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粟裕將軍 寫下的詩句,如其所寫壹般,粟裕將軍將自己的壹生奉獻給了沙場,奉獻給了祖國,是人民敬仰愛戴的將軍。
年少立誓獻身革命,成年率領部下在沙場馳騁。粟裕的壹生傳奇且值得贊揚。
而與其有著為民、愛民、奉獻自我精神的還有其 壹母胞兄---粟沛 。
為弟謙讓,自己輟學,後入革命,為民發聲。
然而建國後,渴求弟弟粟裕安排壹份差事的他 卻遭到了粟裕將軍的直接拒絕 ,並且還在其 回家兩年後被直接判了刑 。
這中間發生了什麽?粟沛為何被判刑?粟裕又是為何拒絕?粟裕和粟沛當時的身份又是如何?
1903年, 粟沛 出生在湖南省會同縣,作為家中的長子, 父親粟嘉會 很是欣喜,粟家是個小地主家庭,父親粟嘉會是清末時期的落第秀才,母親則是壹個普通的女人。
面對兒子粟沛的到來,粟嘉會的最大欣喜便是想將其培養成封建地主家庭的接班人。
四年後,粟裕出生了。
即使二兒子粟裕出生,父親粟嘉會也依舊是同樣的培養方式, 準備把家裏的兩個男丁全部培養成封建家庭的接班人。
然而,兩個孩子似乎喜歡與父親反著來。
粟沛與粟裕壹樣,兩人不喜歡封建主義的教條,反倒是對於民主革新的思想很是好奇與憧憬。
這壹切還得歸咎於兩人的二叔。
粟裕的二叔青年時期在長沙讀過書,接受了民主革新思想, 1912年畢業之後,正值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時期,受到民主革新思想的二叔回到家鄉創辦了新式學堂。
粟裕與粟沛兩個人也就沒少往二叔的學堂跑去。
二叔學堂的課程很是豐富,並且 取名為“第八國民學校” ,開設的課程有國文、課程、算術、音樂等新式課程。
與父親所教導的封建式思維論調相比, 兩兄弟更青睞於民主革命思想 。
為了跟隨二叔學習,粟沛與粟裕先後來到二叔的學堂學習民主革新的思想,也便是這番年少的學習,為日後的革命誌向道路與進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但在於兩個人的教育上, 父親粟嘉會更重視粟裕壹些 ,從其出生時父親最開始為其取的名字便可以看出。
1907年壹出生的粟裕便被父親 取作“繼業” 的名字, 目的依舊是培養粟裕成為壹名封建地主家庭的接班人,但後來在粟裕母親勸阻下,還是改為了粟裕。
不過,縱使父親這般,粟裕也依舊對於民主革命思想心生向往。
除去二叔的緣由外, 還有時局的動蕩。
1911年,四歲的粟裕便經歷了辛亥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會同縣衙宣布脫離清政府,擁護中華民國政府,處於地主家庭的粟裕,身邊的長工便是生活在 社會 底層小人物的真實寫照,在長工長期底層人民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下, 粟沛與粟裕二人對於幫助百姓除暴安良的“俠客”形象很是向往 。
1913年,父親便讓兩人去到私塾進行學習。
1914年,經歷了第壹次世界大戰。
1915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發動討袁護國戰爭。
接連的時局動蕩讓粟沛與粟裕二人有著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和救苦救難的俠義之心 ,同時受到壹些進步青年的 宣傳“打倒土豪劣紳”等進步思想的影響 ,以及親歷軍閥部隊打到會同時對百姓殘害和掠奪場面,兩個人心中的革命種子便開始壹點點發芽。
1918年, 孫中山發起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護法運動 ,“南北戰爭”也開始在湖南嶽陽展開,這年的粟裕壹家也因為土匪的猖獗和侵擾,搬進了會同縣內。
也是因此, 二人接觸到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 ,在結束新思想的同時,還接觸了不少 社會 上不同信仰、不同思想的人,這也便使二人對於勞動人民的感情加深了。
隨著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產黨的成立,想要去外面接受新知識的想法也越加強烈起來。
1924年的壹個決定,正式開啟了兄弟倆截然不同的人生 。
“ 我想去常德第二師範學校讀書。”
粟裕的聲音很是堅定有力,這樣的想法對於家中都在學堂念書的粟沛和粟裕來說,卻讓壹旁的父親粟嘉會犯了難。
因為1918年土匪的猖狂與侵擾,這年的粟裕家家道中落, 家中的錢財自是不夠同時養兩個孩子去學堂。
若是同意了粟裕沒同意粟沛,場面又該如何整理。
看著父親為難的模樣,比粟裕大上四歲的粟沛主動告訴父親,自己把機會讓給弟弟,自己可以出門打工為家裏添補家用。
