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最初源於歐洲大陸,但bar壹詞也還是到16世紀才有“賣飲料的櫃臺”這個義項,後又經美洲進壹步的變異、拓展,十年前進入我國,“泡吧”壹詞還是近年的事。酒吧進入我國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更是得到了淋漓的顯現:北京的酒吧粗獷開闊,上海的酒吧細膩傷感,廣州的酒吧熱鬧繁雜, 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總的來說。都市的夜空已離不開酒吧,都市人更離不開酒吧,人們需要在繁忙遺忘,沈醉。北京是全國城市中酒吧最多的壹個地方,酒吧的經營方式更是形形色色,生意也有好有壞。上海的酒吧已出現基本穩定的三分格局,三類酒吧各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各有自己的特殊情調,由此也各有自己的基本常客,第壹類酒吧就是校園酒吧,第二類是音樂酒吧,第三類是商業酒吧。
在中國,酒吧是壹個移植過來的公***空間。與酒吧在西方嬗變的歷史相比,可以說酒吧在中國只不過是壹個沒有歷史的空間,它是壹個舶來的想像性空間。酒吧這壹想像性空間構成中國人關於西方的想像的空間和空間的想像。在這種關於西方的想像中,時尚的消費充斥其間。在許多人眼裏,它所呈現的幾乎就是西方人唯壹的娛樂休閑方式,壹個經常出現的公***交往空間。全球化的浪潮、經濟壹體化的趨勢,從地理政治學的角度說,都不過是西方化的過程。西方公***空間裏所展示的西方化生活方式也就當然成為時尚效仿的對象。然而,壹個沒有歷史的空間,就像壹個沒有歷史的人壹樣,時髦起來總會是如此地輕盈。在這壹片輕盈的曼舞中,酒吧已成為壹個空洞的時尚風景。
壹個空間舶移過來的無歷史的風景靠什麽來支撐它的時尚流行呢?泡吧壹族也許會說,雖然我不了解酒吧的歷史,其實我從來也不想去了解什麽歷史。因為,我喜歡,並不需要理由 ;我體驗,並不需要歷史。對酒吧,我有我主張,我有我體驗,我有我想像。
酒吧在中國雖然是壹個無歷史的空洞風景,但這壹風景的空洞其實也並不是壹片空白。否則誰也不願意站在壹片空白的風景中嬉戲。是什麽填充了這壹風景的空洞呢?填滿充盈這壹空洞風景的充填物是些什麽東西呢?應該說是文化想像。具體說,是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構成了這些充填物。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成為酒吧風景的充填物,正是這些想像之物使酒吧的空洞在中國變得色彩繽紛,並極富特殊的意味。
20世紀80年代初,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構成了當代中國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改革開放,國門洞開。國人從封閉、專制、動亂、落後的歷史中走出來,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西方社會的發展進步令國人驚羨不已。壹種崇尚西方的社會心理迅速滋生並漫延。80年代家用電器的進口,西方的進步以具體可感的產品形式進入到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這是壹種充滿誘惑、難以抵禦的物質的力量。除了物質的力量,還有文化的沖擊,西方影視作品的引進傳播,更使人們從直觀感性的影像中感受西方的魅力。在80年代初的中國,人們在擁擠簡陋的小飯店用大碗喝著限量出售的啤酒;排著長隊用水壺打啤酒,回家後像過節壹樣開懷暢飲。生活在這種境況下的人們,看到西方影視鏡像中燈紅酒綠的酒吧時,那種羨慕渴求的感覺可想而知。酒吧是隨著外國人來華而開始進入中國的。那時,只有涉外賓館即只接待外國人的賓館,才開有酒吧之類的消費空間。它成了壹個既神秘又令人神往的地方。關於酒吧的文化想像,可以直接滿足人們對西方的崇尚心理。酒吧為人們提供了壹個可以置身於西方氛圍的空間,它使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成為可以觸摸、可以感受、可以品嘗、可以體驗的實在場景。
從酒吧興旺的地域分布看,酒吧壹開始多是在對外開放力度較大的沿海大都市發展起來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都市,先後形成了較有規模的酒吧集聚地帶。比較有名的有 :北京的三裏屯和北海後街酒吧壹條街、上海的衡山路和茂名南路酒吧壹條街、廣州的沿江路和白鵝潭酒吧壹條街。這些酒吧集聚地帶的形成都與外國人旅居之地有著緊密的關聯。它們大都在外國使館區,如北京的三裏屯;或是外國遊客較多的豪華賓館附近地區,如上海的衡山路酒吧壹條街和廣州的白鵝潭酒吧壹條街。這種空間的臨近與接近,表明酒吧的空間生產與西方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從酒吧的名稱來看,西方化的追求與模仿對酒吧的風格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酒吧在宣傳自己的時候,經常標舉自己的英式風格、美式風格、歐式風格等等,並以此作為招徠顧客的經營招牌。經過網上的查詢,我們看到酒吧命名的西方化是壹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如愛爾蘭酒吧、威尼斯酒吧、蘇格蘭酒吧、聖保羅酒吧、法蘭西酒吧、巴黎酒吧、夏威夷酒吧、好萊塢酒吧、香榭麗舍酒吧、爵士酒吧、諾亞方舟酒吧、雞尾酒酒吧等等,無壹不直接坦露西方化的風格。這些西式的招牌,展示著酒吧的西方化形象,滿足著人們關於西方的文化想像。
