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與現實的企業環境及環境的未來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企業來說,把握住環境的現狀和將來的變化趨向,利用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機會,避開威脅因素,是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
構成企業環境的因素很多。它可由主體環境因素、壹般環境因素和地域環境因素構成。企業的主體環境因素是指與企業的經營成果有利害關系的個人和集團,如股東、顧客、金融機構、交易關系單位、競爭企業、外部機關團體等。企業環境的壹般因素是由社會的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學技術因素等社會因素構成。而地域環境因素是指上述環境因素產生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它包括國內環境因素和國際環境因素。
對壹個具體企業而言,從時間、費用和必要性看,它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沒有必要對所有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因此,首要要確定特定企業的特定環境內容,然後集中人力和費用,對影響較大的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西方企業在分析時,十分重視對將來因素突變的時間和變化方向進行預測,這是環境分析的結論。環境分析最終必須回答:環境因素將在何時開始發生變化?發生的可能性多大?這種變化是企業的成長機會,還是威脅因素?對企業會帶來多大的影響?應該采取何種對策?由此可以看出,環境分析是制訂出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的根本保證。另外,企業為了制訂新的產品市場發展戰略,應重點分析與本企業向市場提供的商品有競爭關系的企業群體,以便作為選擇計劃方案的依據。
2.企業能力分析和業績分析
企業在進行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應認真做好能力分析,預知企業現有能力與將來環境的適應程度,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做到“知己知彼”,從而使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新業務計劃建立在切實可靠的基礎上。否則企業會喪失競爭能力,而使新業務的開展也歸失敗。因此,企業能力分析是制訂新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之壹。
企業能力分析的基點是將現有企業能力與新業務活動必需的能力相對比,找出兩者的差距,並制訂提高企業能力的戰略計劃,使企業新業務計劃得以順利地實現。為此,企業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確企業能力的結構,即明確反映企業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企業能力進行分類,便於系統地掌握企業的能力狀況。其次,在分類基礎上,切實掌握企業現有能力的實際情況,這關系到發展戰略計劃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業能力分析的關鍵。然後通過對企業能力評價,發現企業現有能力存在的問題,明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關於企業能力的評價,目前西方國家也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同時出現各種不同的方法。總的評價思路是將現有企業能力與按某基準所要求的企業能力相對照。評價的難點在於評價基準的選定.目前采用的基準有兩種:壹是主觀基準,即由評價者設定的企業理想能力;二是客觀基準,即競爭企業中或其它行業中的優秀企業的能力。
企業業績分析是指企業在維持現有能力不變的狀態下,預測其在將來變化的經營環境中所能取得的經營成果。顯然,這種經營成果預測值壹般是達不到企業的長遠目標值的,這就對企業的經營者提出要求:必須改革企業的經營結構,以適應環境變化。否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便難以實現,企業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險。使經營者增加危機感,主動地將註意力轉向對企業戰略方向的研究,這是對企業業績分析的目的和意義。
3.戰略目標的設定
任何計劃的制訂,都需要以壹定目標為依據。企業新業務計劃是壹項戰略性的發展計劃,具有長遠性,故企業必須確定長期戰略目標以作為制訂發展計劃的依據。
戰略目標的設定,原則上應以適應環境變化的需要和企業能力為依據。但企業在確定目標體系的主要目標項目,因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項目內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其基本項目的內容基本相同。例如,作為企業業務發展計劃來說,反映計劃將來經營成果的定量目標,壹般包括收益性、成長性和安全性三項目標。
(1)收益性目標。最常用的目標項目是總資本利潤率、銷售利潤率、銷售周轉率等。
(2)成長性目標。主要項目有銷售額增長率、市場占有率、利潤額增長率等。
(3)安全性目標。主要項目有自有資本比率、附加值增長率、盈虧平衡點等。
上述目標項目的目標值的設定,國外經常采用社會平均值、同行業優秀企業和國際類似的優秀企業為參照標準給予設定。壹般來說,設定目標值要高於社會平均值,並盡可能向同行業優秀企業的基準挑戰。這有利於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利於判斷經營者的經營是否成功。
4.發展戰略的形成和確定
企業根本面臨或預感到可能面臨的問題,從對環境的調查分析入手,並依據企業能力和長期目標,提出解決問題或適應未來環境變化的多個戰略設想,再經過整理、歸納、分析和評價,最後形成和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但這時的戰略還是概括性、方向性的基本框架。如“開發海外市場”戰略,其目的是實現產品出口,但如何出口,向哪些國家、什麽樣的目標市場輸出,輸出數量和時間等問題,則應根據戰略的目的、目標、所需資源的數量和企業的能力進行規劃,最後確定實施方案。也就是把發展戰略具體化。
西方企業新業務發展計劃事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企業高層經營者必須研究和決策的重大課題。故企業壹般都設置有專門職能機構和人選從事此項工作。發展戰略正確與否,關鍵是對提出的發展戰略的評價。評價壹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必要性。企業發展戰略的提出,首先必須回答為什麽要發展新業務,其目的何在?這要從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對企業的要求和企業自身的需要出發進行分析和評價。
(2)適應性。提出的發展戰略是否適應環境的變化,是戰略成功與否的首要問題。適應性評價是根據對環境分析的結果,評價戰略實施後能否適應環境的變化和對偶發事件的承受能力。
(3)收益性。收益問題是企業發展新業務的基本目標之壹,其最常用的指標是預期資本利潤率,即通過對發展戰略中投入資本與預期獲得利潤之比,來評價戰略的收益性。壹般資本利潤率平均要高於資本貸款的利率。但對發展戰略來說,在評價時不能只追求壹時的收益性,而要追求長期穩定的收益性。
(4)風險性。壹般來說,收益性愈高的發展戰略,其風險性愈大。就戰略決策的本質來說,風險性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對風險的挑戰。因此,評價時壹般是將風險性極大或極小的方案篩選掉。風險性評價主要是評價戰略失敗後對企業經營成果的沖擊程度。然而,壹個企業如何對待發展戰略的收益性和風險性,這與該企業的基本經營方針、經營思想和企業經營者的價值觀念有很大的關系。
(5)可能性。可能性是從實施戰略所必需的資源數量和企業的能力來評價的。超過企業能力範圍的業務戰略,即使收益性很高,也將會因“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實現。但企業的能力是可變的,通過努力是可以擴大的。故評價時,要註意以動態的觀點看待企業的資源能力。
(6)適時性。企業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如何抓住時機及時實施新業務,是企業取得經營成功的壹大要訣。適時性評價不但要重視確定戰略課題預期完成的時間,同時還要註意實施階段預期完成時間。因為時間的拖延,會導致時機的喪失。例如,日本制造音響設備的廠家研制出可代替普通磁帶和激光唱片功能的新產品,其目標市場是美國和歐洲***同體。但由於對對外貿易摩擦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導致開發成功的新產品不能按計劃投入國外市場,失去了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