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王朝,如西漢,王爵是有實際封地的,封地名稱就是王號。
後期王爵不再有實際的封地,如明朝王爺只有居住地,所以居住地就是王號。
封建社會中期,王號有“壹字王”和“兩字王”之分,“壹字王”的地位高於“兩字王”,“壹字王”壹般以古代諸侯國命名,而且越是功勞大、越是與皇帝親近,則王號優先采用古代大諸侯國名來命名,如秦王、齊王、楚王、趙王、晉王等等,這些稱號要比宋王、鄭王更加尊貴壹些,比“兩字王”,如濟陽王、淮陰王等等更加高級壹些。
清朝時期不再采用古代諸侯國號作為王號,壹般是皇帝選擇吉祥壹些的字作為王號。
歷史上大部分時候王爵只授予同姓的 皇族子弟,個別時候可能 出現異姓王,但都不是常態。
2、萬戶侯壹說主要在西漢,西漢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者壹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稱國。侯國大者數萬戶、小者五百戶。
3、關於蘇州
相傳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的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來到江南,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勾吳”(勾吳的“勾”是荊蠻語的發聲詞,無實際意義,勾吳即吳。但在出土的吳國青銅器上,作“攻吳”、“工吾”等,沒有“勾吳”)。
公元前585年,吳國始有確切紀年。吳國的都城於公元前561年正式遷至蘇州,自此,當時的蘇州稱為吳國。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吳都城設會稽郡、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