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開始前,國***兩黨軍隊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裝備上,實力差距都極為懸殊。然而僅僅3年時間,形勢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民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三大戰役勝利,將鮮紅的旗幟插遍神州大地,讓古老的中國由此掀開新的篇章。在那波瀾壯闊、席卷雲天的戰場背後,到底是什麽在左右著戰爭結局?那至今難以忘記的小推車、門板等,又在告訴我們什麽?這場戰爭的勝負,其實在打響之前就已成定局。請關註7月17日《解放軍報》“紀念建軍90周年特刊”報道——
解放戰爭節節勝利
勝利之本 系乎民心
■王樹增
1945年抗戰結束後,蔣介石擁有裝備精良的正規軍達到空前規模的430多萬。此時,中國***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即使算上剛在東北發展的幾萬人,總計也不過127萬。其中不少部隊屬於民兵性質,武器依舊是大刀長矛;即使屬於正規軍的主力部隊,也是輕武器十分簡陋,重武器嚴重匱乏。而且,這是壹支純粹的陸軍部隊,絕大部分官兵甚至沒有見過軍艦和戰機。
解放戰爭爆發於1946年6月2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時間是1949年4月23日。
僅僅3年時間,究竟是什麽導致了解放戰爭的最終結局?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政高官忙著進城“接收”財產,而此時在延安聽到的最多的壹個詞,就是“人民”
隨著抗戰勝利,“接收”成為國民黨政權所構建的官僚階層重新掌權的核心內容。空前的資財侵占和侵吞由此開始——“接收成了搶奪戰利品的壹場混戰,所有政府的不同機構都被賦予了沒有中央監督的接收敵方財產的權力,他們的行為猶如對人民的侵略。”抗戰期間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魏德邁,於1946年7月受杜魯門總統委托再次來到中國考察,為美國政府是否繼續援助國民黨政權提供決策依據。魏德邁離開中國前的演講讓國民黨高官目瞪口呆:“……我發現不少政府官員將他們的兄弟子侄安置於政府,任職於國營或私營公司之中,利用職權不顧國家與人民的福利而謀取巨利……”魏德邁對國民黨政府官員作出的評語是:“大多數人的品行是特別表現出貪婪、無能昭著,或者二者俱全。”
而***產黨人及其所領導的軍隊,則是壹群具有特殊信仰和品格的理想主義者。1946年3月,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訪問延安,他的隨行記者這樣描述了***產黨的政治中樞:“在延安,黨的幹部工作時間很長,吃得又很差,冬天還減為壹日兩餐,吃的主要是小米和青菜。他們在窯洞裏,坐在木椅或木凳上,在小油燈的暗淡燈光下進行工作。然而看起來他們並不感到疲勞,甚至在敵人即將大舉侵犯時也如此……他們已經檢驗了他們的全部理論並使之適用於原始的中國農村以及農民的日常生活,他們感到在人民家裏就像在自己家裏壹樣無憂無慮。在延安聽到的最多的壹個詞,就是‘人民’……中國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學習’,這些都是口號,但又包含著比口號更深的涵義,代表著壹種極深的感情,壹種最終的信念。”
孟良崮戰役
對於壹個社會來講,公平永遠是百姓衡量政權合理與否的基本尺度。中國***產黨人的政治理想,正是近代以來中國的仁人誌士所追求的,即創立民主、自由、公平的新中國。因此,***產黨人提出的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治訴求,得到了中國人數最多的社會階層的認可和擁護。
對於苦難的中國來講,最大多數的人是誰?
是占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農民。
就在國民黨的軍政高官忙著進城“接收”財產的時候,***產黨人提出的口號是“壹切可能下鄉的幹部要統統到農村中去”。歷史事實也證明,***產黨人自東北地區開始的大規模土改對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作用。1947年,人民軍隊的攻擊目標對準了山西運城,8縱和2縱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不斷發起強攻打援,而運城周邊的百姓負責運送糧食、轉運傷員。當聽說攻城部隊需要木料時,家家戶戶都把門板卸下來送上戰場。戰後統計,百姓前後送來的門板竟有17萬塊!門板沒有了,還叫家嗎?但是,百姓心甘情願!
是什麽“推翻了正統軍事公式的因素”
解放戰爭中,被蔣介石認為“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的,是那些畢業於黃埔、參加過抗戰、將他尊稱為校長的前線將領壹壹被俘,而他們的部隊壹旦投降就是幾萬人。遼沈戰役俘虜國民黨正規軍305600人,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甄別,解放軍幹脆在曠野中用樹幹搭起壹座門,名為“解放門”。願意參加解放軍的基層軍官和士兵,只要從門下走過就算是被解放了,立即成為戰友受到歡迎繼而投身於人民解放的事業中去。在解放戰爭中,以軍、師規模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部隊,經過政治教育和意誌磨煉,大部分成為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以致到戰爭後期被稱為“解放戰士”的士兵在解放軍的壹些部隊中達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比例,有的甚至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後勤補給,到戰爭的後期基本上是依靠空投,這種耗費巨大財力的補給行為效果甚微。而在同壹個戰場上,***產黨軍隊卻是另外壹番景象。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10縱在黑山壹線阻擊廖耀湘兵團,3天之內戰場周圍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往返陣地900多次,送上去的幹糧達2000多斤,戰後統計僅下灣村犧牲的百姓就有400多人,他們和那些犧牲在陣地上的解放軍官兵葬在了壹起。整個淮海戰役,近60萬作戰官兵的身後是500多萬支前百姓,戰場上幾乎每壹顆子彈、每壹發炮彈、每壹粒糧食都來自百姓日夜不斷地運送;而所有的作戰官兵都知道,壹旦他們負傷乃至犧牲,百姓會將他們轉運下戰場,把自家的被子蓋在他們身上。
民心所向,***產黨人的這壹優勢,被外國記者認為“大大抵消了”國民黨軍在戰爭初期的裝備優勢,甚至“推翻了正統軍事公式的因素”成為“軍事公式裏巨大的未知數”。
民心所向是什麽?
是代表著人民的利益,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人民心裏有桿秤。
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幾十萬官兵,在戰爭中前赴後繼支前的上千萬百姓,為了夢想中的新中國,他們情願走向戰場,情願沖鋒陷陣,哪怕粉身碎骨!
新中國是什麽樣子?
壹位人民軍隊的將領在寫給女兒的信中說:“讓爸爸們,把新民主的地基鏟得平平的,讓妳們後代,能夠在我們的國土上建築起壹個自由、快樂、文明、進步、莊嚴、華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