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年5月5日,馬克思生於壹個律師家庭,幼時他便勤奮好學、善於獨立思考。他中學時,受到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立下了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理想。1835年中學畢業後,他進入波恩大學攻讀法學,壹年後轉入柏林大學法律系。在大學期間,他除研究法學外,還研究歷史、哲學和文藝理論,並開始鉆研黑格爾哲學。1841年,馬克思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42年10月到1843年1月,擔任《萊茵報》編輯。
1842年初,馬克思寫了第壹篇政論文章《評普魯士的書報檢查令》,通過對書報檢查制度的抨擊,揭露了普魯士的專制制度。同年,他開始為《萊茵報》撰稿,隨後又擔任了該報的編輯,並使這份報紙越來越鮮明地傾向於革命民主主義。
1843年秋天,他遷居巴黎,在那裏與眾多的工人運動領袖結識,並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1844年2月,馬克思在巴黎與盧格合作創辦了《德法年鑒》,在這份雜誌上,馬克思以壹位革命家的姿態出現,主張“對現存制的壹切進行無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同年8月底,恩格斯會見了馬克思,他們合作編寫了《神聖家族》和《德意誌意識形態》。前者論證了無產階級由於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而必然肩負的解放人類的歷史使命;後者則第壹次系統地闡明了唯物主義歷史觀,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任務就是必須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產主義社會。
1847年春,他們壹起加入“***產主義者同盟”。年底,馬克思接受同盟大會委托與恩格斯***同起草理論和實踐的黨綱。1848年2月,他們起草好文件並正式發表,這就是《***產黨宣言》。“宣言”系統地論述了科學***產主義的基本思想,是國際***產主義的壹個綱領性文件。《***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開創了科學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相結合的新紀元。
馬克思的革命性思想無法被當時的歐洲專制國家接受,因此他曾經被比利時、普魯士及法國政府驅逐。1849年,馬克思流亡到倫敦,他在倫敦經歷了十分困難的時期——生活貧困、反對勢力的攻擊,連報紙也將他拒之門外。但馬克思與恩格斯壹起頑強地宣傳自己的思想,並積極參加工人階級的革命活動。
馬克思在19世紀中期創建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完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朽巨著——《資本論》。《資本論》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律,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在於占有他們的剩余價值,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和剝削的內在本性,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1864年,馬克思親自組織建立了第壹國際,還起草了《成立宣言》、《臨時章程》等重要文件,並制定了鬥爭綱領、策略和組織原則。在第壹國際的整個時期,他始終是第壹國際的領袖,第壹國際的靈魂。
1871年3月,巴黎公社革命爆發,馬克思滿腔熱情地給予支持和幫助。公社失敗後,他寫了《法蘭西內戰》壹書,及時地總結出公社失敗的經驗,論證了無產階級必須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原理。他指出:“無產階級的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首要條件。工人階級必須在戰場上爭取自身解放的勝利。”
在1875年初寫的《哥達綱領批判》壹書中,馬克思第壹次指出了***產主義應劃分為兩個發展階段,論述了兩個階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則,並提出了從資本主義向***產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這部著作對無產階級政黨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積勞成疾,於倫敦長眠。馬克思留給了人類科學社會的偉大設想,正如馬克思所言:“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準確地把握並解決它,就會取得成功。”是的,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最應該珍視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