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農藥,在農業生產上已經普遍使用。它是壹種有機化合物,而瓢蟲是壹種昆蟲,怎麽和農藥相提並論呢?原因就出在壹個“活”字上。因為瓢蟲是壹種吃介殼蟲、蚜蟲等害蟲的昆蟲,像農藥壹樣對植物保護工作有重要意義。所以,人們把瓢蟲稱為“活農藥”。

瓢蟲因為它的形狀很像用來盛水的葫蘆瓢,所以叫做瓢蟲。

瓢蟲的身體很小,只有壹粒黃豆那麽大。它是壹種像半個圓球那樣的小甲蟲,堅硬的翅膀,顏色鮮艷,還生有很多黑色或紅色的斑紋,很討人喜愛,在我國有的地區叫它“紅娘”,也有些地區叫它“花大姐”,又由於它生長得圓圓胖胖的,所以有的地區叫它“胖小兒”。它爬行的時候,穩重、緩慢,當人們捉到它放在手心上,它會順著手指向指尖爬去,然後就張開翅膀飛走,向天空逃遁,所以日本人民也稱它為“天遁蟲”。瓢蟲有兩層翅膀,外面壹層已變成硬殼,只起保護作用,所以叫作鞘翅。鞘翅下面還有壹層很薄的軟翅膀,能夠飛翔。瓢蟲的種類繁多,鞘翅上的顏色和斑紋也很復雜。

瓢蟲在我國大約有100種左右,變種很多,顏色和斑紋多種多樣,大多是赤、黃、黑等色,並生有黑、赤、黃、白等顏色斑點,有的根本沒有斑點。前胸斑紋,也各不相同,或全部黑色而兩側生有黃、白斑紋,或生有黃白帶黑的斑紋。

瓢蟲並不全都是益蟲,有的反倒是害蟲。那麽,我們怎樣區別哪些是我們的朋友,哪些是我們的敵人呢?常見的瓢蟲有二星瓢蟲、六星瓢蟲、七星瓢蟲、十二星瓢蟲、十三星瓢蟲、赤星瓢蟲、大紅瓢蟲都屬於益蟲,全部是我們的朋友。這些瓢蟲的幼蟲也都能捕食蚜蟲、介殼蟲、壁虱和其他小蟲類。只有十壹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屬於害蟲,是我們的敵人。日本農民有壹個簡便的鑒別方法,就是凡是鞘翅的表面,生得非常細膩,特別光滑,亮晶晶地閃閃發光的,就屬於益蟲。凡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的細絨毛的,就都是害蟲。不管它們的鞘翅是什麽顏色、是什麽斑紋。

有益的瓢蟲,無論幼蟲還是成蟲,都能吃介殼蟲、蚜蟲和壁虱等害蟲,特別是吃起蚜蟲來,簡直是狼吞虎咽的。

蚜蟲大多在蘿蔔、青菜、棉花、果樹、煙草和花卉中的玫瑰、菊花等植物的莖葉上繁殖生長。它們吮吸植物的汁液和養分,使葉片發生卷縮,花蕾脫落,果實減少,塊莖和根莖長得很小,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使用殺蟲劑,往往很難把這些植物上的蚜蟲完全消滅。不過蚜蟲有壹個弱點,它們不生翅膀,腳細肚子大,爬行緩慢;就是生有翅膀的蚜蟲,它們的飛行技術也不高明。所以瓢蟲在捕食它們的時候,它們只能束手待斃。瓢蟲找到蚜蟲密集的地方,它就挨個兒把蚜蟲壹只又壹只吃掉。壹只瓢蟲壹天平均能夠吃掉100多只蚜蟲。

瓢蟲的幼蟲,同樣是吃蚜蟲的能手。才孵化出來的小瓢蟲,壹天就能夠吃掉10只蚜蟲。在庭園的玫瑰花葉子上,有時看到瓢蟲的幼蟲伏在上面,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吃花的葉子,事實上它是在尋找蚜蟲來充饑。

利用瓢蟲來消滅害蟲,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1886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許多柑桔園的柑桔上,突然發生了吹綿介殼蟲,人們采用許多方法想消滅它們均不見效。兩年以後,美國從澳洲引進了澳洲孟氏隱唇瓢蟲,放養在柑桔園裏。說來也怪,澳洲孟氏隱唇瓢蟲竟把吹綿介殼蟲吃得壹千二凈。從此瓢蟲就顯露頭角,聞名全世界了。

