1)財務預警指標與上市公司現實聯系不緊密。壹方面,財務預警多以定量的財務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很少考慮其他有影響但定性的指標,如公司治理指標;另壹方面,財務預警系統多為靜態預警模型,沒有根據公司所處行業的特點、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情況和宏觀經濟環境進行動態指標選擇,沒有根據不同階段的評價及時調整具體指標的權重,導致預警模型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難以保證,預警模型的實用價值有限。
(2)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完善。壹是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不健全,大部分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沒有納入公司治理機構;二是財務信息收集和傳遞的流程與管理需求有差距;第三,財務風險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體操作中,往往流入可量化的財務指標分析,結合經濟環境和企業管理的預警能力不足,分析效果有限。財務風險是壹個動態的概念,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如果僅僅依靠可量化的數據分析,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系數必然增大。四是金融風險處置機制不健全,處置工具有限。
(3)財務預警機制信息庫建設存在不足。壹方面,信息庫的數據來源相對單壹,數據來源多為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缺乏長期的關聯交易處理信息、國家相關政策法規信息、公司宏觀經濟環境等;另壹方面,信息庫中的信息不是實時更新的,缺乏必要、及時、有效的維護和更新。由於人員和技術的缺乏,上市公司往往依靠外力來維護預警軟件系統,使得已經建立的財務預警系統難以及時維護和更新,成為壹個空架子。同時,財務預警系統往往是壹個獨立的財務子系統,其建設和使用往往由財務部門單獨完成。財務預警模型不能及時與其他業務信息系統交換數據,不能及時反映實際情況,導致預警信號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較差。
(4)財務預警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實際需要不匹配。財務預警人員的素質決定了預警機制實施的成功與否。但由於利潤考核導向、人力資源短缺等普遍因素,上市公司往往難以配備和配備足夠的財務預警專業人員,兼職現象普遍。財務預警人員存在專業水平低、專業技能弱、經驗不足等問題。
三、提高國內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效果的措施
(1)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組織架構。首先,將財務風險預警從財務分析中分離出來,按照崗位職責明確、溝通渠道暢通、合作機制有效的原則成立專門機構,組織專人收集整理財務風險數據,按照專業方法分析財務風險數據,及時準確監測財務運行情況,為財務風險預警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其次,完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從組織和經濟兩方面明確劃分風險責任,給予風險管理者應得的利益,調動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提高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動力。
(2)優化和完善財務風險管理流程。改革財務風險管理流程,包括信息系統維護、財務風險評估、財務風險應對、財務風險評估和改進、流程改進,使財務風險管理流程運行順暢。特別是在財務風險監測和報告過程中,發揮財務風險預警信息系統的作用,為上市公司風險管理提供全面的數據基礎。通過流程的優化和完善,財務管理可以做到有據可依、管理有序、監控嚴格、信息有效。
(3)構建切合實際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和模型。壹方面,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中,確保指標包含不同類型的關鍵財務指標,包括能夠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如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投入資本收益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償付能力指標,包括速動比率、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營運能力指標,包括股東權益周轉率、營運資金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現金流信息指標,包括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凈利潤增長率等。同時,在預警指標的選取上,應盡可能擴大範圍,使更多的指標進入預警系統和模型,如流通股比例、獨立董事比例、董事會中獨立法人比例、董事、監事和高管人數、薪酬總額比例等公司治理相關因素;另壹方面,在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方面,將國外先進的研究成果與我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將單變量模型改為多變量模型,從而盡早發現財務風險信號,確保上市公司能夠在財務風險的萌芽階段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4)加強金融預警機制信息庫建設。信息庫中的數據來源除了應包括上市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外,還應包括長期以來各種交易的處理信息、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公司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等各種內部信息源。同時,保證信息資料的實時更新和數據的及時有效,提高信息庫的系統性、預見性、動態性和有效性,為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和財務狀況分析監測提供原始數據。
(5)時刻關註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強日常監控。上市公司不是壹個獨立的經濟體,它需要與市場上的其他企業進行資源的流通才能產生效益。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們要密切關註競爭對手的變化,知己知彼,才有機會生存和發展。而且行業環境的變化對經營者戰略決策的制定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應加強對財務預警系統的日常監控,在出現危及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及時提醒管理層采取措施,提前防範財務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