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必練的三個曲子是《二泉映月》、《良宵》、《聽松》。
1、《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中國民族器樂曲中不可多得的傳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
作者華彥鈞(阿炳)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家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人——壹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人生。
2、《良宵》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創作於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與學生、友人歡聚時的即興之作。在除夕之夜歡樂情緒感染下,作者興致頗高,邊拉邊記譜,頃刻而成。此曲音樂形象單壹、抒情、清新、明快,給人以怡然自得之感。
3、《聽松》
《聽松》由華彥鈞(阿炳)曲。相傳宋朝時候,兀術被嶽飛打敗、狼狽逃竄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喊聲震天的聲音。
《聽松》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作者通過松濤借物詠懷,在贊揚民族英雄嶽飛軍威的同時,傾註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誌。曲調剛勁有力、跌宕起伏;結構前後對稱、主體突出。
拉二胡的註意事項
壹些演奏者在拉琴時換把的動作往往顯得機械僵硬和疲軟懈怠,這些不協調的動作所產生的後果是按音位置不穩定、音準無把握以及音樂的表情不到位,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對換把動作的原理不甚明確。
有的演奏者換把時以手和手指的動作為主導,結果導致動作笨拙和僵硬,影響了音樂旋律的自然銜接和按音時音準的穩定。
還有的演奏者在換把時以手腕的上下凹凸動作為主,不但動作顯得機械疲軟,而且音的銜接由於過分的粘滯而不連貫,同時在快板旋律中也明顯的影響了動作的速度。
正確的換把方法應該是以小臂為動作的主導部位、手和手指協同動作,最終以“運動鏈”式的過渡完成細致的動作過程,使音樂的旋律得已順利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