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自欺雲者,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譯文:“連 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麽地方,難道人還可以不如壹只鳥兒嗎?”自己說話欺騙自己的人,他們知道做人要做好事,要丟棄惡的事,但是他們心裏這樣出發想,現實卻沒有做到。
能了解他人的人聰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知道滿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堅持力行的人有誌向。不喪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雖死而“道”猶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長壽。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象笨拙。真實的話聽起來不好聽,聽起來好聽的話不真實;行為良善的人不狡辯,狡辯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學問的人,知道學海無涯,因為處處虛心向別人請教。壹知半解的人,以為自己什麽都知道,到處賣弄自己。
擴展資料:
壹、人言可畏的釋義: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二、1、人言可畏出處:《左傳·襄公三十壹年》於產曰:“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釋義: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壹樣,各不相同。
三、成語人言可畏,出自《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四、1、近義詞:眾口鑠金 人言藉藉 流言蜚語 人言籍籍 積銷毀骨。
2、反義詞 :口碑載道 有口皆碑。
參考資料:
文言文:“君子不避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原文:江乙為魏王使荊,謂荊王曰:“臣入王之境內,聞王之國俗曰:'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誠有之乎?“王曰:“有之。”“然則若白公之亂,得庶無危乎?誠得如此,臣免死罪矣。”
譯文:江乙為魏王出使楚國,對楚王說:“我進入大王的境內,聽說大王國家的風氣是:‘君子不隱人之美,不言人之惡。’確實有這樣的風氣嗎?”楚王說:“有”。“既然這樣,那麽像白公政變之類的事發生,國家能不危險嗎?確實如此,群臣都能幸免於死罪了。”
擴展資料:
韓非子書中名言
1、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壹定要讓人明了,而術壹定不能被人覺察)
2、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3、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4、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壹並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謀之術)
5、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6、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7、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麽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
8、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出來,那麽君主就不會受到蒙蔽了)
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不逞勇武依然強大)
10、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麽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麽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12、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13、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禦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3. 教導別人不要亂說話的名言1、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釋義:在路上聽到傳聞不加考證而隨意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釋義: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
3、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果的藥方。——吉普林《演說》
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裏仁》
釋義:直譯為君子做到話語謹慎,做事行動敏捷。真正的意思是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
5、語言就是壹架展延機,永遠拉長感情。——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6、良言壹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增廣賢文》
釋義:壹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壹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壹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搜狗百科-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搜狗百科-敏於事,慎於言
4. 形容不要亂說話的成語形容不要亂說話的成語有:
1、謹言慎行 [ jǐn yán shèn xíng ]
解釋:謹、慎:小心,慎重。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出自:《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 *** 謹於言而慎於行。意思是:君子用言語引導別人而用行動來說明什麽不可以做,所以說話時壹定要考慮到最終的結果,行動壹定考慮它的後果,那麽民眾就會謹言慎行。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言行小心謹慎。
2、默不作聲[ mò bù zuò shēng ]
解釋:指不說話不出聲,沈默的樣子。
出自:出處 吳強《紅日》第11章:“秦守本默不作聲。”
3、金舌蔽口 [ jīn shé bì kǒu ]
解釋:比喻閉口不說話。
出自:《荀子·正論》:“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意思是說話很多,枉費口舌,也沒有什麽用。
4、緘口不言 [ jiān kǒu bù yán ]
解釋:緘:封閉。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下篇》:“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意思是:所以使天下的人,側著耳朵仔細聽,後腳緊挨著前腳,不敢邁步,閉著嘴不說話。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形容沈默不語。
5、閉口藏舌 [ bì kǒu cáng shé ]
解釋:閉著嘴不說話。形容怕惹事而不輕易開口。
出自:五代·馮道《舌》 詩:“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意思是指說話不慎會惹禍招災,閉口不說可平安無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不敢開口說真話。
百度百科-閉口藏舌
百度百科-緘口不言
百度百科-金舌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