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苦地丁簡介

苦地丁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地丁 3.1 拼音名 3.2 苦地丁的別名 3.3 來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苦地丁的用法用量 3.7 摘錄 4 《中華本草》:苦地丁 4.1 出處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苦地丁的別名 4.5 來源 4.6 原形態 4.7 生境分布 4.8 性狀 4.9 化學成份 4.10 苦地丁的藥理作用 4.11 毒性 4.12 鑒別 4.13 性味 4.14 歸經 4.15 功能主治 4.16 苦地丁的用法用量 4.17 各家論述 4.18 摘錄 5 苦地丁藥典標準 5.1 品名 5.2 來源 5.3 性狀 5.4 鑒別 5.5 檢查 5.5.1 雜質 5.5.2 水分 5.6 浸出物 5.7 含量測定 5.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5.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5.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5.7.4 測定法 5.8 苦地丁飲片 5.8.1 炮制 5.8.2 鑒別、檢查 5.8.3 浸出物、含量測定 5.8.4 性味與歸經 5.8.5 功能與主治 5.8.6 用法與用量 5.8.7 貯藏 5.9 出處 附: 1 用到中藥苦地丁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苦地丁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苦地丁 1 拼音

kǔ dì dīng

2 英文參考

bunge corydalis herb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全國中草藥匯編》:苦地丁 3.1 拼音名

Kǔ Dì Dīnɡ

3.2 苦地丁的別名

地丁草、苦丁、小雞菜

3.3 來源

罌粟科紫堇屬植物苦地丁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除去泥沙,曬幹備用。

3.4 性味

苦,寒。

3.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於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急性腎炎,黃疸,腸炎,疔瘡腫毒,淋巴結結核,眼結膜炎,角膜潰瘍。

3.6 苦地丁的用法用量

0.5~1兩。

3.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4 《中華本草》:苦地丁 4.1 出處

出自《中藥誌》。

4.2 拼音名

Kǔ Dì Dīnɡ

4.3 英文名

Bunge Corydalis Herb, Herb of Bunge Corydalis

4.4 苦地丁的別名

地丁、地丁草、紫花地丁、扁豆秧、小雞菜。

4.5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全草,洗凈、曬幹、切段。

4.6 原形態

地丁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基本無毛。根細直,長310cm,少分枝,淡黃棕色。莖34條,叢生。莖葉互生;葉柄長0.44cm;葉片長1.53.5cm,灰綠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裂片倒卵形,上部常2淺裂成3齒。總狀花序頂生,長16.5cm,果期可達12cm;苞片葉狀,羽狀深裂;花梗長13mm;萼片2枚,小,早落;花淡紫色,長1012mm;花瓣4,外輪2瓣先端兜狀,中下部狹細成距,距長4.56.5mm,內輪2瓣形小;雄蕊6,每3枚花絲合生,形成2束;子房狹橢圓形,外被柔毛。蒴果狹扁橢圓形,長1.22cm,花柱宿存,內含種子712枚。種子扁球形,直徑1.52mm,黑色,表面光滑,具白色膜質種阜。花期45月,果期56月。

4.7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曠野、宅旁草叢中或丘陵、山坡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陜西、山西、山東、河北、遼寧、河南等地。

4.8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皺縮成團,伸展後長530cm。主根扁圓柱形,長35cm,直徑11.5(3)mm;表面棕黃色或黃白色,較粗糙,有縱溝及皺紋,常呈二股扭曲狀,有支根和須根;質較硬,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中心棕色。根莖較短,長25mm,有節,可見葉痕;質硬,斷面黃白色,中心有白色髓或中空。莖叢生,纖細,有5個棱脊及縱紋,灰綠色或黃綠色,長520cm,直徑l2.5mm,節間較長;質柔軟,易壓扁,斷面中空,略呈纖維性。葉多皺縮破碎,暗綠色或灰綠色,有長柄;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裂片纖細;柔軟。花淡紫色,少見或已皺縮破碎。蒴果灰綠色或黃綠色,扁長橢圓形;果皮質脆,常破碎或裂成2片,留有兩條棕黃色的種框。種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澤。氣青草樣,味苦而持久。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略呈五角形。表皮細胞1列,外被較厚的角質層;氣孔有的略下陷。皮層薄壁細胞形狀不規則,棱脊處有厚角細胞710列,中柱鞘纖維環有l2列纖維,棱脊處為45列;纖維胞腔較大,壁非木化。外韌型維管束位於棱脊處。韌皮部狹窄。木質部由導管、管胞、木纖維和木薄壁細胞組成,壁均非木化。髓部中央有大空腔。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稍平直;氣孔少數,不定式。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呈波狀彎曲;氣孔較多,副衛細胞36個。

