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清朝人的“大辮子”到底有多臟,外國傳教士是怎麽說的?

清朝人的“大辮子”到底有多臟,外國傳教士是怎麽說的?

古人對於頭發是十分看重的,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隨意剪掉。而在現如今的生活當中,頭發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洗剪打理。而頭發的發量,順滑與否以及發型也都時刻影響著壹個人的外在面貌。所以網上時刻流傳著發型不可亂的言論,可見頭發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男孩兒們有著壹頭清爽的發型則更是會為他們加分不少,也會讓他們的形象在外人心中看起來更加的美好。但是在古代,男性同胞們都有著壹頭長發,在清朝,男人們的發型更是獨特。

清朝時期的男人每個都留有壹個長長的辮子,十分吸睛。不少外國人都驚奇於他們的發型,覺得他們能夠保養這麽長這麽光亮的頭發必定有絕招,然而現實卻是和他們想象的不壹樣,曾經記錄過清朝人生活的傳教士坦言清朝男人的頭發大部分都奇臭無比。那麽清朝人的“大辮子”究竟有多臟?外國傳教士的日記時如何記載的?

隨著明朝的落敗,大清帝國也隨之形成,為了整治風化,剃發成為了壹項必修題目,每個人男人都必須剃發留辮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每個人都得照做。男人們留的辮子看上去十分清爽,並且還能充當枕頭用。事實上,剃發留辮子是滿族人歷來的傳統,由於地理位置和他們的勞作生活使得他們不便於整日打理頭發,於是男人們都紛紛開始剃發留辮子。

剃發留辮為他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但也帶來了不利之處。首先,編辮子成為了壹個難題,其復雜的編發技術難倒了不少人,為了方便,人們則不會選擇勤加打理。再者,大多數的古人生活貧瘠,忙於勞作的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打理。所以,他們不會經常護理自己的頭發,更多的則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以外,古代護理頭發的皂角等清潔物體十分昂貴,對於平常家庭來說,那就是奢侈品。所以到了不得不護理的時候,他們壹般也只選擇用清水洗。長此以往,頭皮上產生的油脂得不到及時的清理,所以他們的頭發都顯得油膩。

油膩都還只是其中的壹個方面,由於長時間沒有清潔頭皮,頭皮表層則滋生了不少細菌,兩相混合下頭發裏則會產生異味,即便用清水清洗也沖不掉那種味道。可怕的是由於真菌感染,他們頭皮上乃至剃發區域還長出了紅斑等頭癬。如此反復之下,頭發的惡臭雙倍增加,這也難怪那位老外傳教士用''讓人作嘔''來形容。

結語

這位傳教士叫麥羅德,奉命來到中國研習中華文化,在他的日記本中,記錄了大半個中國的民風習俗,而清朝人辮子惡臭便是出自他的日記本中。雖然他筆下的清朝人士不能代表整個清朝,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的確也是大部分人的寫照。

據他日記本中所寫,當時他在街上碰巧看到壹清朝男子洗頭發,好奇的他想要看看他們究竟是如何洗的,於是便走近仔細觀察。在男子解下辮子的時候,壹股味道撲鼻而來,飄散於空氣中久久不能散去。原來他們頭發光亮也是由於長久不洗頭發油膩導致的。正是有了麥羅德的日記本,後世的人們才得以更好地了解清朝的壹些民風見聞。雖然事實讓人覺得有點無法接受,但那也正是清朝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