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之後,黨和政府重視邵陽花鼓戲的藝術發展,先後在邵東、新邵、洞口、綏寧等縣建立了個專業劇團,擁有了王佑生、李鴻鈞、陳明生等壹些在全省有影響的名老藝人,並培養了壹批有壹定藝術造詣的中青年演員,挖掘、整理出了《打鳥》 、 《磨豆腐》 、 《送表妹》 、 《摸泥鰍》 、 《金釧會》等有影響的傳統劇目,新編了《裝竈王》 、改編了《對腳跡》等古裝戲。1956年和1958年,王佑生隨湖南省戲曲藝術團先後在北京懷仁堂和武昌為中國***產黨中央和國家領導人演出《打鳥》 ,受到親切接見,並得到戲劇大師梅蘭芳、田漢、周信芳、歐陽予倩等的贊賞。70年代末,邵陽市花鼓戲劇團演出的《裝竈王》 、 《摸泥鰍》 、 《對腳跡》等劇目,由中央電視臺錄相。同年, 《對腳跡》 、 《摸泥鰍》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成彩色影片。現代戲的創作也取得了輝煌成果, 《張謙參軍》 、 《韓梅梅》 、 《爐火更旺》 、 《青春的旋律》 、 《樂朝天做媒》等壹批劇目,參加湖南省歷屆戲曲會演,均獲得獎勵和好評。通過改革和創新,邵陽花鼓戲的舞臺藝術有較大發展。表演上加強了武功訓練,發展豐富了形體功和水袖功。音樂上借鑒板腔體,發展板式,改良樂器,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 建立了正規的導演、排練制度,演出質量不斷提高。
邵陽市花鼓戲劇團是邵陽花鼓戲現存的唯壹代表性專業劇團,創建於1950年。當走進邵陽市花鼓戲劇團時,演員們正在為第四屆湖南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賽作準備。盡管只是排練,還是吸引了許多戲迷前來觀賞。
劇團領導為了留住人才不懈努力,老藝術家們也在為劇團的發展盡心盡力。唐偉紅是邵陽市花鼓戲劇團的國家二級演員。她自幼學習邵陽花鼓戲,13歲就進了劇團,60多年的從藝生涯,使她對花鼓戲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如今,年過花甲的唐偉紅主動挑起了為花鼓戲班的學生講課的擔子。她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給劇團培養幾個學生,我搞了幾十年戲劇工作,如今老了,但仍然想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獻點余熱。”
1980年至今,邵陽花鼓戲湧現出壹大批民間藝術演員,為邵陽花鼓戲註入了新鮮的血液,邵陽花鼓戲得以傳承並發展下去,邵東和邵陽分別湧出了壹些傑出的藝術演員,邵東則主要以蔣益明、孫金華等著名花鼓戲演員為代表,邵陽則以主要以石亮新、曾美華等著名花鼓戲演員為代表,並創作花鼓大戲《三代婆媳》、《五子圖》、《卷席筒》等經典花鼓戲曲,受到了老藝術家和民眾的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