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國古琴曲的特點

中國古琴曲的特點

古琴曲的特點 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這類古琴曲的特點是描述壹個特定的歷史事件。以《楚歌》為例,《太音補遺》的題解為:“羽至垓下,聞四面皆楚歌聲。乃夜起飲帳中,作‘力拔山兮氣蓋世’之歌別虞姬,至烏江自刎。後人傷之,故作是曲。或曰留侯作,後人增益之耳。” 《楚歌》這個曲目,最早出現在北宋的《琴曲譜錄》和《琴苑要錄》中,明代不少譜中收有此曲。(下劃線為筆者所加,均為著名的歷史故事。)全曲有兩個突出的主題曲調,壹個是表現“憶別”、“泣別”的曲調,很象是從著名的《陽關三疊》曲中借用過來的。另壹個主題音調則似乎在抒發英雄末路、意氣消沈的感慨。這兩個曲調在音樂進行中不斷發展變化,最終把全曲推向悲劇的高潮。其它代表曲目有:《廣陵散》、《胡笳十八拍》、《圯橋進履》、《昭君怨》等。 以隱逸思想為題材的――這類古琴曲可以同時是寫景或寫情的,但主要反映壹種超然脫世的具有道家色彩的隱逸思想。以《漁樵問答》為例,《杏莊太音續譜》在題解中說: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之漁樵壹話而已。”題解中表現出對世事變化無常的反感。明代的統治者對文人實行殘酷鎮壓,文人常常處於禍福無常的境地,於是認為漁樵的生活值得羨慕,把他們當作隱者的化身來加以歌頌,同時也隱含著對那些趨炎附勢之徒的鄙棄。全曲***十段。其主題曲調“神情灑脫”,多次再現,每次都有發展變化,並在第七段中形成高潮。此外,在第七、八段中以連續數聲虛按及用潑刺來摹擬伐木和搖櫓之聲作為這種意境的襯托。末段運用泛音曲調,使人感到余音繚繞,大可回味,增強了飄逸灑脫的神彩。其它代表曲目有:《漁歌》、《醉漁唱晚》、《客窗夜話》、《泛滄浪》、《靜觀吟》、《山居吟》、《洞庭秋思》、《酔翁吟》、《酒狂》、《樵歌》、《遁世操》、《歸去來辭》、《耕莘釣渭》等。 “滲透”著儒、道、佛思想的古琴曲――儒家色彩琴曲如:《清凈經》、《孝順歌》、《文王思舜》、《文王操》、《禹會塗山》、《虞舜思親》、《亞聖操》等。道家色彩琴曲如:《頤真》、《玄默》、《招隱》、《忘機》等。而佛教對琴曲的影響大部分已容入道家思想中,所以沒有開拓出佛樂琴曲的體系,琴曲中的佛曲只有:《普庵咒》、《釋談章》、《那羅法曲》等幾曲。以琴曲《頤真》為例,《神奇秘譜》在此曲的題解中說:“唐董庭蘭之所作也。頤,養也。道書謂:‘寡欲以養心,靜息以養真。’”根據這樣的解釋,這個命題顯然是反映道家老莊哲學中的唯心主義觀點。 此曲短小,精煉,不分段。全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第壹部分以散音為主,但也夾有少量泛音樂句,曲調明朗、歡快。第二部分則純用泛音,旋律在不同音高位置上重復了四次,頗似《梅花三弄》中的用法,曲調是安靜、沈思的,頗像穩重而含蓄地從哲理上對全曲作出總結。以上對古琴題解所作的分類只是初步的探討和歸類,因為琴曲題解所反映的內容非常龐大,在分類上的處理並不容易,而且往往壹曲中涵蓋了多於壹種的可供分類的因素,如《瀟湘水雲》可以是寫景也可以是寫愛國之情的,《漁歌》可以是反映隱逸思想也可以是寫景的。 此外,加之有些古琴曲的題解與樂曲所表達的內容並不壹致:以琴曲《蝶夢遊》為例,其所反映的內容應該是如《五知齋琴譜》中所說的“其音有飄然脫灑,神與物化,想象乎浮空,如在林泉山麓之間,蜂蝶翩翩而忘於形體也”但從樂曲本身卻並不能體會到上述的浮空、忘形情緒,而只是較為輕松、愉快的類似蝴蝶翩然而舞的神情。因此在分類時應以樂曲所突出的思想中心為根據,所以琴曲題解的分類還有待作更廣泛更詳盡的研究。 摘自<琴海音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