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貿總協定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
壹、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作用關貿總協定各項規定的重要作用是為了實現總協定的宗旨,即削減關稅和限制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這壹作用通過以下方面來進行:1、形成了壹套指導締約方貿易行為的國際貿易準則關貿總協定規定了締約方在國際貿易關系中必須遵守的若幹基本原則,如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原則、非歧視原則、互惠平等的關稅減讓、禁止采用進口數量限制等保護主義措施等。各締約方在其相互的貿易關系中都應遵守這些原則,否則就會受到譴責甚至會受到報復。此外,各締約方在歷次多邊貿易談判中還達成了許多協議,制定了壹些具體守則和規章,如禁止傾銷和補貼,所有這些原則和規則成為各締約方所***同接受的基本準則,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發展。2、在互惠互利基礎上削減關稅,促進了戰後貿易自由化關稅總協定主持的多輪多邊貿易談判,使各締約方達成了壹系列的互惠互利協議,導致關稅總體水平的大幅度削減。在前7輪談判中,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從40%下降到5%左右,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平均關稅下降到13%。在烏拉圭回合談判期間,各締約方的關稅實行維持現狀和逐步下降原則。經過烏拉圭回合,各締約方總體關稅水平決定再削減1/3。3、減少了關稅與貿易方面的差別待遇,有利於削減其他貿易障礙關貿總協定各締約方在關稅上因受總協定關稅減讓表的約束不能隨意增加關稅,壹些國家是通過各種非關稅措施來推行其貿易保護主義。因此,關貿總協定要求各締約方不得用其他障礙來保護壹國的工業,它要求限制非關稅壁壘等歧視性措施和數量限制,以保證締約方因關稅減讓而獲得的好處不被非關稅壁壘所抵銷。對壹時難以取消的非關稅壁壘措施,關貿總協定規定了允許在特殊情況下實行達成了壹些限制和削減非關稅壁壘的協議。1968年第6回合談判壹結束,締約方就要求秘書處準備壹份供非關稅壁壘措施談判的基礎文件。秘書處擬定了壹份非關稅壁壘措施的清單,列舉了800項非關稅壁壘措施。經過東京回合談判,在非關稅壁壘問題上達成了7項協議。在烏拉圭回合的部長會議宣言中,各締約方表示,在非關稅壁壘措施方面也要談判期間實行“維持現狀和逐步回退”原則。這壹切都有助於貿易障礙的消除。4、在壹定程度上維護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關貿總協定認為,那些只能維護低生活水平,處於發展初期階段的締約方經濟逐步增長,將有助於實現本協定的宗旨。因此,關貿總協定規定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可以享受某些額外的便利,如在關稅結構方面保持足夠的彈性,從而為某壹特定工業的建立提供必要的關稅保護,為國際收支目的而實施數量限制等。隨著發展中國家在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增多,其貿易地位和利益日益引起總協定締約方的關註,加上發展中國家的爭取和鬥爭,關貿總協定采取了壹些措施,以利於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在1963年舉行的部長級締約方大會上,專門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與發展問題,增訂了關貿總協定的第4部分“貿易與發展”,從而使發展中國家享有更為優惠的待遇。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許多國家認為發達國家在談判中不應為其向發展中國家承諾的義務而期望得到互惠;發達國家還不應要求最不發達國家承諾與它們經濟、財政和貿易發展不相符的義務。這壹切對於減輕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負擔,促使發展中國家經濟貿易的發展是積極作用的。5、為各國在經濟貿易上提供了談判和對話的場所由於關貿總協定原準備成為國際貿易組織的壹部分,在起草總協定時,便沒有訂入有關組織機構的條款。國際貿易組織夭折後,總協定中的實體義務就需要由某種決策機構監督執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顧名思義只是壹項“協定”而不是壹個“組織”,但事實上總協定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成了壹個國際組織,因此總協定不得不設立自己的組織機構,它有設在日內瓦的常設秘書處,有由締約方常駐代表組成的理事會,以及每年舉行的締約方大會。參加總協定的締約方單獨行動時,就用締約方的小寫字母(Contracting Parties)或成員(Members)來表示;當締約集體行動時則用締約方大寫字母(CONTRACTING PARTIES)來表示。