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的飲食療法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多有骨質疏松現象,容易造成骨折。壹旦骨折,飲食上需給以豐富的蛋白質和含鈣多的食物,以達到氮和鈣的正平衡,促進骨折的愈合。通常每日每千克體重應供給蛋白質l.5~2克、鈣1.5~2克。這些營養素的獲得,除正常飲食外,每日可增加牛奶500克、雞蛋2只、爆濃骨頭湯2碗、豆腐200克或豆腐幹50克。其他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蝦皮、海帶、薺菜等也應適量服用。
(2)膽囊切除術的飲食療法
膽囊的功能是濃縮和貯存膽汁,以備進食後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膽囊切除後,膽汁不能被濃縮,稀薄的膽汁對脂肪的消化能力減弱。因此,在進食脂肪豐富的食物時,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癥狀。在飲食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術後要控制動物脂肪及油膩食品。食物中的脂肪量應逐漸增加。可經常吃些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等。這樣不但使飲食更加可口,增進食欲,還有壹定的利膽作用。
②在食物選擇上,主食要米面搭配,粗細糧混食。付食宜采用瘦肉、魚、蛋及豆制品。平時應多吃壹些含食物纖維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便促進代謝廢物的排泄。
③飲食要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烹調方法以蒸、燉、煮、燴為主,忌食油煎食物。酒、辣椒及芳香調味品要盡量限制。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芝麻等均宜少吃。
(3)胃切除的飲食療法
胃大部切除後,胃容量變小,食物運行途徑縮短,消化液分泌也大為減少,因而,對受納和消化食物十分不利。加上手術後吻合口常有粘膜水腫,飲食不慎可造成對吻合口的刺激,甚至引起吻合口瘺。因此,在胃大部切除後,必須合理飲食,才能加速傷口愈合,促進體力恢復,預防某些合並癥。
①胃切除後患者的飲食營養原則:保證總熱量,增加優質蛋白,給予適量的易消化的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
②註意飲食的質與量。壹般在術後72小時開始進食半量清流質。術後4~5天給全量清流質,如藕粉等。第5~6天改為流質,如面湯、蛋羹等。第7天開始進半量半流質並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全量,如面條、米粥、餛飩等。渣多的肉末湯及產氣多的牛奶、豆漿等不宜食用,以避免對吻合口的刺激,加重炎癥和損傷。
③進餐方式。少量多餐,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滿足總熱量的需求。幹稀分食,流質食物通過胃腸太快,易將其他幹塊食物順帶而下,影響消化吸收。要養成在飯前或餐間單獨進食湯水的習慣,以便延長食物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增加消化吸收率。飯後應立即平臥15~30分鐘,以使殘胃內的食物緩慢流入腸腔,減少空腸膨脹,亦可預防食物由殘胃驟然傾倒腸腔所致的“傾倒綜合征”。術後恢復期要逐漸增加食物品種,鼓勵病人逐漸增加食量,減少餐次,使愈復的殘胃不斷擴大,為過渡到接近正常人的膳食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