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夏季——11-13點;
肝——木——春季——1-3點;
肺——金——秋季——3-5點;
腎——水——冬季——17-19點;
脾——土——長夏季—— 9-11點。
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臟。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
擴展資料:
五臟即心、肝、脾、肺、腎,是人體功能活動的核心,五臟與五行的配屬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人體之精、之神均由五臟所主。
但在五臟之中,《黃帝內經》又尤為重視脾胃的特殊地位,認為脾胃為五臟之本,五臟的氣血均源自脾胃的功能活動,脾胃壹病,則外而四肢,內而五臟,上而頭面七竅,下而前後二陰無所不病;對於任何疾病,呵護脾胃都是最重要的壹環,如外感發熱性疾病。
《黃帝內經〉提出“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應以清淡、少量飲食為主;對於內傷性疾病,應以觀察胃氣的狀況作為判斷疾病預後的標誌,“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言“粥漿入胃泄註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等等;
在以脈象為主對疾病的診斷與預測上,脈象有無“胃氣”是判斷疾病嚴重與否、預後是否順吉的關鍵。脾胃為後天之本的思想,可以說貫穿於《黃帝內經》理論的方方面面,從生理機制的運轉,疾病的發生,診斷、治療,以及預後、養生等無不體現著這壹重要思想,這是五行中重土思想在醫學中的延伸。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