4.9 化學成份

全草含多種生物堿:消旋的和右旋的紫董醇靈堿(corynoline),乙酰紫堇醇靈堿(acetylcorynoline),四氫黃連堿(tetrahydrocoptisine),原阿片堿(protopine),右旋異紫堇醇靈堿(isocorynoline),四氫刻葉紫堇明堿(tetrahydrocorysamine),二氫血根堿(dihydrosanguinarine),乙酰異紫堇醇靈堿(acetylisocorynoline),11表紫堇醇靈堿 (11epicorynoline),紫堇文堿(corycavine),比枯枯靈堿(bicuculline),12羥基紫堇醇靈堿(12hydroxycorynoline),斯氏紫堇堿(scoulerine),碎葉紫堇堿(cheilanthifoline),大棗堿(yuziphine),去甲大棗堿(noryuziphine),異波爾定堿(isoboldine),右旋地丁紫堇堿(bungeanine),右旋13表紫堇醇靈堿(13epicorynoline)。

4.10 藥理作用

1.抗菌:苦地丁註射液在體外對甲型鏈球菌、肺病炎雙球菌、卡地雙球菌有抑制作用。對副流感仙臺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2.對中樞社經系統的作用:苦地丁總生物堿25.50mg/kg皮下註射,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12.5.25.50mg/kg皮下註射,對閾下催眠劑量的戊巴比妥鈉和水合氯醛有協同催眠作用;25.35mg/kg皮下註射,本身也有催眠作用;15.30mg/kg皮下註射可對抗脫氧麻黃堿對小鼠活動的增加;75mg/kg腹腔註射可減少戊四唑驚厥鼠數,但25.50mg/kg腹腔註射具有易化士的寧的驚厥作用。

4.11 毒性

毒性很小,小鼠用相當於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ml/kg)腹腔註射,未見死亡;用10ml/kg則有3/10死亡。苦地丁註射液對麻醉貓與犬靜脈註射,可見暫時性血壓下降,半分鐘內恢復;用離體蛙心灌註,有抑制心臟的作用。

4.12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濾過。濾液稍濃縮後,取1ml,加濃鹽酸45滴及鎂粉(或鋅粉)少許,在沸水浴中加熱3min,溶液呈粉紅色。(檢查黃酮類)(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約1g,酸性乙醇回流提取,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殘渣加2%鹽酸約5ml溶解,用氨水堿化,氯訪提取3次,合並提取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濾液濃縮至1ml,為樣品液。以普羅托品、紫堇靈為對照品。點樣於堿性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醚乙醇氨水(18:2:1:0.05)展開10cm。取出,晾幹,噴以改良碘化秘鉀試劑,供試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在相應位置顯相同橘紅色斑點。(檢查生物堿類)

4.13 性味

苦;寒

4.14 歸經

心;脾經

4.1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癰腫。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傳染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闌尾炎;疔瘡癰腫;瘰癧

4.16 苦地丁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4.17 各家論述

1.《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癰疽疔腫,淋巴結結核。

2.《河北中藥手冊》:治急性傳染性肝炎。

3.《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消炎解毒。治黃疸肝炎,高熱煩躁。

4.18 摘錄

《中華本草》

5 苦地丁藥典標準 5.1 品名

苦地丁

Kudiding

CORYDALIS BUNGEANAE HERBA

5.2 來源

本品為罌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幹燥全草。夏季花果期采收,除去雜質,曬幹。

5.3 性狀

本品皺縮成團,長10~30cm。主根圓錐形,表面棕黃色。莖細,多分枝,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具5縱棱,質軟,斷面中空。葉多皺縮破碎,暗綠色或灰綠色,完整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花少見,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蒴果扁長橢圓形,呈莢果狀。種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澤。氣微,味苦。

