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翻譯:古時候,夏禹、商湯立足道義、努力守信,天下大治;夏桀、商紂拋棄道義、不講信用,因而天下大亂。出自:《荀子·強國》。
荀子介紹: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尊稱為荀卿。趙國人,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壹。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荀子初遊學於齊。齊湣王末年,上書勸說齊國宰相,不被采納,離開齊國去了楚國。
齊襄王時,荀子返齊,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秦昭王四十壹年(前266年),荀子應聘至秦,見秦昭王及秦相範雎。贊賞秦國政治清明,民風淳樸。
荀子人物生平:
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錄了他的生平。荀(xún)子於五十歲(有學者認為傳抄時誤將十五改為五十)。始來遊學於齊國,到襄王時代“最為老師”,“三為祭酒”。
後來被逸而適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
荀子主要成就:
1、天道自然的思想:
荀子將“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觀化與規律化,見於他的《天論》壹文。“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
2、“天行有常”的思想:
荀子以為,天不是神秘莫測、變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變的規律。這壹規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依賴於人間的好惡而發生變化。人不可違背這壹規律,而只能嚴格地遵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