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尾松毛蟲。形態特征:(成蟲)體長20-30毫米,翅展36-56毫米。體灰白、黃褐或灰褐色,前翅有3-4條不顯著的波狀橫紋,近外緣有9個黑斑,翅中央有1個白點。(卵)近圓形,長1.5毫米,粉紅色。(幼蟲)體色有黑白與紅黃兩型;胸部背面有2叢深藍色毒毛,腹部各節背面有藍黑色片狀毛,體側有白色長毛;各齡頭寬體長見表。(蛹)長20-35毫米,暗褐色,節間有黃絨毛。繭灰白色,後期汙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防治方法。要狠抓越冬代防治。松毛蟲越冬前和越冬後抗藥性最差,是壹年之中藥劑防治最有利的時期,用藥省、效果好。常用藥劑有50%馬拉硫磷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2.5%敵百蟲粉劑每畝3公斤;超低容量噴霧可使用2.5%溴氰菊酯每畝1毫升、20%殺滅菊酯或20%氯氰菊酯每畝1.5毫升、50%敵敵畏油劑、25%乙酰甲胺磷油劑或殺蟲凈(40%敵敵畏+10%馬拉硫磷)油劑,用量均為每畝150-200毫升;亦可采用20%伏殺磷每項畝10毫升。以及20%滅幼脲1號膠懸劑10000倍液,即用原藥7-10克。
也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三、松梢螟 形態特征
成蟲 雌成蟲體長10—16mm,翅展26—30mm;雄成蟲略小,全體灰褐色。觸角絲狀,雄蟲觸角有細毛,基部有鱗片狀突起。前翅灰褐色,有3條灰白色波狀橫帶,中室有1 個灰白色腎形斑紋,徑脈分4支,R3、R4基部合並。後翅灰白色,無斑紋,M2與M3***柄,足黑褐色。卵 橢圓形,有光澤,長約0.8mm,黃白色,將孵化時變為櫻紅色。幼蟲 體淡褐色,少數為淡綠色。頭及前胸背板褐色,中、後胸及腹部各節有4對褐色毛片,背面的兩對較小,呈梯形排列,側面的兩對較大。蛹 黃褐色,體長11—15mm,腹部末節背面有粗糙的橫紋,末端有壹塊黑褐色的骨化皺褶狹條,其上生有細長臀棘6根,其端部卷曲,中央兩根較長,兩側4根較短。
防治措施
1 加強幼林撫育,促使幼林提早郁閉,可減輕危害。修枝時留茬要短,切口要平,減少枝幹傷口,防止成蟲在傷口產卵。
2 利用冬閑時間,組織群眾摘除被害幹梢、蟲果,集中處理,可有效壓低蟲口密度。
3 在母樹林、種子園可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幼蟲。
4 燈光誘殺成蟲。
四,松梢小卷葉蛾。可采用人工捕殺,或采用85%敵敵畏乳劑100~200倍液噴射嫩梢及煙霧劑等防治,
五、松材線蟲 主要是通過“松褐天牛”來傳播,目前尚無良策。樹木壹旦感染該病,40天後就會死亡。有些地方用管氏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效果不錯,腫腿蜂則是天牛幼蟲及蛹期的天敵。殺死幼蟲及蛹來切斷松材線蟲傳播途徑。
六,濕地松粉蚧。
危害癥狀:
受害的松梢輕者抽梢,針葉伸展長度均明顯地減少。嚴重時梢上針葉極短,不能伸展或頂芽枯死、彎曲,形成叢枝。老針葉大量脫落可達70%-80%;尚存針葉也因伴發煤汙病影響光合作用。球果受害後發育受限制,變小而彎曲,變形,影響種子質量和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