粟沛的主動退出解下了父親粟嘉會心裏的擔子。
粟裕來到了常德念書,而粟沛也開始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1924年3月,粟裕到達常德,進入第二師範院校讀書,在常德這個革命思想蓬發的地區, 粟裕參加了愛國反帝、抵制洋貨的運動,激發了粟裕的愛國熱情和革命激情 。
而另壹邊的 哥哥粟沛,積極參加了大革命運動,並且經人接受下加入了國民黨,從事北伐的宣傳工作。
兩兄弟開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1925年11月,國民黨掀起了壹股反***逆流,為了反對國民黨惡勢力的鬥爭,常德學生界以第二師範學校學生為領袖,掀起了壹場反革命暴力的鬥爭。
粟裕也是參加其中,失敗的反抗戰爭也讓粟裕明白, 在革命運動中勢必要取得壹般群眾的支持,否則自己將會陷入孤立當中。
1926年,湖南農民運動是沸沸揚揚,擔任北伐宣傳工作的粟沛卻是為困苦的百姓勇敢發聲,到處的宣傳,到處的講演,粟沛的名號開始在百姓之間響亮起來。
粟沛與粟裕壹樣,都在為了心中的民眾而努力著。
1927年,粟沛靠借著在百姓之間的名氣, 成為會同縣農協籌委會主任 。
成為主任的粟沛依舊在為百姓的困苦奔走相告著,經常為貧困農民講話,為佃戶等弱勢群體發聲,保障他們的權益訴訟。
粟沛的名聲更響了。
1927年5月,粟沛還出席了湖南省各縣市黨務聯席會議 。
也便是這時粟沛遇到了***產黨人士 。
李慰農 與 夏雪池 很早就聽聞了粟沛的名號,知道會同縣有壹個愛民、敬民、為民操勞的好官員,兩個人很是希望粟沛能夠加入中國***產黨。
聽聞於此的粟沛自是欣喜, ***產黨不僅傳播民主革命的新思想,以馬克思主義進行理論指導,加上愛民、為民的黨派,粟沛當即便答應二人的請求。
然而,粟沛直到逝世前都不屬於正統的***產黨員。
粟沛被耽擱了。
距離結束會議沒多久的時間, 馬日事變 爆發了,從此粟沛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系。
湖南的黨組織遭到嚴重的破壞,粟沛的入黨申請書也在這之中淹沒。
而粟裕所在的第二師範學校也是反動派軍隊的重點包圍對象, 反動派軍隊試圖捉拿進步師生以此進行威脅,加入***青團的粟裕遭人告密說其是***黨分子 ,反動派便在學生群體中集中捉拿粟裕。
在文壽山的幫助下,粟裕乘上了駛向當時中***中央所在地武漢的火車。
到達地方後的粟裕便接受了當時中***中央的安排進入了 葉挺 領導的由二十四師成立的教導隊。
粟裕在其中經受壹個多月的訓練後,便正式加入了中國***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
粟裕加入中國***產黨,粟沛顛沛流離,反動派抓不到人便專門來到粟家找到父親粟嘉會逼問二人的下落。
根本不知去向的父親粟嘉會為了躲避反動派的追捕,不得不舉家搬遷,且與兩個兒子均失去了音訊, 長期的擔憂生活加上精神不濟,粟嘉會在其四十三歲的年紀便病倒了,從此沒了生氣。
這也是粟裕與粟沛兄弟倆最大的傷痛。
粟裕正式成為中國***產黨的壹員,而另壹邊的哥哥粟沛為了生計不得不選擇隱姓埋名,粟沛先後擔任過武、長、株、萍鐵路局文書課課員兼辦黨部事務 。
並擔任過益陽、零陵、洪江、會同等縣的民報社社長,會同財政局長,教育局課長等等。
粟沛的豐富經歷為其後來進行的 “迎解運動” 提供了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粟沛與粟裕終是取得了聯系。
彼時的粟裕已經是紅四軍的壹名將領。
看著自家兄弟平安無事的樣子,粟裕與粟沛很是欣喜,為了勉勵粟沛積極學習,粟裕經常會給粟沛寄來抗日的宣傳品以及書籍。
本就愛國心切的粟沛對此更是深受鼓舞。
兩兄弟就這樣彼此之間以書信進行往來,回到老家會同的粟沛壹邊照顧著母親和妹妹,壹邊學習著粟裕送來的書籍。
皖南事變 後,為了不打草驚蛇,粟裕與粟沛轉入了秘密通信,但依舊被國民黨拆封扣留,並因此撤銷了粟沛教育局課長的職位。
然而粟沛並不在意,只要自己和弟弟壹心為民,撤銷便撤銷罷了。
1946年,民間聲望不減的粟沛被百姓推舉為了會同縣參議會副參議長。
粟沛利用自己的名望在當地號召百姓積極抗日,勇敢地加入抗日的隊伍序列,並號召百姓為前方的戰士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粟沛在職期間,號召百姓為前方戰士募捐了不少經費與物資。
弟弟在前方作戰,哥哥在戰後作宣傳,粟家的孩子盡顯中華兒女勇於鬥爭的血性 。
只要有粟沛在,百姓生活自是安穩些。
粟沛的名氣越來越響,百姓的愛戴也越加濃烈,自然也是遭受到同事的眼紅與嫉妒。
誰都知曉粟沛有壹個在前方作戰的弟弟,還是響當當的領袖粟裕。
