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精準扶貧、建成全面小康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下面是我收集的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篇1通過在蒼溪縣的調查,結合對全省88個貧困縣的比較分析,當前各地在推進新壹輪扶貧開發攻堅上積極性很高、幹勁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從“灌”到“滴灌”上,還有六個方面的***性問題需要重視研究。
1.解決識別誤差和處於貧困邊緣的困難群體問題
做到“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是基礎。按照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的標準識別和確定貧困戶並建檔立卡,既公開透明又簡便易行,但在實際篩選統計中還存在壹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壹是入戶調查誤差帶來識別偏差。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戶大多有“藏富”心理,僅靠短時間的入戶調查,難以對農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調查統計人員對數據的采集和在對數據真實性的確認上手段有限,不壹定能做到完全精準。加之還有少數群眾有爭當貧困戶思想,有的農戶在識別前將子女與父母戶口分開,導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貧困戶增多;二是群眾平均主義心態造成人為“漏統”現象。部分地區評定貧困戶,群眾認為拿了低保再評貧困戶,是“騎了雙馬”,部分基層工作不細致、把關不嚴,導致部分貧困戶被“漏統”;三是處於貧困線臨界值之上的農戶,因病因災極易返貧。從抽樣調查情況看,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剛邁過2736元的農戶仍占到近2%,這類群體無法直接享受精準扶貧帶來的政策紅利,抗災抗風險能力較弱,容易演化成為相對弱勢群體。
2.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的突出問題
調研中發現,隨著經濟新常態的來臨,廣大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也出現了壹些影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制約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新情況新問題。壹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帶來“空心化”。目前,農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動,大多數青壯年長期外出務工,農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兒童。勞動力的缺乏,已難以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農村產業結構單壹帶來“低收益”。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糧、養豬等傳統產業,結構單壹、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很難直接從傳統農業中獲利。加之貧困山區新的合作經濟組織發育遲緩、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存在大量“空殼”現象,造成貧困村土地流轉價格低,貧困戶獲得的收益少;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帶來“奔康難”。部分貧困鄉鎮、村地處偏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晴通雨阻”,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未徹底扭轉,當地老百姓以“垮垮房子爛泥路,亂七八糟無人顧,烏雞鳳凰都外飛,男人難以娶媳婦”的順口溜來形容他們的生活環境。
3.扶貧攻堅參與性不強和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的問題
調研中發現,目前社會和群眾對扶貧開發攻堅的期望值過高,不少人單純認為脫貧奔康只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為有效統籌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形成扶貧攻堅合力最大值,必須正視主導性、參與性和主體性作用的發揮,研究破解以下幾個問題:壹是部分鄉(鎮)、村黨組織引領帶富能力不足的問題。鄉鎮幹部任務繁重,承擔多個角色,既是組織領導者,也是具體實施者,既牽壹條線,也管多個面。有的邊遠鄉鎮還因工作人員流動快,難以保證扶貧攻堅力量。個別村黨支部班子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書記和村主任年齡較大、文化水平低。以蒼溪縣為例,214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52.4歲,大專及以上學歷36人,僅占16.8%,且黨員平均年齡57歲以上,在扶貧觀念、政策掌握、組織發動、技術指導、服務群眾方面跟不上形勢需要,“老馬拉大車”有心無力;二是壹些部門幫扶措施簡單、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調研發現,負責幫扶貧困村的壹些部門和單位有重資金物資幫扶、輕脫貧內力涵養,重當年增收見效、輕長期規劃扶持的現象。部門性質和行業特點不同,貧困對象受益效果也不同,特別是警察、醫生和教師等群體,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對聯系對象的幫扶往往以送錢給物為主,幫扶效果達不到群眾的心理預期;三是社會扶貧整體呈點多、力弱“碎片化”的問題。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公益扶貧事業不同程度存在功利性,註重形式上的扶貧,加之信息的不對稱和整體聯動不夠,容易產生多頭救助、遺漏救助、重復救助現象;四是群眾主體作用激活不夠的問題。部分貧困群眾缺乏自主脫貧意識,認為扶貧就是國家給錢給物,甚至只拿錢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賴思想,缺乏主動性,出現了“上急下不急、外熱內冷淡”的現象。少數基層幹部對扶貧政策宣傳不夠,還沒能通過有效的脫貧激勵機制,真正把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4.扶貧開發項目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
