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古代員外是什麽意思?

古代員外是什麽意思?

員外,原指正員以外的官員,後世因此類官職可以捐買,故富豪皆稱員外。

員外是員外郎壹職的簡稱,有“正額之外”增設之意。三國時期魏末最早設置了員外散騎常侍,晉朝初年又設置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南北朝時,新設了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等。到了隋朝,員外成為尚書省二十四司內各司的次官,地位又提升了,唐,宋,遼、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員外已在編制定員之內,成為顯赫之位。

到了現代,也就是中華人民***和國建國後,員外這壹稱呼逐漸淡出。但隨之出現了“候補委員”這壹新的職位稱呼,於是就有了候補委員,其涵義與“員外”相比有壹定變化,但大同小異,延用至今。

擴展資料

隨著時間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後員外郎成為壹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漸漸和財富聯系在了壹起,只要肯花銀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壹個員外官職來做。財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徑,而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之苦盡可以統統免去。

明清時期的員外多家產豐厚生活富足,在筆記小說中的記載往往用“家財萬貫”“家資殷富”“大富”“豪富”等字眼來突出其家財之多。例如《連城璧》中的楊員外“因他家資有百萬之富,人都稱他為楊百萬”。

關於這些民間員外,明清小說中的記載有很多,通過這些我們也可得知,在當時,員外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市鎮之中,在農村則很少有員外之稱。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社會財富集中於市鎮地區,而員外郎世俗化的就是以財富為基礎的,我們所見到被稱為員外的人,無不是家財雄厚,富庶壹方,而這些員外也大多從事工商業。

百度百科-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