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梁祝故裏到底在哪

梁祝故裏到底在哪

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裏,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1、封丘版本:青陵臺在封丘縣東北25裏之青堆。戰國時期,宋康王駕車出遊,見到壹位采桑女天生麗質,欲納為妾,使人探知該女為門下舍人韓憑之妻息氏。為見息氏,宋康王令築青陵臺以觀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臺身亡,韓憑也自盡。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後兩墓各長出壹棵梓樹(又名相思樹),根結於下,枝交於上,有鴛鴦雌雄各壹只恒棲樹上悲鳴,後化為蝴蝶飛去,據考梁祝化蝶的情節源於此。

2、汝南版本:汝南流傳的梁祝故事有頭有尾,相當完整,情節和全國流傳的普遍說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傳說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晉時期的。這裏的傳說不同於普遍說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為獨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

2005年12月,河南省汝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梁祝之鄉”。2006年6月,“梁祝傳說”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上虞版本:晉室南遷,士人平民紛紛相隨,成為我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漢族南遷和多民族融合,影響漢晉政治格局,占據經濟文化舞臺的士族,僑姓有王、謝、司馬、殷、何、庾、桓、郗、許、曹、 江以及阮藉的後裔,江南士族有周、賀、顧、紀、孔、戴、袁、虞、幹、葛等,其中多數遊止或世居會稽(紹興),史稱“今之會稽,昔之關中”的第壹大都市。會稽城“多諸豪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晉代會稽郡上虞縣祝家有壹女名叫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會稽城(紹興)遊學,途中遇到壹同前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後來祝英臺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臺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兒身,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臺已許配給馬文才。

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過世。祝英臺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臺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臺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壹對彩蝶,雙雙飛去離開了塵世。

4、杭州版本: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讀越劇《梁祝》中,有壹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臺在錢塘縣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壹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5、宜興版本

宜興的版本是南朝齊時期,化蝶傳說根深蒂固,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南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臺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壹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遊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

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裏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臺”為蝴蝶命名。

6、微山版本

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臺墓記碑”,為明正德十壹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臺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臺是為解父憂才女扮男裝求學。

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臺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臺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壹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7、諸城版本

山東諸城的梁祝傳說,被列入諸城市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於2007年公布。

8、鄞州版本:鄞州版本講的是金朝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壹座大墓。而祝英臺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

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裏流傳著壹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壹到”。

擴展資料:

主要特征

梁祝的傳說主要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間文化的積澱,代表了民間文學中積極向上的部分。諸城的梁祝傳說之所以久傳不衰,多具魅力,其原因不僅因為梁祝是諸城人,更因為它代表了人民大眾的心聲。

重要價值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壹,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們通過祝英臺女扮男裝並且主動向梁山伯示愛的故事情結,能更深壹步地體會古代社會中女性大膽追求真愛、 渴望美好愛情的個人情感。梁祝的愛情悲劇,使人們認真思考包辦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為改善婚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如果說,梁祝婚姻被殘酷葬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那麽它的“化蝶”結尾便富有積極意義。活著追求不到的東西,在死後繼續“追求”,終於得到。“化蝶”的結局,體現了愛情的偉大力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千百年來,這種力量壹直鼓舞著人們向壹切為了私利而破壞世間的美好的頑固邪惡勢力作鬥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梁山伯與祝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