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卷III高考作文題目:
(適用地區:四川 廣西 貴州 雲南)
題目是壹個副標題作文,因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篇壹:從獨木橋到陽光道——我看高考
四十載歲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壹代人心中難以忘卻的青春記憶。從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到如今千萬寒門子弟"躍龍門"的"陽光道",高考,已演變為我國特有的壹種文化現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壹座通往理想彼岸,卻隨時有跌落深谷的危險的獨木橋。我的父輩都是農民,卻也飽受高考所帶來的利弊之苦。曾經,大學生是知識與文化的象征,卻也是高貴與財富的象征。那時的教育遠未有如今這樣普及與發達,能考上大學的因素也遠不止努力與勤奮,"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是最貼切的形容,反映了當時考大學之困難與艱辛。
四十年後,高考是壹條寬闊穩固的陽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獲的寒門子弟的成功之道。隨著我國國力與日俱增,教育現狀已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考上壹所大學早已並非難事,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獲得高水平知識的權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文關懷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顯,使高考從壹個冷酷多變的"刑場"成為了無數人的夢想騰飛之地。
從獨木橋到高考如今的陽光大道,這標誌著壹個國家的興盛,壹個民族的崛起。"少年強則國強",高考轉變為教育的發展提供導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認為,壹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決定了壹個國家的未來國力。當越來越多人不再恐懼於高考的淘汰率而轉向期待高考所會帶來的人生改變時,高考就真正達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選人才的真實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從"陽關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轉變。盡管我國的高考在對人才的培育上已獲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唯分數論"依然*著考生的發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變這壹現狀。當文理不再分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學科,不再壹考定終身,不再為文不擇理而憂愁時,高考才真正地成了壹個"自由原",考生則是原野上馳騁的駿馬,自由而奔放,掙脫韁繩,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這個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這個凝聚了幾代人理想與回憶的"獨木橋",正完成了向"陽關道"蛻變,正聲勢浩大地開辟成壹片"自由的原野",為下壹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騰飛之地,理想之港。
篇二:人生的站口
人生是壹段長長的路程,總是從壹個站口進去,過壹段人生,再從另壹個站口出來,再過壹段新的人生。
在我看來:高考就是人生路上的壹個站口。
高考是人生的站口,妳得經過檢閱,才能通過。
從表面上看,主要是文化知識的比拼,實際上還有身體、心理、思想等綜合實力的比拼。要通過,就得準備,就得全面調控。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珍視高考,積極應對高考,而不能隨意放棄高考。
高考檢閱通過,妳不能太得意,千成不要以為妳贏得了高考,就贏得了壹生,哪怕妳考上清華、北大?妳還要學習,還要深造,還要通過社會的檢驗。千成不要成為高分低能兒,千萬不要成為偏才、庸才,高考僅是對我們學習能力的壹次並不太全面的考查,我們要成為真正的身心和諧的全面發展的人,就不能滿足於高考成功,就不能陶醉於高考成功。妳只能慶幸自己,總算可以步入另壹學府,去探尋更多的未知世界!
高考檢閱暫時沒通過,也不要自暴自棄。壹方面可以重振旗鼓,卷土重來。要學馬雲、俞敏洪,屢敗屢戰,奮戰三次,最終成功;另壹方面可以靜下心來,發現自己的潛力與優長,尋找新的人生站口。
擠不上獨木橋,就走更寬廣的“陽關道”。要知道,沒有經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是有不少成功的實例。我們來看這樣兩組數據:壹組是對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各行各業湧現出來的有突出貢獻的人才所進行的調查。統計結果表明:4000名調查者中,有54%的人只讀過小學或中學,他們的成就主要是後來靠自學取得的。另壹組是國外的材料,調查顯示了20世紀以來在政治、軍事、科技和文化各個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物,例如政治家邱丘爾、科學家愛因斯坦、畫家凡高、文學家高爾基等。發現400位這類人物中,有60%的人在小學和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平平或比較差,甚至有壹兩門功課不及格,有的還被學校開除過。看來,高考不是成才的途徑。
這裏舉壹下查爾斯·舒爾茨。大家知道他就是歡迎的卡通形象史努比的創作者。小時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壹個智力低下的學生,即使到了中學八年級,他的各門主課仍然沒有起色:代數、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零分!他只有壹樣聊以*的東西,這便是繪畫,是的,他酷愛繪畫。盡管在中學期間,他提供給年鑒的漫畫全被拒用了,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藝術天賦。等他告別學校,便大膽來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們遞交了自己的繪畫作品。迪斯尼工作室有關人員非常欣賞他的作品,當場就決定聘用他。但後來,他再次遭到了殘酷的拒絕。歷經壹次次挫敗,他並沒有放棄,決定用卡通的方式來記述自己的遭遇。後來他畫的史努比風行世界,從而成為史努比永遠的父親。查爾斯·舒爾茨的故事告訴我們,高考之外,妳壹樣可以成功,就看妳是否發現自己的天賦或潛力,妳是否能像查爾斯·舒爾茨那樣用50年的時間堅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賦,那壹份夢想。
回到高考話題上來,我想再次說,高考僅是人生路途上的壹道站口,但不是的站口。成才之路是寬廣的。
這樣說,並不是要大家不註重高考,而是說,我們要站在更高的層面理性地看待高考!
