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疫情發展迅速,歐洲各國於上月陸續關閉了總計229間汽車工廠,而迫於經濟下行的壓力,各品牌的銷售和制造在本月又相繼重啟。考慮到疫情仍處於白熱化階段,各大車企的復工復產是否順利?能不能達到同期水平?我們就來看看各大車企的現狀和調整措施。
大眾集團在4月15日宣布,其乘用車品牌工廠將陸續恢復生產。計劃將先後從位於德國東部的茨維考和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瓦兩家工廠,到德國的其他地區、包括部分位於歐美的工廠,再到南美地區的工廠。大眾表示,復產模式主要根據德國及歐洲其他國家政府的要求來落實,以保證員工健康為首要任務。
大眾宣布復產的第二天,豐田於4月16日成為了首家與法國工廠工會達成相關復產協議的車企。豐田汽車在相關聲明中表示,法國和波蘭工廠將在4月22日恢復部分產能,另外,豐田在英國、土耳其和捷克的裝配廠將至少關閉到5月初。同時豐田汽車強調,最好的重啟模式是著重於保障員工的健康和安全上,而非施加和產量相關的壓力。
據《路透社》4月17日報道,沃爾沃汽車計劃在4月20日重啟其位於瑞典托斯蘭達的旗艦工廠,除此之外,沃爾沃在比利時的根特工廠等歐洲工廠也有望在壹周後重啟。同時,沃爾沃在3月26日關閉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裏奇維爾工廠,目前計劃在5月初恢復生產。
除此之外,奔馳、現代和法拉利等眾多品牌也在近期宣布了它們在歐洲的復產計劃,與上面提到的車企相同的是,它們同樣采用靈活的復產模式,這除了是保障員工的健康外,也能看出各車企迫在眉睫的資金壓力。大眾汽車CEO赫伯特迪斯在最近表示,由於需支付較高水平的固定成本,公司每周耗資約20億歐元,如果繼續停產,或將實行大面積裁員。
另外,由於國內各大車企基本全面復產,對零部件供應需求量持續加大,這必將迫使歐美相關供應商提高產量,而4月初默克爾與大眾、寶馬和戴姆勒舉行的電話會議中,代表們表示壹些資金儲備不足的供應商可能會在疫情期間倒閉。在產業鏈全球化的今天,任何關鍵節點都是牽壹發而動全身的存在,對於像德國這樣的制造國,汽車工業是其經濟的命門,汽車經濟停滯不前,會使大量的國際供應商瀕臨破產,未來還會對全球汽車市場造成久遠的破壞。
作為全球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二個風暴眼”,歐洲目前仍未出現疫情拐點,停工能夠控制疫情,但長此以往則會摧毀經濟。取好平衡點,采用適當的方式分階段恢復生產將是更多國家的選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