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病因
1.生物因素? 研究表明,原生理始基、器官易罹患性、遺傳、自主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紊亂是引起心身疾病的主要五大生物因素。此外,還包括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營養失衡、性別、年齡、血型等。原生理始基是指機體具有發生疾病的某種病變基礎,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原生理始基;器官易罹患性則是在有病理改變的基礎上,該器官發生疾病的難易程度。
2.心理因素? 包括心理特征、心理應激源(psycho-stressor)、情緒反應及行為因素等。人們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個體的心理特征,從而影響個體的認知、評價,激起壹定的心理應激,在此基礎上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如焦急、憤怒、憂傷、性格內向、沈默寡言、失望等;或者表現出各種不良的行為模式、生活習慣、道德品行等,如A型行為模式(急躁好勝、事業心強、有強烈地競爭意識、易怒等)易導致冠心病;吸煙易導致肺癌等。
3.社會因素?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生活、學習、工作及環境的改變以及宗教信仰、社會地位、人際關系等。都可以影響到個體的認知、評價,對個體形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產生作用,進而產生特定的心理應激導致心身疾病的發生。
總之,心身疾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某壹方面的因素可導致不同的心身疾病,某壹種心身疾病又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發病機制
1.神經系統的中介作用? 神經調節是人體生理功能調節的主要方式,通過各級神經中樞對刺激產生相應的生理反應,利用反饋控制系統使之更趨完善、準確,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業已證明,情緒中樞在丘腦,情緒反應的調節整合中樞和自主神經高級中樞在邊緣系統和丘腦下部。大腦皮質是人類最高級神經中樞,產生各種認知、評價、情感、人格、情緒等心理活動,又能直接或間接地調節人體各種生理活動。而內臟器官的生理活動直接受自主神經的支配。因此,人類的心理活動與生理活動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有心理活動必然產生生理變化。任何應激源(stressor)的刺激經過丘腦,壹方面上傳至大腦皮質,產生認知評價等心理活動,通過反饋機制再作用至丘腦產生情緒。另壹方面,借助網狀結構傳至丘腦下部、邊緣系統,引起情緒變化和內臟相應的生理反應。若持續時間過久或刺激強度過大就可能導致相應器官發生器質性損害。
2.內分泌系統的中介作用? 由於內分泌系統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二者在生理功能上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而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生理功能的維持都與內分泌系統的調節有關。因此,當心理、社會因素作用於中樞時,必然引起內分泌系統生理功能紊亂,使體內各內分泌腺(垂體、腎上腺、甲狀腺、胰腺等)分泌激素過多或過少,導致疾病的發生。如緊張、恐懼壹方面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使丘腦下部-腺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激活,分泌大量的激素(ACTH和皮質醇等);另壹方面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胰島系統的激活,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最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3.免疫系統的中介作用? 免疫力降低是心身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免疫系統通過免疫細胞上的遞質和激素受體受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緊張的心理應激可以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從而降低機體免疫力。
綜上所述,應激源壹旦被認知評價,即通過以上三個中介作用轉化為生理反應。由此可見,三者之間是有機的統壹體,不能完全地把它們分割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