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為自然存在物,是有限的,必然面臨生死問題。但是和其他物種不壹樣的是,只有人才有思想,才會思考生死存亡這壹根本問題;也只有人才會給予人生種種實踐以終極性的價值和意義根據,以求克服生與死的尖銳沖突。終極關懷正是源於人的存在的有限性而又企盼無限的超越性本質,它是人類超越有限追求無限以達到永恒的壹種精神渴望。對生命本源和死亡價值的探索構成人生的終極性思考,這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長的哲學智慧;尋求人類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銳對立的緊張狀態,這是人的超越性的價值追求。只有終極關懷才能化解生存和死亡、有限和無限的緊張對立,才能克服對於生死的困惑與焦慮。終極關懷是人類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徑。
張岱年先生指出:古今中外的終極關懷有三種類型:1.皈依上帝的終極關懷;2.返歸本原的終極關懷;3. 發揚人生之道的終極關懷張岱年:《中國哲學關於終極關懷的思考》,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三期第95~97頁。皈依上帝的終極關懷就是把宗教信仰作為基礎,以上帝為最後的精神寄托。宗教用臆想的彼岸世界來吞沒現實世界以消弭生(有)死(無)的矛盾,宗教徒蜷縮於上帝、神的陰影下希冀於彼岸世界的靈光,生死完全委付給神,生命完全屈從於神,有限的卑微的個體以與神同在、以成為上帝的仆從的方式獲得無限和永生;返歸本原的終極關懷就是追溯世界本原,以抽象的道來代替虛擬的上帝作為人類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如哲學通過建構理性世界以觀照現實世界的方式來消除有限與無限的矛盾;發揚人生之道的終極關懷把道德看得比生命更高貴更重要,追求天人合壹、內聖外王乃至為萬世開太平成為精神世界的真正依托。這三種類型的終極關懷對生死矛盾提供的解決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有效的,都在追索人生最高價值的過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實現了生死的超越,但無疑都是抽象的。
毛澤東從早歲到晚年,壹生都關註著生死問題。早年毛澤東就曾指出:死生亦大矣。此問題都不求解釋,只顧目前?NFDA1?米塵埃之爭,則甚矣人之不智。《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88頁。他認為由生到死是個體生存中最大的變動,是人生中最值得思考的大事件。毛澤東反對蠅營狗茍的生活,主張在對生死的思考中尋求最根本的人生價值和最根本的人生智慧,希求在人生的終極觀照中超越生死。這種超越生死的人生意向促使毛澤東尋找人生最高價值,確立終極關懷,從而克服生死大難、實現生死問題的圓滿解決。壯年毛澤東在戎馬倥傯的歲月裏對於生死問題無暇多想,但是他出生入死、浴血奮鬥的革命經歷本身就體現著壹種獨特的生死觀,紅軍戰士以及他自己親人家屬的死亡也強烈地沖撞著毛澤東的心靈世界,但終極關懷支撐著他近於平靜地對待死亡。晚年毛澤東隨著身體的衰老,思緒不時回到生死問題上來。
毛澤東的終極關懷和他的生死觀是分不開的。正是在對生死問題的思考中,毛澤東尋求人生最根本的價值依托,確立了偉人的終極關懷;同時終極關懷的確立,又反過來引導著偉人的人生實踐,實現了生死超越。毛澤東信過佛教,進行過對大本大源的哲學探索,接受過中國傳統哲學中發揚人生之道的終極關懷,最後終於發現比個人更重要的是民族、國家和人民群眾,比生死更為重要的是民族、國家的再造和***產主義社會的實現。這就是偉人毛澤東的終極關懷。個人的生死與人民的事業融為壹體,毛澤東關於生死的思考與他的人生實踐、他的終極關懷是壹致的。正是因此,毛澤東的生死觀才如此深沈,動人肺腑又超邁高遠,具有終極性又具有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