應該看到的是,中國對於西方的文化想像,壹直存在著過度詮釋的現象。這種過度詮釋的文化想像,直接來自於人們對西方認同的崇迷心態。在許多人眼裏,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過度的想像與詮釋,誇大了西方的壹切,使西方的壹切成為時尚流行,成為人們心向往之的追求,成為風靡壹時的潮流。“吧”字的風靡流行便是這種過度想像與過度詮釋的產物。在西方,大多數情況下,“Bar” 主要特指酒吧這壹空間場所,而在中國,“吧”的意指幾乎擴展到所有的公***消費空間。於是,便有了各種各樣的“吧”:茶吧、網吧、影吧、泥吧、陶吧、書吧、氧吧、聊吧、說吧等等。“吧”取代了“館”、“院”、“樓”、“坊”、“店”等古老的空間場所詞匯,使所有的消費空間場所附著上鮮明的西方色彩,成為壹種風靡空間的流行時尚。 當年酒吧的確是以壹種很“文化”、很反叛的姿態出現的,是我們這個城市對深夜不歸的壹種默許,它悄悄地且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大都市的壹個個角落,成為青年人的天下,亞文化的發生地。隨著都市文化的迅猛發展,曾經占盡風光的電影院在酒吧、迪廳、電子遊戲室的崛起中顯得有些被冷落的感覺。以新新人類自居的酷男辣妹,對於“泡吧”更是情有獨鐘,因為酒吧裏欣賞歌舞、聽音樂、紮堆聊天、喝酒品茶甚至蹦迪,無所不包,隨妳玩到盡興,又顯出時尚派頭,自然成了流行的消閑娛樂方式。酒吧文化在中國不過十幾年的歷史,但是它發展迅速,可以稱得上是適時而生。多年前在茶館和酒樓聽傳統戲曲是當時大眾最為重要的文化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眾對音樂取向的變換和選擇也是必然。由於八十年代外資與合資的酒店在大陸大規模的發展,相當壹部分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們對酒店內的酒吧發生了興趣;追求發展和變化的心態促使壹部分原來開餐廳和酒館的人們做起了酒吧生意,將酒吧這壹形式從酒店復制到城市的繁華街區和外國人聚集的使館、文化商業區。
“有音樂,有酒,還有很多的人”。壹般人對酒吧的認識似乎只至於此,做為西方酒文化標準模式,酒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酒吧文化”酒吧,悄悄地,卻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90年代中國大都市的壹個個角落。北京的酒吧品種多多,上海的酒吧情調迷人,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它成為青年人的天下,亞文化的發生地。酒吧的興起與紅火與整個中國的經濟、社會、文化之變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酒吧的步伐始終跟隨著時代。 深圳的最早出現的是壹間名叫“紅公爵”的酒吧,它沒有表演,也沒有卡拉OK,人們只是在裏面喝酒、聊天和跳DISCO。它的地方不大、裝修也較隨意,但卻很受人歡迎;座位很擁擠,但使人更親近;舞池很小,但DJ播出來的音樂卻使人跳得很瘋狂。酒吧成為壹種急速發展的亞文化現象,開始受到深圳社會的關註,並吸引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去嘗試和參與。各式各樣的酒吧和DISCO開始在深圳流行起來,這種新的娛樂概念開始成為深圳生活的主流。深圳的酒吧最主要的特點是大型的音樂Party(DISCO)及瘋狂的電子音樂。那種強勁節拍的牽引和身處人群的參與感,令許多人幾乎忘了自己。
96年底,在歐美及日本風行多時的Rave Party(銳舞派對)和Club Culture(俱樂部文化)開始正式傳如深圳。97年10月在HOUSE舉辦的Ministry of Sound Party和在陽光JJ舉辦的The Future Mix Party第壹次讓深圳人領略到Rave Party的瘋狂魔力,由歐洲頂級DJ所帶來的新興電子音樂和舞曲令人瘋狂起舞直至通宵達旦,他們的精彩現場混音和打碟表演令深圳人耳目壹新。由Rave Party所引發的音樂、時裝和娛樂潮流在酒吧和DISCO裏成為壹道風景,映照著深圳城市的生活夜空。 成都中國西部酒吧的縮影,這裏最出名的莫過於九眼橋酒吧壹條街。卡索是融合了本地和外地酒吧的精華。在這個不崛起的城市裏不段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