5.4 鑒別

(1)本品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類圓形,外被厚的角質層,氣孔下陷。皮層薄壁細胞形狀不規則,棱脊處厚角細胞7~10列。中柱鞘為l~2列纖維,環狀排列,棱脊處纖維排成半月狀。外韌型維管束位於棱脊處,韌皮部狹窄,木質部由導管、管胞、纖維及薄壁細胞組成。髓部較寬廣,中央具大空腔。

(2)取本品粉末0.5g,加濃氨試液濕潤,加三氯甲烷10ml,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於,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紫堇靈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壹用0.4%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壹三氯甲烷壹甲醇(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5 檢查 5.5.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ⅨA)。

5.5.2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 第壹法)。

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不得少於18.0%。

5.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5.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01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7)(取磷酸二氫鉀1.58g和磷酸氫二鉀0.76g,加水1000ml溶解,混勻,用氫氧化鈉試液調節pH值至6.7)(70:3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9nm。理論板數按紫堇靈峰計算應不低於6000。

5.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紫堇靈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5.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浸泡1小時,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取出,放冷,再稱定亙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5.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紫堇靈(C21H21O5N)不得少於0.14%。

5.8 苦地丁飲片 5.8.1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幹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莖細,表面灰綠色,具5縱棱,斷面中空。葉多破碎,暗綠色或灰綠色。花少見,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蒴果扁長橢圓形,呈莢果狀。種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澤。氣微,味苦。

5.8.2 鑒別、檢查

(水分) 同藥材。

5.8.3 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藥材。

5.8.4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心、肝、大腸經。

5.8.5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用於時疫感冒,咽喉腫痛,疔瘡腫痛,癰疽發背,痄腮丹毒。

5.8.6 用法與用量

9~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患處。

5.8.7 貯藏

置幹燥處。

5.9 出處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用到中藥苦地丁的方劑 解熱感冒片

125g薄荷75g蒲公英100g板藍根125g苦地丁100g黃芩200g蘆根100g玄參100g苦...

蒲地藍消炎片

64991處方:黃芩450g蒲公英1200g苦地丁300g板藍根450g制法:以上四味,黃芩25...

清血解毒丸

:大黃100g荊芥50g蒲公英50g防風50g苦地丁50g黃芩50g連翹50g甘草50g關木通50...

皮膚病血毒丸

子(炒)30g地黃30g連翹30g金銀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黃柏?30g皂角刺30g桔梗...

通脈寶膏

菊花當歸蒲公英赤芍天葵子石斛雞血藤玄參甘草牛膝苦地丁延胡索(醋炙)黃芩黃芪白術(麩炒)性狀:本品為...

更多用到中藥苦地丁的方劑

用到中藥苦地丁的中成藥 解熱感冒片

125g薄荷75g蒲公英100g板藍根125g苦地丁100g黃芩200g蘆根100g玄參100g苦...

蒲地藍消炎片

64991處方:黃芩450g蒲公英1200g苦地丁300g板藍根450g制法:以上四味,黃芩25...

清血解毒丸

:大黃100g荊芥50g蒲公英50g防風50g苦地丁50g黃芩50g連翹50g甘草50g關木通50...

皮膚病血毒丸

子(炒)30g地黃30g連翹30g金銀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黃柏?30g皂角刺30g桔梗...

通脈寶膏

菊花當歸蒲公英赤芍天葵子石斛雞血藤玄參甘草牛膝苦地丁延胡索(醋炙)黃芩黃芪白術(麩炒)性狀:本品為...

更多用到中藥苦地丁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苦地丁 《本草便讀》:[菜部菜類]紫花地丁

花地丁瀉疔瘡之毒壅。味苦性寒。入包絡與肝經。通營破血。(紫花地丁即地丁草...

《藥性切用》:[卷之四中菜部]蒲公英

壹名黃花地丁。味苦甘寒,瀉熱解毒,消腫治疔,為外科敷治專藥。服引亦可。《藥性切用》...

《炮炙全書》:[卷第二草之屬]紫花地丁

苦、辛,寒。紫花地丁今俗謂之須密列,又謂之牽駒草。其花有數色,壹種溝壑邊生者起蔓。《炮炙全書》...

《本草撮要》:[卷壹草部]紫花地丁

味辛苦。入足陽明經。功專治乳癤痘疔。與黃花地丁相同。《本草撮要》清陳其瑞公元16441911年...

《本草品匯精要》:[續集卷之二草部]紫花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