篇三:高考永不言敗不為艱難
學習就像壹個無望無際的海洋,那樣寬廣,那樣偉大,我們就像壹艘小船,在這迷茫的大海中,尋找著彼岸,而上天對它的考驗將是無數次可怕的暴風雨,小船只有兩種選擇壹:在困難面前退縮,在浩瀚的大海中掙紮,最後只有沈下海去,永遠永遠找不到彼岸!二:永不言敗,不為艱難,迎難而上,勇往直前,最後到達成功的彼岸,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我們跟小船壹樣,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結果是如何只有靠我們去努力,去奮鬥。我們學習中雖然苦,有許許多多的挫折,困難,等待著我們,所以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困難,挑戰困難,永不言敗,那麽成功離我們就不願了,成功是要付出努力的,付出汗水,沒有能隨隨便便成功的,所以我們應該付出不懈努力去學習。
學習不光要有不怕困難,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有勤奮的努力,科學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們的成績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學習,那麽我們就應該笨鳥先飛,所謂"勤能補拙“沒有人壹出生就是天才,他們都是經過秦風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變成天才,而是要點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尋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奮鬥。
在學習的路途中還有有遠大的理想,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決心,這樣較大實地壹步壹個腳印的走向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管在路途中遇到多大的挫折,我們要有堅強的毅力,不臨陣退縮!
”壹分耕耘壹分收獲“只要我們肯付出汗水付出努力,那麽我們會得到學習中的快樂。梁啟超曾告訴過我們:”未盡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學習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學習雖苦但能從學習中得來快樂,樂趣。那麽我相信世上的快樂莫過這種苦中得來的快樂了!
想在學習中獲得成功,也不是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們能做到有永不言敗+勤奮學習+有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誌,明確地目標,而我想成功也是應該有這個配方研制而成的吧!
在我們獲得成功之後,還應記得:勝不驕,要繼續努力,不要因為壹時的成功而得意忘形,這樣才不會使自己壹步錯,步步錯,而遺憾終生。
篇四:高考是人生的壹次洗禮
考試,讓我歡喜讓我憂
又到六月考試季。考試又成了很多學生的噩夢。分數讓我們或喜或怒,時哀時樂。可是喜和樂能被多少學生擁有呢?擁有的時間又能有多長呢?即使了,壹時快樂,但是也抵不了長時間的擔憂。因此我最討厭分數,畏懼考試。
每到考試時我就手忙腳亂。考試前壹天,心裏下著小雨,憂慮像壹張網,牢牢地*著我;考試時,或風平浪靜,或笑逐顏開,或壹籌莫展;壹旦考砸了,心中宛如暴雨即將來臨,陰沈得怕人。考試卷上壹個個鮮紅的大叉,就像壹把把沾著殷紅鮮血的小刀,讓我痛苦不堪。我不明白:老師曾無數次告訴我們考試只是為了檢驗我們學習的情況,以便及時查漏補缺,可是為什麽分數卻成了我們的負擔?
分數到底是什麽?在家長的眼裏,它代表了榮譽、面子。每次坐在壹起談論孩子的成績,家長可以驕傲地向周圍人炫耀“我的孩子得了第壹名”“我的孩子又考了壹百分”。可是妳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妳們的孩子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家,除了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看妳們買來的課外書、復習資料,每天都苦讀到深夜。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戴上了眼鏡。即使這樣刻苦地學習,分數還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憂心忡忡,生怕考得不好;了,又擔心下壹次被別人超越;考差了,自己羞愧萬分,深感無顏見江東父老。
分數給我的壓力也很大。我記得有壹次單元測驗,我破天荒只拿到了63分。老師同學或嚴厲,或驚異,或惋惜,或不屑的目光壓得我擡不起頭,恨不得找個地洞鉆了。終於放學了,我忐忑不安地回到了家。爸爸微笑著問:“纖纖,考了多少分啊?”我低著頭,小聲地說:“63。”慈愛的父親不見了。父親壹邊打著手勢,壹邊對我咆哮:“妳怎麽回事?居然只有63分?退步這麽大,妳每天到底在幹什麽?”我嚇壞了,不敢回答爸爸的責問,只是躲在壹角默默流淚。此時,我是多麽痛恨考試,痛恨分數啊!
考試原本只是為了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自己和老師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改進。可是殘酷的分數成了學生沈重的負擔,讓他們成為考試的籠中鳥。分數啊分數,妳左右了我的喜怒哀樂,給我帶來了沈甸甸的負擔,妳說我該拿妳怎麽辦啊?如果分數不是那麽重要該有多好!