調研中發現,缺項目資金是目前制約貧困地區脫貧奔康的壹大瓶頸。壹是專項資金條塊分割來源分散,整合難。各種項目資金在審批、撥付、管理、驗收等程序要求不壹樣,地方政府只能將“買米的錢用來買米,打油的錢用來打油”,導致“小股匯不成大流”,無法集中力量辦大事;二是縣鄉本級財政體量不足,配套難。貧困縣大多屬於“吃飯財政”,90%以上的項目要求地方配套資金。迫於收支矛盾、新增債務等多重壓力,有的基層幹部對項目資金“既盼又怕”,有的項目因地方財政拿不出配套資金而放棄申報;三是扶貧項目對社會資本吸引力小,融資難。扶貧項目投資回報率低、周期長、潛在風險多,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難度較大。縣級融資平臺發展程度低、融資平臺缺乏,受信用等級所限,金融環境相對滯後,加之農民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和第三方擔保,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有效融資。
5.對脫貧摘帽後政策削減帶來的返貧擔憂問題
調研中反映,各級脫貧奔康的目標已經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都十分清晰,但對提前實現脫貧摘帽的激勵措施還不明確。壹是各級政府沒有明確脫貧摘帽的相關數據指標。目前省上對貧困縣下達了減貧任務,但尚未出臺明確的脫貧摘帽退出機制。2014年試行的《四川省貧困縣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中,也沒有對工作目標、保障目標、成效目標提出明確的量化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應以什麽標準對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進行驗收。隨著經濟增長和物價指數的變化,每年應按多大增幅才能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沒有具體參照標尺,因此幫扶措施和力度難以做到精準有效。若以縣為單位,各自根據扶貧規劃和實際情況測算出相關指標並付諸實施,如果與省上未來出臺的脫貧指標不壹致,很多基層幹部擔心相關工作將重新返工;二是脫貧摘帽後鞏固期的壓力預期造成“摘帽減政策”的擔憂。有的基層幹部認為,脫貧摘帽後扶持政策、項目資金遲早要減少,加之目前沒有明確對率先脫貧縣(市、區)的獎勵機制,因而對率先脫貧摘帽心存顧慮,擔心貧困邊緣人口由於無法預期的疾病、自然災害等影響會再次返貧,部分幹部對主動摘帽的積極性不高。
6.壹些幹部中固有的“路徑依賴”導致粗放扶貧問題
推進扶貧開發攻堅,幹部是決定因素。實現省委確定的脫貧奔康各項目標任務,廣大幹部的能力素養還需要加快提升。壹是在思想觀念上需要進壹步革新。調研中反映,部分基層幹部對扶貧攻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新階段的扶貧政策把握不準,用老眼光看待新扶貧,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認為扶貧就是送錢送物、拆舊建新、修路架橋,導致扶貧資源配置失序和工作效率低下;二是在工作方法上需要進壹步改進。認為群眾“窮根”難拔、“窮病”難治,扶貧短期難以見效,習慣性地用抓示範點代替精準扶貧,搞盆景式、插花式、堆點式扶貧。有的扶貧項目資金沒有完全用到刀刃上,造成點上錦上添花,面上推進卻明顯滯後;三是在對癥下藥治窮病上需要進壹步強化。部分地方“因地制宜、壹戶壹策、標本兼治”的精準脫貧規劃和措施還沒有具體落地,或者幹脆把扶貧規劃當擺設,說壹套做壹套。有的地方還是按照傳統的思維,均衡用力、“撒胡椒面”,統籌不夠;四是在對精準扶貧的.認識把握上需要進壹步提高。有的基層幹部對精準扶貧認識不到位,補短板的意識不強,認為只要通過持續發展就可以解決扶貧攻堅中的所有問題,仍然用重大項目驅動發展效應來掩蓋精準扶貧困境。調研中了解到,壹些地方扶貧攻堅重點項目清單裏列的多數是招商引資項目、重大工程項目,片面地用發展項目來代替精準扶貧項目。
對策建議
筆者在調研中深切感到,精準扶貧對實現全面小康意義重大,必須結合實際,重視研究扶貧開發攻堅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提出解決的對策和措施,推動省市委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地。
1.堅持對象精準、分類明確,聚焦“六個精準”
全力推動扶貧攻堅規劃落實落地對象精準是落實“六個精準”的前提,蒼溪縣完善識別評定辦法,對貧困戶基礎數據進壹步全面摸底調查,確保貧困對象識別準確無遺漏。建立貧困人口數據庫管理系統,切實加強建卡立檔貧困戶動態管理。壹是著力消解“政策性貧困級差”。積極實施有針對性地扶貧,對調查中確定的建卡立檔戶之外的貧困人口、邊緣貧困人口,發動引導社會力量進行幫扶,杜絕出現宣布脫貧奔康後還有群眾仍在貧困線上徘徊的窘境;二是著力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堅持進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加強黨員幹部帶動示範、鄉村先進文化引領,逐步破除部分群眾攀比心態和“等靠要”思想,摒棄“爭當貧困”“不願脫貧”的不良風氣,形成幹群壹心、***謀脫貧的良好局面;三是著力實現對農村“懶人”的扶誌轉化。對少數四肢健全但不願通過勞動致富,處於貧困線以下的農村“懶人”,探索實施“有責任的扶貧”機制,制定責任清單,以量化勞動量、社會公益活動參與度、子女升學率等方式,由村民監督委員會評比打分,作為其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的重要依據。運用經濟學手段,調動激發農村貧困“懶人”脫貧奔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激發農村經濟內生活力
堅持把脫貧解困和致富奔康結合起來,兩步並作壹步走,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動新村建設和產業發展齊頭並進。突出規劃引領,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服務、生態保護和鄉村風貌改造,統壹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在新村建設上,本著“宜聚則聚、宜散則散”,體現小規模、微田園、組團式山區村落特點,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民居。在產業發展上,本著“突出特色、農旅融合”,打造戶成園、組成片、村成帶、鄉鎮成規模的主導產業。大力推廣蒼溪縣現代農業園區“壹區四園”綜合開發模式,綜合打造特色產業園、休閑旅遊園、科技示範園和創業孵化園,輻射貧困散戶發展產業、進園務工,多渠道實現農民增收。不把貧困區域經濟發展,簡單地等同於區域內產品與勞務產出的增長和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3.堅持統籌調度、整合資源,集聚各方力量支持參與扶貧攻堅
