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先進的通信與控制技術,作戰部隊能夠根據不同的作戰目的和任務需求,將大量無人機***同編組、協同運用,形成功能互補的無人機作戰群隊,有效克服單個平臺能力有限的不足,實現整體能力放大,達到“1+1>2”的效果。
作戰中,大量無人機以程序控制或自主控制的方式,從多方向同時實施突防或突擊,可快速達成對敵重要目標和關鍵系統毀癱,最終以數量優勢消耗敵防禦能力,致敵於打不起、防不了的被動局面。
更讓人防不勝防的是,小微型無人機可借助低可探測性優勢,通過空投或炮射等方式撒播到敵縱深,再通過自身動力飛行或地面機動,自主抵近預定目標或直接附著於大型武器系統關鍵部位上,甚至滲透進入敵作戰決策、指揮系統等內部核心場所,進行偵察監視,適時利用所攜帶的高爆炸藥對目標的要害和節點部位進行破壞,或對關鍵、核心人員進行殺傷,實施“內窺式偵察”和“微創式打擊”。這種進攻方式可有效破壞敵作戰體系、打亂敵作戰計劃、擾亂敵行動節奏,達成“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公布的壹款名為“殺人蜂”的高智能微型自主攻擊機器人,尺寸不到普通人手掌大小,配有廣角攝像頭、戰術傳感器、面部識別技術等,內裝3克炸藥,可單獨或集群使用,能夠通過很小的孔隙飛入室內,進行精準識別和攻擊。未來戰場上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無人機對彈藥庫和指揮系統的攻擊過後,大批飛機、坦克、艦艇由於得不到指揮和彈藥、能源的補給,還未來得及運用,戰爭就失敗了。
這種無人機攻擊效費比極高。壹旦能夠突入對方防區或縱深,無人機既可獲取戰場情報信息,引導遠程精確火力實施打擊,又可通過投彈或“自殺”方式對重要目標實施攻擊,以廉價的消耗換取高技術、高價值武器系統的毀癱,實現“以小換大”的不對等博弈。在納卡沖突中,阿塞拜疆使用的安-2無人機,就是由老式安-2型運輸機改裝而成,作戰中主要充當空中誘餌,引誘亞美尼亞防空系統雷達開機或開火,進而暴露目標參數和部署位置,配合其他無人機實施打擊。不久前,俄羅斯3座重要機場遭到無人機襲擊,有的機場還停放著高價值的戰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