因此,關貿總協定在特定條件下成為各締約方處理貿易關系的法律機制,為調解締約方之間的貿易關系提供了場所和便利,使各締約方有機會就貿易等問題及時地磋商調解,使有關貿易分歧、爭議能及時獲得解決,以保障締約方在總協定中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在組織上、程序上為實現總協定的目標奠定了基礎。二、關貿總協定的缺陷和局限性 關貿總協定成立50多年來,促進了許多國家與地區的繁榮和發展,對戰後世界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也必須看到,關貿總協定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和局限性,有待於進壹步彌補和改善。第壹,關貿總協定的許多規則不嚴密,執行起來有很大空隙,有些則缺乏法律約束力。壹些國家按照各自的利益理解協定條文,總協定又缺乏必要的核查和監督手段。例如,總協定第19條規定,當進口增加對國內生產者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威脅時,允許締約方對該項進口加以緊急限制。但總協定未具體規定如何確立損害和如何進行確定損害的調查及核實,也未就“國內生產者”下定義,這就給該條款的實施造成很多的困難和麻煩。譬如,盡管該條款的引用應基於對國內市場的“嚴重損害”,但是壹些國家在情況不嚴重或可采用其他比較緩和的手段時,也紛紛引用該條款對他國采取嚴厲的措施。第二,關貿總協定還存在著“灰色區域措施”。所謂“灰色區域措施”是指締約方為繞開總協定第19條的保障條款而采取的歧視性貿易政策措施。如壹些締約方在國際貿易中,利用國內立法和行政措施對別國實行貿易歧視,包括通過雙邊安排強迫別國接受產品的出口限制,如“自動出口限制”。由於關貿總協定原則的例外過多,導致很多原則無法很好地適用。美國利用最惠國待遇原則的例外取消了波蘭的最惠國待遇就是明證。例外過多和例外被濫用,已影響到關貿總協定許多基本原則的實施。第三,在解決國際貿易糾紛方面,沒有法律約束性的強制手段。關貿總協定解決國際貿易紛爭的主要手段是協商,最後只是締約方的聯合行動,缺少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強制手段。因此,解決爭端不力亦是關貿總協定無法得以全面執行的壹個重要原因。美國貿易戰曠日持久,美國和歐洲***同體之間農產品之爭相持不下,就是明證。第四,關貿總協定歷屆多邊談判被某些大國政策左右的局面長期未能得到根本改變。長期以來,歷屆談判壹直是以少數大國特別是美國國內政策和法律為主導的,決策權主要操縱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盡管歐洲***同體的建立以及日本的崛起,使關貿總協定的力量對比發生壹定變化,但由於這些國家都是發達國家,在經濟利益方面有著***同的利害關系。因此,從40年代到70年代,關貿總協定基本上是少數發達國家調整貿易政策的場所。近年來,各發展中國家紛紛要求加入關貿總協定,發展中國家在總協定中的地位明顯提高。但是,代表2/3以上締約方的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與美國、西歐國家等沒有***同利益,經濟上也無法與歐美國家采取壹致行動。 結論: 關貿總協定的基礎是實行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自由貿易體制。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保護貿易”的對稱。指國家對進出口貿易不加幹涉和限制,允許商品自由輸出和輸入的貿易政策。關貿總協定的任務是恢復已被30年代經濟危機時的保護主義雙邊互惠主義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窒息了的世界貿易,致力於創立壹個旨在實現貿易條件的穩定與透明,並逐步促進貿易自由化的貿易體制。總協定的條款也就充分反映了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自由貿易原則。關貿總協定規定,其宗旨是:締約方在處理它們的貿易和經濟事務的關系方面,應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續增長、擴大世界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發展商品也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的協議。而這個協議必須是互惠互利的。50多年來,關貿總協定為實現這壹宗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世界貿易迅速增長。但關貿總協定已取得的成績與其宗旨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世界各國的非關稅措施已達2500多種,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中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