篇五:心靈的拐杖
面朝黃土,他扛起了壹個家,而今花白了發,他依然健朗,只因拄著心靈的拐杖。
——題記
黑色的外殼,機身寬而稍薄,超大的矩形屏幕,約莫指甲蓋大小的按鍵。
這是壹臺手機,壹臺“老人機”。此刻的它正被老人握在手裏,粗糙的指腹輕輕摩挲著機身,溫柔而纏綿。老人在等待著什麽,在這等待的過程中,他可以慢慢地,回憶些什麽。
那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年頭,別說手機了,連電話都沒有。的通信方式便是寫信。壹筆壹劃的思念,壹字壹句的關心,被裝進壹個簡易的信封裏,貼上八分的郵票,寄往未知的遠方。
信是寄了,卻不壹定到得了遊子手中,有那麽幾年,與在外打工的女兒失去了聯絡,也不知多少次含了淚,怔怔地望著被退回的信。寄不出,只能等女兒寄來。白日裏總有幹不完的農活,便時常趁夜往村頭跑,只盼得女兒的信已經送到了村長家。山裏不比平原,家家戶戶都散落在大山裏,壹個來回,少說也得兩個小時。去時傍著夕陽,心中急切,三步並作兩步,可臨近村頭,望著村長屋裏的燈光,又躑躅起來。去得多了,村長早曉得他的來意,看著他三天兩頭跑,信卻沒有消息,心裏也不是個滋味。村裏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是常事,這樣的擔憂,村長也深有體會,看他這般,竟是連安慰的話都說不出口。而他壹見村長的神色,便知道希望再次落空。回時步子明顯慢了下來,幾步壹回頭,明知夜裏不可能有郵遞員送信,卻還是忍不住期待。漸漸遠了人家,獨行於寂寂山林中,看壹輪殘月鎖壹汪憂愁思念在渾濁的眼中。
可縱是壹次又壹次的失望,他也不曾想過放棄。只要有那個盼頭在,只要拄著心靈的拐杖,多走幾趟夜路又何妨?只是那心裏的思念與牽掛,支撐著他,也折磨著他。
後來終於有了電話。紅色的固定電話,被放在那臺老舊的黑白電視機旁,正對著窗,信號時有時無。沒有來電顯示,白天外出幹活的他們,也不知孩子們究竟有沒有來過電話,有沒有什麽急事。便只好在夜裏等。他和老伴怕因為耳朵不好使,漏聽了鈴聲,索性端了飯菜在房裏吃。壹擡頭,便看見那電話安安靜靜蜷在那壹隅。吃罷飯,兩人便守在電視機旁,說是看電視,心卻系在那紅色物什上。有時這壹等,便是幾個鐘頭。他們習慣早睡,卻也非等到熬不住了,才想著自己給孩子打去。壹再起身,胡亂換了幾次頻道,才終於拿起了話筒。剛按下幾個鍵,又猶豫了,放下聽筒,回頭與昏昏欲睡的老伴商量著要再等壹會兒。雖說孩子們說是不會妨礙,他卻始終擔心會打擾他們工作。直至熟悉的鈴聲響起,精神壹震,忙接起電話。如此,這壹夜才睡得安穩。
也就是三年前吧,女兒給他買了壹臺諾基亞手機。初時不會使用,眼見著有電話打進,不是忘了按接聽,就是錯按了掛斷,對著手機說了半天,也不見得那頭有反應。好不容易學會了,便天天手機不離身。去山裏幹活也帶著,卻又怕摔了,小心翼翼地揣在上衣口袋裏,時不時掏出來瞅壹眼。天熱,小心地將外套往樹枝上掛著。正幹著活,忽覺鈴聲響起,可手中或砍或鋸,不好立刻放下,只得壹邊加快了手中動作,壹邊側目往樹枝那邊望去,留心聽著,只盼得它響得久壹點。那鈴聲卻偏不如人願,時斷時續,若有若無。待放下活計,胡亂在衣服上抹凈了手,徑直往樹下去。取了外套掏出手機,壹看,哪有什麽未接來電?原是太過緊張,聽差了。其實孩子們也忙,不可能天天打電話,可他是生怕了錯過哪怕壹通電話。
老人機則是今年換上的。他無意間向女兒提起過手機屏幕太小,看不清楚,怎想女兒回家時便給他帶了壹臺老人機。寬大的屏幕,大號的字體,操作簡單,還有語音短信。這樣壹個什物握在手裏,總覺得有壹股子暖意。
這樣壹個小東西,竟能傳來千裏之外的聲音,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它真真實實地為他支撐起壹片天,支撐起思念,讓他能在這樣壹個偏僻的小山村裏,享受到天倫之樂……
灰暗的屏幕忽然亮了起來,熟悉的鈴聲響起。老人機震動著,喚回老人飄遠的思緒。略壹低頭,他清楚的看見屏幕上顯示著“孫女”的字樣,熟練地按下了接聽鍵。
那頭,歡快的聲音傳來:
“爺爺,我們回來過中秋,給您和奶奶帶了月餅……”
……
老人悠閑地躺在老藤椅上,嘴角上翹,月光灑下,照亮了他眼中那溢滿了的幸福和滿足。
再過得兩日,月,就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