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癌癥的關鍵是早期診斷,廣東省揭陽市人民醫院梁英傑報告了內鏡診斷食管癌、賁門癌195例。結果食管早期癌以中青年組檢出率相對高,鏡下以乳頭狀型多見。汕頭大學醫學院第壹附屬醫院陳俊輝用微探頭超聲內鏡對25例食管癌進行檢查,並與手術後病理結果進行對照,結果對癌腫浸潤深度判斷以EUS診斷粘膜層癌1例,粘膜下層癌1例,均與病理診斷相符;固有肌層癌7例,5例與病理診斷相符,2例判斷過深;外膜層癌9例,7例與病理診斷相符,外膜外癌7例,6例與病理診斷相符,其中2例縮窄型食管癌EUS均診斷為si,與病理診斷相符。對區域淋巴結轉移的判斷為EUS判斷食管旁淋巴結轉移15例,12例正確,3例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上海同仁醫院比較中晚期食管癌36例病人采用單純放療與放療同時並用動脈灌註化療的臨床療效及生存期。結果表明放化療給合有效率明顯高於單放療組生存率為26.3%,la生存率放化療組明顯高於單放療組。
胃癌:
胃癌胃癌研究的重點也是早期診斷。江南農墾總局醫院周武軍等研究了胃癌患者"P-糖蛋白與p53蛋白的表達意義,結果在30例胃癌患者中P-糖蛋白表達陽性者占60%,p53蛋白表達陰性者占20%。表明P-糖蛋白與p53蛋白表達呈正相關。解放軍91醫院王仰坤等研究胃癌nm23和p53蛋白表達及癌浸潤轉變的關系後指出,nm23和p53基因蛋白陽性表達均與胃癌淋巴結轉移有關,多有相反的陽性表達,呈顯著的負相關。張家口醫學院戴潔等觀察了bcl-2,c-myc蛋白胃癌前病變、胃癌中的表達後認為,bcl-2,c-myc基因突變可能是胃癌發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學標誌。胃粘膜上皮異型增生,腸化生病變帶有更"多的癌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基因表達特點。聯合檢測bcl-2,c-myc基因表達對胃癌早期診斷和判斷預後可能具有重要意義。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已成為結直腸癌研究的新熱點。上海市第壹人民醫院仇生龍等應用端粒酶重復擴增法對結直腸癌36例、相應的正常對照結直腸粘膜20例、結直腸腺癌及息肉15例進行端粒酶活性檢測。結果結直腸癌36例中端粒酶活性表達30例無活性,剩余2例為陽性,15例結直腸癌前病變中,腺瘤和息肉端粒酶活性分別為77.8%、66.7%。檢測15例結直腸癌標本脫落細胞端粒酶活性,亦發現8例陽性,端粒酶活性與Dukes病理分期無明顯相關性。提示端粒酶活性分析對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預後監測及術後復發具有特殊價值。河北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高增書等研究帶蒂大網膜移植填塞骶前腔對直腸癌根治術後會陰部傷中的治療效果。結果直腸癌根治切除術後,50例帶蒂大網膜移植填塞骶前腔組會陰部傷口Ⅰ期愈合率明顯高於1988年以前單純Ⅰ期縫合。結論是帶蒂大網膜移植填塞骶前腔對促進會陰部傷口Ⅰ期愈合效果良好,具有廣泛臨床實價值。
肝癌:
肝癌廣西人民醫院梁榮新等研究了a-L巖藻糖苷酶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結果提示血清a-L巖藻糖苷酶可提高甲胎蛋白陰性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陽性率。解放軍302醫院孫文兵等總結了吲哚菁綠瀦留在可切除性肝癌治療決策中的意義,對降低術後肝功不全發生率和死亡率有指導作用。
膽囊癌對膽囊癌的誤診原因,江蘇省句容人民醫院吳君文認為有以下幾方面:1、早期缺乏特有癥狀;2、合並有膽石癥,膽道手術史掩蓋了膽管癌的存在;3、肝門膽管癌B超顯出率低。
文章來源:廣州福冠堂新特藥房,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