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麽是月相?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壹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裏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壹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壹些,有時小壹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壹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歷初壹。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運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壹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壹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歷初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裏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歷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壹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歷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壹輪圓月,這壹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壹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壹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壹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壹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運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周期(即壹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壹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壹個滿月,就是壹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歷的壹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月相是什麽?月相是怎麽形成的?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壹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裏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壹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壹些,有時小壹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壹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歷初壹。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運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壹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壹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歷初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裏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歷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壹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歷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壹輪圓月,這壹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壹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壹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壹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壹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運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周期(即壹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壹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壹個滿月,就是壹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歷的壹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什麽是月相?
在星空中,月亮每天都會自西向東移動壹大段距離,隨著它的不斷移動,其形狀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中國的古詩有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裏的所說的圓缺就是“月相變化”,即是指在地球上我們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有了明暗之分,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則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壹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壹些,有時小壹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當月球運行到日地之間時,月球被太陽照亮著的壹面是背對著地球的。我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了月球,即為農歷初壹,人們稱為“新月”。
新月過後,由於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不斷運行,其亮區也會逐漸轉向地球,於是在地球上的人們就可看到壹彎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壹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歷初三、四。之後,月球逐漸遠離了太陽,到了農歷初七、八時,月球的半個亮區便會對著地球,這時我們便可以看到半個月亮,這壹月相叫“上弦月”。
什麽是月相
月相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
月球環繞地球旋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地變化。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蝕),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那壹半的壹部分的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當地球位於月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被太陽直射的月球部分,這就是滿月。當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陽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新月,也叫做“朔”。當地月聯線和日月聯線正好成直角時,我們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陽直射的部分的壹半,這就是弦月(半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稱為壹個朔望月,它是歷法中歷月和星期的來源。這個時間比月球公轉的時間(恒星月)要長,因為當月球繞地球公轉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壹個朔望月月球大約要繞(360°+360°*29.53/365.24)=389.11°(公轉只繞360°)。所以壹恒星月大約為29.53*360°/389.11°=27.32天。
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面(白道面)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之間有5°夾角,因此新月或滿月時月地日之間往往並非完全是壹條直線。當月地日之間完全是壹條直線時就可以觀察到日蝕(新月時)或月蝕(滿月時)。正是由於這5°的傾斜,每月都有新月和滿月然而並非每月都有月蝕和日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