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鼠蹊部是哪個部位

鼠蹊部是哪個部位

鼠蹊就是腹股溝,也就是大腿根兒。無論是英文還是拉丁文,腹股溝都與老鼠沒關系。只有中國人管這兒叫鼠蹊,鼠就是老鼠,蹊就是道路,獨辟蹊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用這個蹊。鼠蹊就是老鼠出沒的路徑。日本人最早和荷蘭人學習西醫,但受中醫的影響還未消除,所以日語把腹股溝叫做鼠徑(そけい)。

《字裏藏醫》之-鼠蹊

那為什麽中國人管這兒叫鼠蹊呢?首先大腿根兒是隱秘、隱私的部位,見不得人,所以用暗中出沒、偷偷摸摸的老鼠路徑來形容。當然時代不同了,當年隱私部位現在成了公示部位,隨著比基尼、丁字褲、體操服、芭蕾裝的公然亮相或流行,大腿根兒已經不隱秘。以前扒開褲衩才能見到屁股,現在是扒開屁股才能見到褲衩兒。陰陽顛倒、母雞司晨,老鼠也大搖大擺地過街走巷了。

其次,鼠是壹種形象的比喻。小時候擼起袖子彎曲胳膊都比試過小腱子肉,不知道這是肱二頭肌,只管它叫小耗子肉。中醫把皮下腫大的淋巴結稱為鼠。《黃帝內經》的《靈樞·寒熱》篇中黃帝問:“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瘺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 張綱《中醫百病名源考·鼠》雲:“鼠,亦作癙,瘰癧既已潰破者之名。瘰癧既潰為瘺瘡而古人稱之為鼠者,蓋以鼠之為物,尖喙利齒,好嚙善穿,而瘺瘡為病之此伏彼起之潰破狀,本壹猶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復穿其彼也。”

人的頸部頜下、腋下和腹股溝有很多淋巴結,這些淋巴結都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的重要組織器官,壹旦與之相關的人體組織出現細菌病毒的感染,這些淋巴結就會及時代償工作,吞噬細菌病毒,自身也會變得腫硬增大。這些淋巴結腫大以後如同壹個個小耗子臥在皮下,中醫把此類淋巴結炎癥稱為瘰癧或鼠瘡,出現破潰的稱為鼠瘺。

《字裏藏醫》之-鼠蹊

腹股溝是小腹和大腿的交界,其內在支撐是靠股骨頭和骨盆,周圍包裹覆蓋著肌腱和肌肉血管、神經,由腹後壁到下肢的主要血管、股神經等都通過此處。股動脈和股靜脈是兩條最大的供血回血通路,負責下肢血液的供給和回流。腹股溝部有深、淺的淋巴結群,為下肢、腹壁下部淺層及外生殖器等的淋巴管所匯集和經過的地方,因此上述各部分有炎癥時,常波及這些淋巴結群。 當淋巴結腫大連成串的時候,腹股溝就會被堵塞,鼠蹊也就不通了。

最常見的感染是會陰和外生殖器的濕疹,俗稱爛襠。原因多由悶熱、出汗,得不到及時沖洗等清潔處理,長時間高熱、潮濕、褲子不透氣、缺乏蔬菜維生素的情況下會引發此病。患者局部可出現潮濕、發紅,甚至潰爛、滲出,患者局部疼痛難忍,偶伴瘙癢。 爛襠病在南方叢林,比如戰鬥前沿、抗災前線、修路等容易發病,發病率很高,且傳染速度快。 爛襠的患者同時伴有鼠蹊淋巴結的腫大,變硬疼痛,甚至影響行走。

從預防的角度,應註意會陰部通風,避免穿緊身褲衩或幹脆不穿。有汗時,應馬上洗擦幹凈;壹旦出現局部潮紅、疼痛,應暴露患部,溫水清洗、沾擦幹凈、晾幹,而後鋪搽痱子粉或爽身粉,即能明顯止痛止癢。 從飲食上要忌口,不吃或少吃油膩、肥厚、甜食牛奶和水果,多吃辛香飯菜、蔬菜和飯焦。尤其推薦薏米和赤小豆,已達到芳香化濕和淡滲利濕的效果。

《字裏藏醫》之-鼠蹊

從治療上講,首先要盡可能利用有陽光的時機,去晾曬自己的襠部,把隱秘的鼠蹊部暴露在陽光下,俗稱曬襠。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濕性下流,容易積聚在下肢腿腳和會陰部位。所以用壯陽溫化的方法最能除濕。如果陰雨綿綿沒有太陽,那就要用壹些陽性的藥物,內服或外用。內服可以選用平胃散或藿香正氣水。外用可以將中藥蛇床子煮熟搗爛外敷在鼠蹊會陰部,蛇床子就是後來著名的潔爾陰洗液的主要成分。註意不要用熱水刺激皮膚,更不能用含激素類的西藥。

導致鼠蹊淋巴增大、腫硬的更常見的原因是癆病和性病,中醫稱之為馬刀、挾癭。《靈樞·癰疽》雲:“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雲:“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痹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又雲:“夫馬刀夾癭,足陽明之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