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叫物候和物候學?

什麽叫物候和物候學?

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就是物候學。

——出自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

1、物候定義:

物候是指生物的生命運動發展過程中的現象(植物的發芽,動物的換毛等),也包括非生物的的現象(結冰,除霜等)。

2、物候學定義:

物候學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動物的季節性現象同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

1、物候學主要通過觀測和記錄壹年中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遷徙繁殖和環境的變化等,比較其時空分布的差異,探索動植物發育和活動過程的周期性規律,及其對周圍環境條件的依賴關系,進而了解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它是介於生物學和氣象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2、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中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幹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壹個星期。

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但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壹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

由於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壹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油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學這門科學接近生物學中的生態學和氣象學中的農業氣象學。物候學的研究首先是為了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有多方面的意義。物候資料對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還可以利用來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也可以利用來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中國有很大面積的山區土地可以耕種,而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適應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為了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開展山區物候觀測是必要的。

物候學是關系到農業豐產的科學,我們要進壹步加強物候觀測,懂得大自然的語言,爭取農業更大的豐收。

3、古代詩詞中的物候

簡單些說,物候就是植物的萌發、開花、結果、雕謝和某些動物的遷徙、冬眠等活動,反映了氣候和節令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古詩歌中包容著極其豐富的物候知識。

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氣,鴨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戲水中。

“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壹齊飛。”(秦觀《還自廣陵》)晚冬時節,水鳥相依,壹聲冰響,群鳥驚飛。鴨子與小鳥同是春天的使者。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詩中出現的三種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黃熟時的節令特點。

黃巢《題菊花》說:“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菊花雕零,蝴蝶斂跡,雖不著壹“秋”字,秋令的陣陣涼意卻撲面而來。

至於李白的《塞下曲》,則把讀者引向另壹個世界:“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五月正值仲夏,在內地早已是百花雕謝之日,而地處西北邊塞的天山(祁連山)仍舊積雪覆蓋,無楊柳與花草,表明在黃河流域海拔超過四千多米的地方,既無夏季又無春秋的特點。由此不難看出內地跟塞外氣候的差異之大。

涉筆物候的古詩中往往會看到前人的農事和軍事活動。如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這兩句寫江南晚春鄉村的詩,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襯托農夫農婦農事忙碌。再看文同的《早晴至報恩山寺》:“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壹雉飛。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獨臥斫桑稀。”上聯描繪了壹幅遠山高林、野鳥飛翔的生動畫圖;下聯寫了春夏之交農夫農婦收麥、整菜、采桑、餵蠶,忙碌不堪的情景,親切動人。

而盧綸的“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塞下曲》其三)則是寫行軍打仗:敵人夜逃,雁群驚飛,由此引起我軍大將的警惕,遂率領士兵追趕敵騎,充分表現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

綜觀上述雲雲,可知我中古典詩歌的物候描寫,不單有文學方面的藝術價值,還是研究物候學及農業、軍事的可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