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常常把鳥的眼睛叫做“飛行的眼睛”,這是很有道理的。展翅翺翔於二三千米高空的雄鷹,壹下子便能發現地面上的小兔子,並敏捷地俯沖而下;潛入水中的鸕鶿,能看清快速遊動的小魚,壹舉將獵物抓獲。在所有的動物中,鳥的視力是首屈壹指的。 動物學家發現,鳥眼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首先,鳥都有壹雙明亮的大眼睛。雖然鳥眼看上去小如豆粒,但實際上它們的眼球是很大的,兩只眼球的重量加起來,往往比腦子還重。例如,鴕鳥每只眼球的直徑有50毫米,比人兩只眼睛加起來還大。 更重要的是,鳥的眼睛非常靈活,它們同時具有望遠鏡和放大鏡的功能,既能望遠,又能放大。這是因為連接眼球的肌肉,能很快地將眼球的晶狀體拉成扁平狀或擠成圓形,就像望遠鏡和放大鏡調節焦距壹樣,使物體的形象變得十分清晰。有人做過壹個實驗,把微小的蟲卵先後放在離鳥2米和2.5厘米遠的地方,結果鳥都能準確無誤地啄食。 鳥類的視力極佳,也是因為它們眼睛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特別多的緣故。例如,隼的視網膜中央凹陷處,視覺細胞多達 150萬個;而人眼同樣部位的視覺細胞卻只有 20萬個。難怪隼的視力如此敏銳了。 幾十年前,鳥類學家在研究鳥眼的時候,獲得了壹個意外的發現:鳥眼裏面竟有壹滴壹滴的油。研究人員對鳥眼—壹做了檢查,大部分都有這種油滴,可見油滴並不是外來的。而且這些油滴是五顏六色的:有綠色的、黃色的。也有橙色或紅色的,當然還有無色的。經過壹番仔細的比較後,有人分析說:夜間活動的鳥,它們眼睛裏的油滴大多是無色的;在水上飛行,需要透過水面看東西的鳥服睛裏大多是紅油滴;生活在水面上,不需要透過水面看東西的鳥,眼睛裏的紅油滴就不多。這些奇妙的油滴究竟有什麽作用呢?鳥類學家發現,鳥眼中油滴的分布很有規律,在視網膜的下半部分黃油滴占優勢,而視網膜的上半部分,則主要是紅油滴。人們由此得出結論,黃油滴的作用也許是使鳥類對天空中的物體看得更清楚,這就好像我們用照相機拍攝天空時,在鏡頭上放上黃色濾光片壹樣。 有時,人們可以看到,許多鳥在明亮的太陽光下,甚至在電弧光下也能照常覓食。這是什麽道理呢?原來,在鳥眼下半部有壹個梳子狀的黑色突起——梳狀突。它既不影響視覺,同時又吸收了相當壹部分光。這就保護了視網膜,使之免受強光損傷。 鳥眼不僅目光敏銳,而且視野非常廣闊。絕大多數鳥的雙眼都分別長在頭部的兩側,因而使它們具有寬廣的視野。當鳥類向正前方探望時,兩眼的視野又會重疊起來,合成壹個雙視的影像。鳥眼的這壹特長,使它們能毫不費力地看到身體後面、兩側及頭頂上的物體,對周圍的動靜洞若觀火。 此外,鳥眼始終保持著極高的警惕性。鳥類是閉上眼睛睡覺的,但人們發現,它們在睡覺時,每隔壹段時間會睜開眼睛,窺視壹下四周的動靜。這是壹種似睡非睡的狀態,能使鳥類在睡眠時,始終保持警惕,免遭飛來橫禍。 鳥類在睡覺時,每隔多少時間窺視壹次,才既能保證充分休息,又能安然無恙呢?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觀察後發現,在寧靜平安的環境中,野鴨平均每分鐘窺視10次左右。壹旦有貓出現,即便貓是在很遠的地方,野鴨的窺視次數也會增加到每分鐘20次。貓走得越近,野鴨的窺視次數就越多,最多可達每分鐘35次。如果這時貓繼續步步逼近,野鴨就會睜開眼睛,進人清醒狀態,密切註視貓的壹舉壹動。 通常,貓每次只能咬走壹只野鴨,所以野鴨常成群休息。因為鴨群越大,對每壹只野鴨來說,被捕食的機會就越少,也就越安全。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們似乎能夠知道自己所處環境的危險程度有多大。聚在壹起睡覺的野鴨越多,它們的窺視次數就越少,這就增加了合眼休息的時間。而在成群睡覺的野鴨中,睡在鴨群邊上的由於受到攻擊的可能性較大,因而窺視的次數比睡在鴨群中間的要多壹些。 壹個有趣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註意:在繁殖季節雄鳥睡覺時的窺視次數,會明顯超過雌鳥。對此,人們提出了三種解釋。第壹種解釋是那時雄鳥有保護雌鳥的義務,這種解釋的根據在於:壹旦鳥群中的雌鳥增加了,雄鳥的窺視次數便會隨之而增多。第二種解釋認為,對有固定配偶的鳥類來說,雄鳥增加窺視次數,主要是防止配偶與其他雄鳥交配。最後壹種解釋是,壹到繁殖季節,雄鳥的羽毛會變得格外鮮艷,這樣可以吸引雌鳥前來交配,但也容易引起肉食性動物的註意。因而,這時的雄鳥有必要增加窺視次數,以免發生意外。 有些研究結果表明,鳥類雖然在睡覺時不斷窺視,它們的睡眠效果仍然與人類熟睡時差不多。盡管如此,只要壹有可能,鳥類就會減少窺視次數,增加閉上眼睛的時間,以便養精蓄銳,精神抖擻地迎接新的壹天。
麻煩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