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需要註意的禮儀
中餐需要註意的禮儀,吃中餐也是有很多禮儀的,在壹些場合中多註意自己的禮儀可以給人壹種很好的感覺,掌握好中餐的禮儀也是壹種重要的事情,那麽中餐需要註意的禮儀有什麽呢,壹起往下面看壹下吧。
中餐需要註意的禮儀1
1、要掌握入座禮儀
先有請賓客入座上席,再請長輩入座賓客旁邊,依次入座,最後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座位上。如果帶孩子,在自己坐定以後就把小孩安排在自己旁邊。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後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後不要馬上動筷,更別弄出什麽聲響,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麽事情,要向主人打個招呼。動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贊賞其手藝高超、安排周到、熱情邀請等。
2、要合乎進餐禮儀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加菜時每次少壹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壹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壹小口壹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壹邊吹壹邊喝。有的人吃飯時喜歡用勁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壹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有的人喝湯時,也用嘴使勁吹,弄出嗦嘍嗦嘍的聲音來,這也是不合乎禮儀要求的。
3、要重視餐桌忌諱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壹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壹個壹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壹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4、要使吃相優雅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壹頓,更不要貪杯。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擋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現在商海如潮湧,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談成的,所以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註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只需要註意壹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最後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謝。
總之,和客人、長輩等眾人壹起進餐時,要使他們感到輕松、愉快、氣氛和諧。我國古代就有所謂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這裏說的進餐禮儀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優雅,既符合禮儀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國飲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5、要註重分配座位
在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坐在那裏非常重要,主座壹定是買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禮,中國的文化是不讓客人感到緊張。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中國人暗示誰對自己最重要。
6、要註意設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國人向來「以食為先」,飲食除了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傳統習俗,聚首飯桌前大快朵頤。設宴的原因可以是慶賀,也可以是哀痛。每逢農歷新年、結婚、中國節日如中秋節等,中國人便會壹家老少聚首飯桌前***賀佳節;但另方面,若有人離世,喪家會在葬禮完成後設“解慰酒”,宴請出席葬禮的親戚朋友,向他們表示謝意,可見中國人十分重視聚首飯桌前分享喜樂與悲哀。
中餐需要註意的禮儀2●餐具
中餐餐桌多為圓形,且餐桌之上再置壹略小、可轉動臺面,以方便就餐者取食。這是中餐特別的地方。
宴會上,主要餐具有筷及筷架、大小湯勺、食盤、飯碗、水杯、酒杯、餐巾、濕毛巾、牙簽等。
餐巾擺放,將其壹角壓在餐盤下,使其搭在膝蓋上,用以遮擋不慎掉落的油漬。餐巾可擦手、擦嘴角,但不可擦臉、擦汗、擦餐具。
熱濕毛巾也是中餐餐桌上特有的。就餐之前,用熱毛巾擦擦手、臉上的汗跡,會覺得很爽快(提示:熱毛巾若擺在兩餐盤之間,往往會有人拿錯,其結果是,有人拿不到濕毛巾。可否把兩濕毛巾並在壹起呢?如果這樣,就不會拿錯了)。
宴會上,公筷、公勺至少應有兩套,分放在主人和第二主人(在主人對過)面前。
●不同
中餐與西餐在制作方法、進餐次序以及餐具等方面,都有顯著區別。如中餐以炒為主,西餐不炒,而是蒸、烤、煮、鹵等。中餐喝湯,是在熱菜之後,宴會行將結束時;而西餐,則是在冷盤之後、熱菜之前。廣東等地宴會喝湯次序與西餐壹樣。
中餐餐巾壹般是將其壹角壓在餐盤下,蓋住膝蓋部,西餐則是將餐巾對折,口朝外平鋪在膝蓋上。
●西吃
我們舉辦中餐宴會,常為外國客人準備刀叉,讓他們用刀叉品嘗中餐,因此有中餐西吃的說法。中餐菜肴,如獅子頭、四喜丸子等,使用刀叉,很合適,但宮保雞丁中的花生米,就不好使用刀叉,只好用勺。
過去上菜,常常盛在大盤裏,由就餐者各取所需,或由服務員在桌旁為每位就餐者分菜。參考西餐做法,現在正式宴會多采用分餐制,即在後臺,已將菜為每位就餐者分好,再送上。原則上,每道菜後,都會換上新餐盤,使用過的刀叉也會收走,但是筷子則壹直用到底。
喝湯,應用湯勺,壹勺壹勺喝,且應註意不出聲。湯熱,不可用勺攪拌,更不可用嘴吹氣降溫,要待其自然降溫後再喝。湯勺用畢,不要留在容器裏,應放在墊盤上。
●禮儀
坐姿端正,雙腳自然分開,不可雙腿橫跨坐騎,不可將腳搭在椅稱上。上身微前傾,雙手可扶持餐桌邊沿,但不可將雙臂搭在餐桌上。
禮待客人,關照尊長和女士。女士不可在餐桌前打扮、補妝。
進食文雅,小口、少量,細嚼慢咽。善於同人交談,避免只顧個人埋頭吃喝。不可隔桌向人喊話、祝酒。避免不雅之聲,如清嗓子、大聲咳嗽、打飽嗝。喝過酒、水,把杯子放回原處。吃壹道菜後,把筷放在筷架上。嘴中有食,避免主動與人交談;如有人問話,需將食物咽下再答。飲酒適量,不可在外賓面前劃拳勸酒、灌酒。不可吃飽後當眾松腰帶。
餐後離席,應與同桌就餐者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