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峨嵋刺

峨嵋刺

中國古代六大奇門兵器,妳認識幾個?

中國古代有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鏜、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其中有許多兵器,如鏜、抓、拐子、流星等,相當的冷門,許多人可能僅僅在壹些影視劇中能夠見到。

1.子午鴛鴦鉞

它由清代武學大家董海川所創,全名為“四尖九刃十三鋒八卦子午鴛鴦鉞”,又名日月乾坤劍或鹿角刀,屬於短兵器的壹種。其外形由兩道彎月形的刀鋒交疊而成,再外加兩道尖鋒。鉞刃揮舞起來必以壹對為準、酷似鴛鴦,故曰“鴛鴦鉞”。雖然兩柄鴛鴦鉞之間的樣式全無差別,但傳統上習慣將左手鉞視為“陰”,右手鉞視為“陽”。

陰陽同施,則又與“揆陰陽之中,居子午之直”的說法相通,子午鴛鴦鉞便因此得名。子午鴛鴦鉞的招法由八卦掌法衍化而成,它步走八方,運動中求變化,並隨心所欲,變化萬端,易攻難防。

基本動作有猛虎出柙、鷂子鉆天,獅子張口、黑熊反背、大蟒翻身、猿猴坐潤、大鵬展翅、青龍入海等;其基本技法講究勾掛擒拿、拉割挑紮、削攢劈剁、抹撩帶化等十六字。其運動特點表現為轉旋連環、舒縮翻繞、靈閃巧變。

2.跨虎攔

古代奇門兵器,如今為武術短雙器械。長36厘米,鐵制。把手為圓柱形,長六寸,兩端各為三寸長槍頭,呈棱形扁平狀,握手處兩端有半圓環刃圈,圈內有月牙形護手刃。這種兵器之所以稱為“跨虎攔”,是因為它能攔住猛虎。

古有俗語:“狼怕桿,虎怕圈”。這種兵器上的圓環刃圈,是老虎害怕的部位,老虎為什麽怕圈?大概和當初獵人以圈套虎有關。這種兵器攔住猛將只是功能之壹,其他功能與護手雙鉤相仿,可克制諸多兵器,攻防兼備,殺傷力很強,是奇門兵器中的佼佼者。

主要動作有:農夫開山、金蟬入地、猛虎攔路等。方法有:架、托、劈、攔等。特點:雙手運使,方法清晰、身隨步活、隨走隨變。主要流傳於沈陽壹帶。

3.筆架叉

筆架叉,又名“鐵尺”,最初流傳於福建永泰等地,後傳入日本,日本人為了便於攜帶和出擊,掰掉了壹個齒,起了個名字叫“十手”,克制武士刀很管用。因其形似筆架而得名。可作為短兵器,也可作為暗器使用。

其形如圓柱、圓楞、尺,四面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易於攜帶,可暗於腰間,通常雙手各持壹支,所以也稱為“雙鐵尺”。中柄有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圓柱形,頭有點穴為主的圓頭和刺殺為主的尖頭。

可正持或反手持。旁枝多用於格擋時卡住對方的兵器,因此對付刀劍或更長兵器有較大的優勢。鐵尺大約起源於唐宋時期,為我國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於攜帶,可暗於腰間。在武俠小說中為普通捕快的標準裝備。

4.峨嵋刺

屬於短兵器的壹種,說峨嵋刺是由古代峨嵋山上的壹位叫做白眉道長的武學高手所創,壹般為雙手持握成對使用,所以又被叫做“峨嵋對刺”。在古代據傳說它還是水戰使用的兵器,可以在水中攜帶,用於刺殺或是破壞敵方的船只,所以還有壹個知道的人很少的稱呼叫做“分水峨嵋刺”。

壹般的峨嵋刺通體長度在30厘米左右,形制比較短小,整體類似壹根細長的刺,在刺的兩端都有扁菱形的類似槍頭的刀刺,十分銳利,刺身中間比較粗,在其上有壹個孔洞用來安裝峨嵋刺的“指套”,使用的時候將峨嵋刺的指套套在雙手中指上就可以用來攻擊。

因為峨嵋刺的指套部分並不是固定在刺身,所以可以以指套為中心旋轉,在戰鬥的時候有迷惑敵人,幹擾對方判斷的功能。

5.麟角刀

麟角刀是清末民初武術家宋世榮創立的奇門兵器。麟角刀是由兩柄短刀組成的雙刀,其柄和刃的剖面都是半圓形,所以可以將兩把刀合在壹起攜帶。其刀刃上有突出兩枝,樣子和神話中麒麟頭上的雙角相似,就是與鹿角相近。

麟角刀之所以可以克制長槍,秘訣就在於刀刃上多出來的兩枝。這兩枝上下都能勾開對方兵器,也能插架對方兵器,使對手難以施展長槍技法。而且比起其他短兵器遇到長兵器時的相形見絀,麟角刀雖然在距離上不占優勢,卻因為是雙刀,所以可以用壹把格開對方兵器,另壹把近身搶攻,這樣碰見長兵器也不會很吃虧。

在這壹點上,麟角刀就比普通的刀的功能要多得多,招數的變化也更多,能刺能砍,易攻難防,用法多變,讓人無法招架。

6.乾坤日月刀

四門拳械具有代表的器械之壹,全長約兩米左右(可根據習練者本人的身高可長可短), 它由兩頭相同的弧形刀和中段壹對護手月牙組合而成,故又稱護手雙頭刀。也有叫六合雙頭刀。

其兩端弧形利刃取象為日器械中段壹對月牙護手取象為月,乾坤象征天地陰陽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六合雙頭刀來歷因此刀為雙頭在實戰運用時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結合運用,技法以前後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稱六合護手雙頭刀。

以上就是要介紹的中國史上六大奇門兵器,要說到中國的兵器遠不止這些,我國武術流派眾多,許多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拳種器械等武術傳承,如果加上這些武術流派的各種奇門兵器和各式暗器,其總數恐不下數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