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是意識決定行為,還是行為決定意識。唯物史觀強調的是先有行為,所以才有後面的意識想法,而唯心史觀指的是通過精神意識來控制人們的壹舉壹動,規範人們的生活。
主要表現在:
1、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唯心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2、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唯心史觀否認人民群眾對歷史創造的決定性作用。
3、唯物史觀認為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唯心史觀把社會歷史看成是壹部“思想史”。
4、唯物史觀肯定了社會發展的合規律性,唯心史觀否認社會發展具有客觀規律。
相關信息:
歷史唯物主義:它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壹套理論。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質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壹般過程;社會存在(即社會的系統與架構,與組成社會的各個要素)決定社會意識(即伴隨體系架構產生的意識,訴求,思想等等),社會意識又可以塑造與改變社會存在。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要素所有者與生產力提供者之間的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即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揭示的經濟組織形式)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可以作為研究社會發展的出發點。
如果以階級的觀點看待社會組織,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不同階層的人不同利益訴求的博弈,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可能會引發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