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是適應水棲生活的低級有頜脊椎動物,它具有比圓口類更為進步的機能結構,主要表現在:
1.出現了上下頜。從魚類(盾皮魚、軟骨魚、硬骨魚)開始,有
了能活動的上頜和下頜.和無頜類相對,魚類以上總稱有頜類(或
頜口類) 。在脊椎動物進化史上,上下頜的出現是—個重大的轉折點。自從有了上下頜,動物就能主動地去追捕咬牢食物,增加了動物獲得食物的機會,並通過頜上牙齒的撕割和研磨等機械性加工,使原來不能利用的食物變為可利用的,從而開拓了廣泛利用食物資源的領域。此外,上下頜也是防禦的工具。壹個“武裝到牙齒”的動物,既能進攻,又能防禦。而上下頜又是營巢、 鉆洞、求偶、育雛等多種活動的工具。與主動捕食及多種活動相適應,動物的其他器官系統,如運動器官、感覺器官、神經系統也必然相應的得到發展。因此,頜的出現帶動了動物體制結構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對的附肢,即壹對胸鰭和壹對腹鰭。其基本功能是維持身體的平衡和改變運動的方向。偶鰭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動物的遊泳能力,並為陸生脊椎動物四肢的出現提供了先決條件。
3.脊柱代替了脊索。雖然雛形的脊椎骨是從圓口綱開始的,但是從魚類開始,脊柱才逐漸成為支持身體和保護脊髓的主要結 構。新的支持結構取代了舊的支持結構,達就加強了支持、運動和保護的機能。
4.腦和感覺器官更為發達,腦分為明顯的五部分。開始具有壹對鼻孔和三個半規管的內耳,保護腦和成覺器官的頭骨也較圓口類更為完整。腦和感覺器官的發達更能促進體內各部的協調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但是,局限於水中環境,魚類在進化上也有局限性,體制結構在脊椎動物中還處於低級的水平。魚類適應水棲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1.身體僅分為頭、軀幹和尾三部分。頭骨與軀椎間缺少頸部,頭部不能靈活轉動。
2.體形多呈梭形,在水中遊泳時減少水的阻力。體表多被鱗片。
3.以鰓進行呼吸,魚的呼吸動作是依靠口的開關、鰓弧的張縮以促使水的通入與流出。水由口進入咽,由鰓裂流出體外,當水流經鰓絲時,水中的氧滲透進薄的鰓壁再入血管與血液中的紅細胞結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則滲出水中。
4.血液循環是單循環。和鯉呼吸相聯系,魚類心臟只有壹心房壹心室。由心室壓出的血液流至鰓,在鰓處,血液與外環境進行氣體交換後,多氧血流到身體各器官和組織;經過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氧與組織進行氣體交換後匯合成靜脈,缺氧血流回心房,再 入心室,整個循環途徑是壹大圈,稱為單循環。
魚類分成兩個獨立的類群: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在分類學上,以前這兩類是作為魚綱之下的兩個亞綱,但這兩個類群早在泥盆紀有化石記錄開始,就是兩個獨立的支系,目前較新的材料多已把達兩類升為兩個獨立的綱,即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