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壹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
2、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著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愈合而形成鰓蓋,並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遊離的氧。
再過40天左右,蝌蚪開始長出了後肢。
3、然後又長出前肢;尾部逐漸縮短;內鰓消失,肺形成;心臟由壹心房壹心室變為二心房二心室;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不再像魚,蝌蚪已變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離水登陸,逐漸發育為成蛙。
擴展資料: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體。與蠑螈幼體相比,其體短、卵形、尾寬、口小、無外鰓。內鰓被鰓蓋覆蓋。體色較淺、身體略呈圓形、尾巴長、口長在頭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體呈黑色而尾巴較淺、體形呈橢圓形、尾巴短、口在頭部前端腹面的則是蟾蜍的蝌蚪。
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頭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體色較淺,口在頭的前端。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個頭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較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蝌蚪(kedou)蛙、蟾蜍、蠑螈、鯢等兩棲類動物的幼體。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壹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
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遊泳。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
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著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愈合而形成鰓蓋,並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遊離的氧。發育到壹定時期,有的先長出後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如蠑螈。隨著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有尾目中的鰻螈等終生有鰓,營水生生活。蝌蚪經變態而發育為成體的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質齒刮食藻類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蟲等小動物屍體,它們也會成群啃食。有些種類的蝌蚪沒有角質齒,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則以過濾水中浮遊生物為食。
此外,艾氏樹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會定期回來產卵餵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夠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殘殺的現象。
如果妳是自己餵養,那麽就給它們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裏自然的,壹般都是吃水中的浮遊生物。
蚊子的幼蟲、浮遊生物、魚蟲等等。當然也可以亂丟,呵呵~幹面條末,肉末,小魚蟲,面包屑,各種昆蟲,水草……
很多青苔的石頭放在水裏面,他就會去刮那來吃了。若是飼料的話 , 要等到泡爛了才可以吃(不然要稍做研磨);如果飼料太小,蝌蚪攝食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當然這需要先做稍微的觀察,才能餵它們選擇適當的飼料。
如果,飼料突然餵完了,或者偶爾想替它們換換口味,可以選用”爛青菜〃(是煮爛,不是放到爛的喔!),讓蝌蚪容易刮食。
若覺得每次都要煮青菜很麻煩,可以壹次煮多壹點,然後柔成大小適中”青菜丸子〃冷凍起來,每次取出壹顆投入水中,過壹會,蝌蚪就可以吃了。以此法配合飼料交互餵食,蝌蚪就可以順利的長大啰!
還有 , 剛孵化的蝌蚪可以餵食碎面包屑、飯粒、煮過的蔬菜等;長出後腳後,就可以餵食小魚幹、碎柴魚片、蝦肉、貝肉等等。吃水藻和腐敗植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