1946年7月,國民黨集中正規軍近50萬人, 向華東解放區的華中野戰軍聚集地發起進攻。
而作為華中野戰軍指揮的 譚震林與粟裕 自是要奮起迎擊 ,率領19個團3萬余人,歷 時45天,殲滅國民黨軍6個旅,5個交通警察大隊***5.3萬人 。是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初期取得的重大勝利之壹。
1947年, 粟裕先後率領華東野戰軍發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等戰役,粟裕的帶兵有道加上足智多謀的戰略,“不敗將軍粟裕”的名號也漸漸顯露出來 。
名氣越發響亮的粟裕讓哥哥粟沛滿是自豪。
而這壹切與粟裕的嚴苛要求無法分割,為了能夠打勝仗,粟裕已經很多年沒回家看過了, 陳毅還勸粟裕,離家這麽久了回家去看看,但粟裕總是堅持說等到打了勝仗,再回家去。
為了在戰役中發揮最優的水準,粟裕制定了詳細的軍事計劃,對自己都是詳細的高要求標準,這也是粟裕能夠成功的緣由之壹。
1949年10月3日,會同解放。解放軍駐城部隊召開群眾大會,成立臨時的維持治安委員會,享有名望的粟沛更是直接被推選為主任委員。
粟沛上任後,恪盡職守, 勸降了不少痞匪改邪歸正 。
1950年正式擔任剿匪委員會委員的粟沛,加大審查力度,嚴查剿匪,為我黨的剿匪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壹個是常勝將軍,壹個是百姓愛戴的官員,粟家兩兄弟的名號很是響亮。
壹次吃飯的間隙,粟沛向粟裕提起能否讓其為自己安排壹個學校的工作,自己終是想要彌補幾年學堂的遺憾。
當粟沛詢問過後,卻遭到了粟裕的強烈反對,這是為何?
“哥妳想去哪個學校?”
粟裕仔細的詢問著粟沛的答案。
“華東軍政大學。”
聽到於此的粟裕沈思了,華東軍政大學是有著二十幾年革命 歷史 的學校,並非不是粟裕不願意讓哥哥前去,而是 身份的問題太敏感 。
原因不是其他,而是在 1924年,粟沛加入過國民黨 。
縱使後來得到了李慰農和夏雪池的引薦,但因為當年黨組織遭到破壞的關系,從此粟沛入黨的消息也便石沈大海。
粟沛身上的標簽依舊是“曾經的國民黨舊部”。
光這壹個頭銜若是想進入有著二十年***產主義思想熏陶的華東軍政大學,怕很是困難。
最大的詬病便是揚言粟裕“公權私用”。
壹直倡導清廉自守的粟裕 將軍如何能夠允許旁人利用他的旗號將此事添油加醋傳播出去,在粟裕眼裏則是 嚴謹的“公是公,私是私”, 即使是自己的親哥哥也不得打破這項原則。
粟裕建議自己的哥哥去到 “華東人民革命大學” ,這個學校 主要就是收容解放前國民黨的舊職 ,粟沛進去後不僅不會遭受旁人的指點,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學習。
看著粟裕堅持的語氣,粟沛明白粟裕的清廉自守,也不願為難自己的弟弟,於是 告知粟裕自己決定還是回到家鄉去。
回到家鄉的粟沛憑借自己為百姓做的實事得到了不少革命人士的肯定,還被 評為迎接解放軍的有功人員,因此當地政府分配給粟沛壹個中學副校長的工作。
然而不過兩年時間,粟沛便被抓了起來。
1953年,粟沛被逮捕入獄。
原因是因為曾是國民黨舊部的關系,粟沛被判定為“反革命”。
為百姓腳踏實地做實事的粟沛被冤枉入獄。
粟沛所在的學校裏有位女老師喜歡寫揭發材料誣陷他人 ,而粟沛因為是粟裕將軍的哥哥,這層身份重大,加上粟沛確實曾經在國民黨舊部謀職,粟沛也便成了這其中的對象。
被揭發的材料當中有位叫做 黃元昌 的人被誣陷為從事破壞革命活動,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也便將粟沛拉下了水。
粟沛家與黃元昌家確實有著幾十年的來往,如此親密的關系加上粟沛曾經的經歷,粟沛被判了刑。
縱使有功,粟沛也還是入獄了。
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入獄後不久的粟沛便因被誣陷加上憂思成疾,患上了痢疾。
1954年2月, 粟沛因病離世。
而其冤屈在 1984年12月,經懷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進行重新審理才得到洗刷 ,宣告粟沛無罪,並肯定了其在迎解工作中的較突出貢獻。
五年後, 1989年2月5日,粟裕逝世 。
按照粟裕生前的要求, 將其骨灰撒在其曾經頻繁轉戰的福建、浙江、上海等城市的土地上,要求與長眠在那裏的戰友們待在壹起 。
留給粟家後代的是繼續延續著兩位愛國將士的革命事業。
粟家的兩位好男兒,壹個以“武”聞名全國,壹個以“文”受百姓敬仰。
向走在革命前線的粟裕將軍致敬,也向時刻為百姓發聲的粟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