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壹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後,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壹方面,由於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例如,政策"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大量的幹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等等。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壹)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第壹,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幹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管理階段。
(二)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壹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占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三)財務控制薄弱
壹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占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壹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壹,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壹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壹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難於規避財務負債的陷阱。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戰略需求效應由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於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采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於采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壹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壹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壹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擡高。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壹,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企業將短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於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壹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六) 財務危機的陷阱突現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於壹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壹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壹)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壹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註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壹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壹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範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壹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範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註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