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拼音是tiě。
鐵(拼音:tiě)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秦代篆書,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已經普遍使用鐵。鐵是壹種金屬元素,又轉指鐵制的各種器物;古代戰場上的兵器也常用鐵制作,故鐵又轉指武器。鐵的質地堅硬,因此又用於比喻堅強、堅硬,或用來形容精銳或無情。
形聲字。鐵字在漢字體系中出現得比較晚,最早見於秦代文字,在傳世文獻中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秦代文字從金,戜(dié)聲。形旁“金”說明該字本義是和金屬有關的;右邊的戜(dié)指示它的讀音。
《說文解字》小篆聲旁改為“?(zhì)”,隸變後楷書寫作字形9。現行簡化字“鐵”來自“鐵”的俗字“鉄”,將右邊的“金”類推簡化為“钅”,就寫成“鐵”字。鐵指壹種金屬,古時又叫“黑金”。
鐵的突出特點是堅硬,因此“鐵”字很自然地引申出了堅硬、堅強的意義。比如把堅強有力的拳頭稱為“鐵拳”,把戰鬥力強的隊伍稱為“鐵流”,把難以攻破的防線稱為“鐵壁銅墻”或“銅墻鐵壁”。
強有力的精銳騎兵隊伍稱為“鐵騎”,如果這樣的隊伍代表壹種非正義的暴力用來蹂躪人民,就被稱為“鐵蹄”。“鐵蹄”也泛指軍隊的暴行,不壹定專指騎兵的暴行。形容人的心腸硬,不為感情所動,就說是“鐵石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