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誌留紀的地層介紹

誌留紀的地層介紹

誌留紀地層在世界範圍內分布很廣,當時的淺海海域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南美洲的壹部分地區。非洲和南極洲除個別小區外,當時均為陸地。中國的誌留系分布不如奧陶系廣,整個華北地區壹般缺失誌留紀地層,大部分華南地區的誌留紀地層限於蘭多維利世或可能的文洛克世最初期。華南是中國誌留系研究的標準地區,研究基礎最好。過去劃分的龍馬溪組、羅惹坪組和紗帽組分別被歸入下、中、上誌留統,經研究宜全部歸入早誌留世蘭多維利統。 誌留紀的分層系統及標準化石分帶是采用各地的資料綜合確立。英國則被視作國際誌留系研究的標準地區。蘭多維利、文洛克和羅德洛3個統均在英國確立。此外,在挪威南部、加拿大東部的安蒂科斯蒂島、瑞典的哥德蘭島、烏克蘭的波多利亞地區、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布拉格附近地區,都有發育良好的誌留紀不同時期的地層和生物群。

在全部地層系統中,誌留系是第壹個基本健全年代地層系統的系。這個系的頂、底界線、統的劃分和階的建立,均由國際誌留紀地層分會提出方案,被國際地層委員會在1981~1985年先後批準。建立全球的標準方案,對於獲得國際地質***同語言,便於統壹使用和廣泛對比,是十分需要的。

誌留系的頂界,已選定均壹單筆石(Monoraptusuniformis)生物帶的底為界,並選擇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巴蘭德地區克倫克剖面作為其界線層型剖面這個提案被國際誌留-泥盆紀界線工作組幾乎壹致通過(1977)。誌留系的底界的選定,放棄了傳統的觀點,即將雕刻雕筆石(Glyptoraptuspersculptus)帶之底作為誌留系的底界,改用筆石Par-akidoraptusacuminatus帶的底界為界,其界線層型選在蘇格蘭莫弗特地區的多斯林恩(DobsLinn)剖面。由於該剖面系單相型的,沈積環境不適宜於底棲生物,所處位置地質構造復雜,所以這個方案在國際奧陶紀-誌留紀界線工作組只以微弱的多數獲得通過,尚待繼續檢驗。 誌留系的再分,包括4個統及其各自的分階。

①蘭多維利統。標準地區在英國威爾士南部達費德的蘭多維利鎮周圍。蘭多維利統分成3個階,最底部的階稱為魯丹階,其底界與國際上已通過的誌留系底界壹致;第2個階稱為阿埃羅尼安階(Aeronian),以筆石Demirastritestrianulatus生物帶之底為底界;最上部稱特利奇階,以筆石Spiroraptusturriculatus帶之底為底界。

②文洛克統。標準地區在英格蘭什羅普郡的文洛克地區。分成兩個階,下部謝因伍德階和上部霍麥爾階。謝因伍德階的開始,也是文洛克統的開始,以Cyrtor-aptuscentrifuus帶的出現為標誌;霍麥爾階則以Cy-rtoraptuslundreni帶為最底部壹個筆石帶。

③羅德洛統。標準地區在英格蘭什羅普郡的羅德洛地區。***分成兩個階,格斯特階和路德福德階。格斯特階的底界亦即文洛克與羅德洛兩個統之間的分界,與筆石Neodiversoraptusnilssoni帶的底界相吻合,路德福特階的底界相當於筆石Saetoraptusleintward-inensis帶之底。

④普裏道利統。標準地區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巴蘭德地區。其底界為Monoraptusparultimus帶的底,頂界即誌留系頂界。到目前為止,這個統尚未能再分成若幹階。有人對這個統的級別還在懷疑,甚至認為只是壹個階而不是壹個統。 誌留紀初期,南極冰蓋迅速消融,導致誌留紀海洋和大氣環流減弱,緯向氣候分帶不明顯,深海部分相對較暖,含氧量較低,易成滯流。因此,除高緯度的岡瓦納大陸外,其他各板塊大都處於幹熱或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這種全球性的溫暖氣候主要反映在:

①誌留紀特別在蘭多維利世初期全球廣布的黑色筆石頁巖,表明滯流環境的普遍性;

②碳酸鹽巖和生物礁的廣泛分布,在北美和北歐尤為明顯;

③誌留紀的海相紅層普遍發育,在歐洲、華南、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各板塊中均有發現;

④誌留紀的蒸發巖發育在西伯利亞、科累馬和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