扶貧攻堅是壹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在規劃設計、安排部署、統籌協調、重點投入、考核驗收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又需要各級各部門協同配合、真幫實扶。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同參與。蒼溪縣在扶貧攻堅中,探索建立的“縣級統籌、鄉鎮主抓、群眾主體、部門聯動”的機制,較好地發揮了扶貧攻堅責任主體、實施主體和群眾主體的作用。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壹是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解決好“怎麽扶”的問題。建立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提高縣級黨委、政府對扶貧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二是分解落實各級各部門的扶貧開發責任,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建立扶貧開發統計監測和績效評價機制,進壹步督促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1名聯系領導、1個駐村幫扶工作組、1個駐村幫扶單位、1名“第壹書記”,層層傳導壓力、落實責任;三是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解決好“都來扶”的問題。積極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建立特困人口社會幫扶信息平臺,及時通過網絡、媒體布特困對象扶貧需求和社會幫扶動態,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促進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聚集;四是堅持激勵導向提高群眾參與度,解決好“自己扶”的問題。運用市場手段推進扶貧開發,鼓勵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發展產業,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促進貧困戶在產業鏈上持續穩定增收,加快實現精準脫貧。
4.堅持探索實踐、廣開渠道,以多元投入破解扶貧開發資金制約
進壹步拓寬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融資渠道,解決扶貧開發攻堅“錢從哪裏來”的問題。壹是推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優先向貧困縣傾斜的政策連續不變。允許符合政策的秦巴山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結余指標,優先在省內壹線城市掛鉤使用。支持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專項債券發行項目。對於縣級平臺實力弱、融資難的地方,可采取“以市帶縣”的方式發行項目收益和國家專項債券,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二是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工商資本、民營資本、社會資本投向基礎建設領域,破解因扶貧專項資金來源分散、需求面大而對地方投入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金融資源,強化覆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便利化特惠金融政策措施,延伸金融服務鏈條;三是千方百計撬動金融資金投放。把財政直接補貼的項目資金更多轉變為政策性貼息、擔保資金和風險補償基金;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抵押登記服務平臺,適度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擴大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投放規模和範圍。引導農業擔保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優先向從事扶貧開發的龍頭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服務。試點推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模式,多渠道增加金融對貧困戶發展的支持;四是嚴格監督管理。加強對扶貧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巡回督查,確保項目落實精準到位、資金使用精準到位,防止跑冒滴漏。
5.堅持著眼長遠、脫貧奔康,以扶貧政策的持續深化助推持續發展
改變“脫貧即斷奶”的“反向激勵”,實施“扶上馬再送壹程”的“正向激勵”。壹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研究出臺檢驗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解困的指標體系和操作辦法,明確貧困縣、貧困村退出標準;二是堅持扶持力度不減。保持對貧困縣扶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進壹步加大對貧困縣的投入力度,給予差異化的政策支持;三是獎勵鼓勵率先脫貧。出臺脫貧減貧激勵政策,對提前實現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給予壹次性獎勵。試行“摘帽”績效與政績考評掛鉤,對提前“摘帽”的縣鄉領導班子給予表彰鼓勵。
6.堅持選好育優、建強隊伍,進壹步提升貧困地區幹部群眾開放意識和能力素養