我國在利用瓢蟲消滅害蟲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比如原來產生於浙江的大紅瓢蟲,是柑桔吹綿介殼蟲的天敵。1953年把大紅瓢蟲移居到湖北宜都,飼養繁殖後廣泛散布,兩年後就基本消滅了這個地區的吹綿介殼蟲的危害。

除了大紅瓢蟲以外,我國昆蟲工作者,對七星瓢蟲、異色瓢蟲和食蟎瓢蟲等,作了很多科學實驗工作.還從澳洲引進澳洲瓢蟲,進行飼養、繁殖和放養,都取得很好的成果。

瓢蟲所吃的吹綿介殼蟲,又稱棉花蚰、白蚰和白枯虱,是果樹上的壹種害蟲,主要危害柑桔樹、梨樹、桃樹、李樹、蘋果樹、櫻桃樹、柿子樹和枇杷樹,還危害桑樹、棉花、茶樹和花卉中的玫瑰等。它壹年繁殖兩、三代幼蟲、成蟲和卵都能越冬,生活力很強。幼蟲吮吸枝、幹、葉和果實裏的養分;危害嚴重的時候,能引起樹葉枯萎、脫落,不但影響產量質量,還能使果樹大批枯死。

吹綿介殼蟲不大怕農藥,因為它們有壹層蠟質的外殼覆蓋在身體表面,而且固定在樹枝上,從外表看上去好像樹枝上生了“癩痢”壹樣,即使噴灑農藥,也無法觀察它是死啦還是沒有死。如果讓它們漏網,第二年它們就會蔓延整個果園。消滅吹綿介殼蟲最好方法,就是放養大紅瓢蟲和澳洲瓢蟲。這種方法安全可靠,效果神速。所以,人們把瓢蟲稱為“活農藥”。

孟氏隱唇瓢蟲,原產於新西蘭,後來傳到澳洲,所以都簡稱澳洲瓢蟲,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它們的“子孫”。澳洲瓢蟲的成蟲和幼蟲,都能在樹上越冬,每年能繁殖8代,這也是消滅吹綿介殼蟲的有利條件。澳洲瓢蟲是在吹綿介殼蟲的卵殼上或者蠟殼下面產卵的,每次產卵壹至三粒,當孵化出幼蟲以後,它就能鉆進吹綿介殼蟲的卵殼裏,吃吹綿介殼蟲的卵和孵化出來的幼蟲。瓢蟲幼蟲,還能鉆進吹綿介殼蟲的身體裏吃它的內臟,吃完壹只,再鉆到另外壹只的身體裏去吃。它就是這樣專門靠吃吹綿介殼蟲長大的。

瓢蟲的自衛能力很強,雖然身體只有黃豆那麽大,但很多強敵都奈何它不得。原來它的三對細腳的關節上裝備有壹種“化學武器”,當遇到敵人侵襲的時候,三對細腳的關節上,就會分泌壹種難聞的黃色的液體,使敵人不好受而倉皇逃走。

瓢蟲還有壹種“偽裝”的“技巧”。當遇到強敵感到危險的時候,它就趕快從樹上落到地面,把它那三對細腳收縮在肚子底下,“裝死躺下”瞞過敵人。盡管如此,瓢蟲也有無法對付的敵人,那就是蜘蛛。因為蜘蛛會用蛛絲把瓢蟲團團纏繞起來,等把它固死以後再吃掉。所以,瓢蟲最怕蜘蛛。

有趣的是,在瓢蟲的集團裏,屬於益蟲和屬於害蟲的兩種類別,它們各踞地盤,互不幹擾。只在雙方盤踞地區的交界線上,它們才是混雜“居住”的。但是,它們之間絕對不產生“混血兒”。科學家們在觀察它們的生態過程中發現,就是在有害的瓢蟲當中,由於種類不同,即使強迫它們交配,也僅僅只能生出第壹代“雜種”第二代就沒有生殖能力了。

絕大部分種類的瓢蟲,都是在大樹根底下泥土裏15厘米~30厘米的深處集合過冬,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它們就破土而出,全體出動,有時在暖和陽光照耀下,成群的瓢蟲有紅有黑、熙熙攘攘地爬來爬去。從這以後,有益的瓢蟲就開始發揮它那“活農藥”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