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宗是在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後在德意誌形成的。1546年馬丁·路德去世,其追隨者內部曾在教義問題上發生長期爭論。1580年,為紀念《奧格斯堡信綱》產生五十周年,86個路德宗邦立教會代表和約8000名路德宗牧師簽署接受了將《奧格斯堡信綱》同《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大納西信經》以及馬丁·路德的《教理問答》和其他幾個有關文獻壹起編成的《協同書》,教義之爭方告結束。但在德意誌,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鬥爭並未停止,最終釀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戰爭。戰爭很快蔓延成壹場歐洲大戰,結果,通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歸正宗獲得了與路德宗、天主教平等的地位,路德宗教會從此確立。
路德宗在教義上主要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於遵守教會的規條,而在於對上帝的信心;不在於個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於上帝給人的恩賜。人因著信被上帝成為義人,信徒都可通過祈禱直接與上帝溝通。因此,路德宗認為凡信徒皆可為祭司,無須各級神職人員為中介。同時,路德宗強調聖經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聖經的禮儀、制度和學說,都在路德宗屏棄之列。天主教的七項聖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禮和聖餐兩項,禮拜形式也更為簡化,著重講道和唱贊美詩,並且允許神職人員結婚。路德宗還認為教會的組織形式與個人的得救無關,故主教制、長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體情況由各地教會自行決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國北部和北歐諸國,其中德國約占壹半。在北美,路德宗勢力也較大,為美國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亞、非、拉美地區也有該宗信徒。
歸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壹,以加爾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為依據,亦稱加爾文宗,"歸正"為經過改革復歸正確之意。在英語國家裏,該宗因其教政特點又稱長老宗。歸正宗產生於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與安立甘宗和路德宗並稱新教三大主流派別。
16世紀初,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下,瑞士人文主義者和宗教領袖力圖以《新約》為信仰與行為的唯壹根據,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溫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蘇黎世進行宗教改革。他和奧科蘭帕迪烏等因聖餐禮問題與馬丁·路德在1529年的馬堡會談中發生分歧,遂與路德宗分道揚鑣。教會體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領袖布塞爾主張由會眾推選長老,協助牧師管理教會,成為長老制之始。1553年,加爾文在日內瓦進行改革,實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論。該書後成為歸正宗在教義、教政和教規方面的基本讀本。
教義方面,歸正宗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信的本質就是相信通過基督而獲得恩典--上帝赦罪的愛。傳播神恩的福音是教會的職責,聖經即是福音的見證。加爾文主義相信極端的雙預定說,認為人的得救或被棄絕,都由上帝預定;單預定說則認為上帝預定的只是人的得救。歸正宗在荷蘭的阿明尼烏派,肯定自由意誌,認為人的得救與否亦取決於其是否接受救贖而改惡從善,實際上是否認了預定說。該派後來脫離了歸正宗。歸正宗強調聖經權威至上,應據以判斷壹切傳統;歸正宗還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被賦予無限權力,這壹觀點對現代法治的發展有壹定影響。在崇拜儀式中,歸正宗使用方言,屏棄祭臺、聖像和祭禮,不承認聖餐中存在耶穌的真體和血,只承認其中有耶穌體血的德能。該宗還強調講道,註重牧師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與社會生活之關系。
教會體制上,歸正宗極重視教規,並由長老監督執行。在長老會裏,地方會選出長老,組成由牧師主持的會堂進行管理。在地區壹級,由牧師和代表各會堂的長老組成區會進行管理。
歸正宗產生於瑞士,形成以後就逐漸向外傳播。首先是傳入法國,傳入法國的歸正宗稱胡格諾派,1559年,該派在全國建立各級長老制機構。由於歸正宗與尼德蘭革命關系密切,荷蘭獨立後,它成為荷蘭國教。愛德華六世時,歸正宗傳入英格蘭,在革命中分裂為長老派與獨立派。1637年,歸正宗在蘇格蘭建立了長老制。16世紀下半葉,歸正宗傳入波蘭。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出現歸正教會。17-18世紀歐美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後,歸正宗獲得法律承認。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語系國家中最大的新教團體,在蘇格蘭則為國教。在美國,它對宗教、政治、習俗和倫理均發生重大影響。英國的宗教復興和北美大覺醒運動則使歸正宗開始重視社會改良。19-20世紀是歸正宗分裂和重新組合時期,在此期間歸正宗對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的發展、神學和禮儀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對話等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找來的希望對妳有幫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