精準扶貧的推進,是扶貧思路之變,是發展理念之變,也是選人用人和考核評價幹部之變。壹是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實績作為選用幹部的重要依據。註重從扶貧開發壹線考察識別幹部,對工作全心投入且成績突出的提拔重用,對工作不力甚至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註重把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作風務實的幹部選配到鄉鎮、村級領導班子中,對重點貧困鄉鎮應選配那些熟悉農業產業、旅遊發展、村鎮建設、農村金融、群眾工作的領導幹部。註重加強對“第壹書記”隊伍的考核管理,選派的“第壹書記”中優秀的可進入鄉鎮黨委班子,確保扶貧攻堅力量充實、引領能力強;二是全力推進貧困地區幹部人才培訓提能。建立專門的人才培訓基金,開設專門的基層幹部和扶貧人才培訓班,加強同高校、
科研機構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合作,對扶貧人才因材施教、分類培訓,提升基層幹部和人才精準扶貧政策水平和實踐技能,激發扶貧“造血”潛力;三是優化貧困地區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對有意願回貧困鄉鎮、村工作的貧困地區大學畢業生,在大學生“村官”招考、公務員錄用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在外創業優秀人才回引力度,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各地建立回鄉創業園,多渠道引進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通過“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產業”等創辦實體,開辟綠色通道,給予政策優惠支持。
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篇2我縣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向我鎮8個村都派駐了駐村工作隊,首次實現了駐村工作隊對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兩個全覆蓋。通過開展對貧困戶的摸底建檔立卡,解決了“扶誰的貧”的問題;通過開展結對幫扶,解決了“誰去扶貧”的問題;通過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幫扶,將“漫灌”式扶貧轉變為“滴灌”式扶貧,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取得良好成效。但當地部分幹部群眾“等、要、靠”思想嚴重。貧困村裏基礎設施條件落後,產業支柱缺乏,氣候條件惡劣,生存資源匱乏,安居難、運輸難、灌溉難、飲水難、行路難、求學難、求醫難等7個“攔路虎”嚴重制約著農民的生產生活。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由於扶貧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駐村工作隊缺乏服務手段;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薄弱,村級集體經濟普遍為零,“無錢辦事”的問題十分突出;三年時間內所有貧困戶都要脫貧等等原因,必然出現貧困戶是否能夠穩定脫貧、走出“扶貧-脫貧-返貧”怪圈問題。
建議:
壹是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切實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在縣屬範圍內對扶貧項目實行“鄉鎮申報、縣級審批、鄉村實施、鄉鎮初檢、縣級驗收、鎮級報帳”的管理體制。其核心就是以村為基礎,鄉鎮申報及實施項目,並且把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意見作為項目申報的必備條件,否則,縣級扶貧部門將不受理所申報的項目;
二是實行駐村工作隊“四個全程”。在堅持規劃引領和發揮貧困群眾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村民自治和“壹事壹議”等方式,實行駐村工作隊“全程參與項目申報、全程指導項目實施、全程加強項目監管、全程督促項目評估”等扶貧項目資金“四個全程”管理,加大項目公開公示力度,有效提升駐村工作隊行為能力和群眾的內生動力,促進精準扶貧和駐村工作的深度融合,把黨的強農惠農富民和扶貧開發政策落到實處;
三是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切實解決“無人辦事”的問題。壹是打造壹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采取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辦法,重點整頓軟弱渙散和處於癱瘓狀態的村黨支部,不斷提高村支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打造壹支“永不撤走”的扶貧工作隊,為長效脫貧打下堅實組織基礎,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扶產業就是扶根本,大力推進山地特色農業建設,註重短平快的特色產業,又要註重長期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民有長期增收項目的結合。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扶貧龍頭企業+農戶”、村企合壹、農工商貿工農壹體化等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同時,對有貸款需求的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通過銀行支農再貸款,實行“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抵押,對基準利率扶貧貼息”政策,逐步解決貧困戶貸款難、貸款成本高的問題。
四是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全程監管作用。圍繞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審批、資金撥付、報賬、實施、監管、驗收、績效評價等重點環節,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全程監督作用,從源頭全面加強監督檢查,切實避免“長官意誌”,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各職能部門要主動公開扶貧項目申報條件,嚴格項目申報程序,切實做到對扶貧項目資金申報“最先壹公裏”和實施“最後壹公裏”全程接受監管,讓精準扶貧充滿活力,切實做到陽光扶貧、公正扶貧和精準扶貧,使所有貧困戶真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