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質量約束和非質量約束同位素效應

質量約束和非質量約束同位素效應

1.3.3.1 質量約束同位素效應

熱力學平衡中,同位素分布嚴格由壹種元素不同同位素之間的相對質量差決定。質量約束(mass dependent)關系同時也影響很多動力學過程。因此,業界存在壹種***同看法:對於大多數自然反應,同位素分餾效應的出現僅僅是由同位素質量差異引起的。也就是說,對於具有超過兩種同位素的元素,如O或S,18O相對於16O的富集或34S相對於32S的富集有望達到17O相對於16O的富集或33S相對於32S的富集的2倍之多。因此,多年來,對於具有壹種以上的同位素的特定元素,其同位素比值的測量受到很大限制。不過,近年來,穩定同位素的多元分析已得到很大提高。這些分析表明,不同質量約束過程(如擴散、代謝、高溫平衡過程)的偏差可達到百分之幾,並遵循微質量約束分餾定律(slightly different mass dependent fractionation law,Young et al.,2001;Miller2002;Farquhar et al.,2003)。這些微小的差異是可測量的,據文獻報道,曾對氧(Luz et al.,1999)、鎂(Younge t al.,2002)和硫(Farquhar et al.,2003)等元素進行過質量差異的測量。

采用三同位素圖(three-isotope-plot,Matsuhisa et al.,1978)上的壹條線性曲線描述質量約束同位素分餾過程已成為慣例。所得到的直線為地球質量分餾線,與該線的偏差可用來表示非質量約束同位素效應。三同位素圖的基礎是近似的線性冪函數定律。為描述樣品投點與質量分餾線的差異大小,引入了新術語:如Δ17O、Δ25Mg、Δ35S等。Assonov&Brenninkmeijer(2005)對Δ值進行了討論。最簡單的定義如下:

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 第六版)

式中:λ為描述質量分餾的主要參數。λ系數的值由分子量決定,氧的λ值範圍為0.53(原子氧)~0.500(具較高分子量的物質),同位素比值高精度測量使得λ值可達到小數點後第三位。若Δ值較小時,質量和非質量分餾之間的差異就會被掩蓋掉(Farquhar & Wing,2003)。

1.3.3.2 非質量約束同位素效應

自然中有些過程並不遵循質量約束分餾效應。與質量約束分餾出現偏差首先被發現於隕石中(Clayton et al.,1973)和臭氧中(Thiemens & Heidenreich,1983)。這些非質量約束分餾(MIF,mass-independent fractionation)並不遵循質量約束定律(δ17O≈0.5δ18O,或者δ33S≈0.5δ34S),並形成非零Δ17O和Δ33S組成的同位素。

多項實驗和理論研究都著眼於非質量約束分餾效應的致因,但正如Thiemens(1999)的論述,非質量約束分餾的機理尚未確定。對平流層中臭氧形成的研究算是其中最好的。Mauersberger et al.(1999)經過實驗證實,17O的富集並非取決於分子的對稱性,而是分子的幾何結構。Gao & Marcus(2001)提出了壹種可更好地了解非質量約束同位素效應的先進模型。

非質量約束同位素分餾廣泛存在於地球大氣中,已觀察到出現該現象的物質包括O3、CO2、N2O和CO,它們都與平流層臭氧有關(Thiemens,1999)。對於氧,非質量約束分餾是其在大氣中的特征性標誌(參見3.9部分)。這些過程也發生在火星大氣中和太陽系形成前的星雲中(Thiemens,1999)。對隕石中的氧同位素測量顯示,這壹效應對太陽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Clayton et at.,1973a)(參見3.1部分)。

非質量約束同位素變化在眾多地球固體儲庫中都已被觀察到。Farquhar et al.(2000c)和Bao et al.(2000)報道過,在地球硫酸鹽中存在非質量約束氧同位素分餾。硫酸鹽中的17O正電荷過剩現象在沙漠環境中幾乎無處不在(Bao et al.,2001)。Farquhar et al.(2000c)曾報道過,在早於2.4Ga的硫化物類中出現了明顯的非質量約束硫同位素分餾,但在晚於2.4Ga的硫化物類未能測量到的此類分餾(見圖3.29)。極地冰中的火山氣膠硫酸鹽中已測量到少量的,但明顯可辨的非質量約束分餾(Baroni et al.,2007)。SO2光解形成硫磺酸被認為是導致產生非質量約束分餾的源反應(Farquhar et al.,2001)。近期發現表明,非質量約束同位素分餾比原先設想的要多,並正在形成全新的同位素指紋(isotopic fingerprint)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