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律思想史是中國各專題史中最能體現智慧、最具社會行為影響力的壹門史學。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可以直面各歷史時期最直接、最真實、最基礎的歷史事實和矛盾。在古代,中國法律思想與政治思想基本是合壹的,因為在人治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各種政治主張即等同於法律。我國的法律思想經歷了夏商周的神權法思想,之後到春秋戰國後,經歷了由“禮治—法治—禮法結合”的融合發展過程。這門課程有其獨特的特點:即以時間為經,以人物為緯,通過各時期的法律代表人物闡述了各自社會階層、集團的政治主張、利益訴求。學習這門課程,可以從“法律”的角度看待歷史事件,分析階級鬥爭。比之從文化、政治的角度看壹些歷史事件的真相更直觀,更容易理解。學習這門課程,可以對諸多歷史人物有更深更獨特的了解,比如說韓愈,可能大多數人都只知其是文學造詣,但不知其法律思想貢獻。學習法律思想史,同樣能繼承和理解諸多社會思想,如我們傳統的儒、法、墨等思想,他們的產生、發展、融合的過程其實是他們各自代表的階層、集團在壹定歷史時期政治主張的鬥爭與妥協的結果。儒的創始人孔子是春秋時末落貴族,其政治思想溫和保守,不著意改革,不苛刑法治。法家的創始人可追朔到管仲,他是新興地主階級代表,所處奴隸社會末,為確立新的統治秩序,具有強力性。墨家是小農工代表,提出的主張是維護下層人民的利益,表達的是平民主張。從法和律思想史的發展來看,歷史動蕩期的思想最為豐富和沖突,這也是為什麽春秋戰國時和清末社會轉型時期,我們國家各種思想紛呈的原因,“百家爭鳴”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產生。這些思想,都是在歷史緊要關頭,先祖們對社會進程進行引領和把航的探索,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習這門課程,有助於我們理解法律為政治服務,法律為經濟服務,法律在社會生活、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有助於我們認識思想的承接發展,制度的更替揚棄。學習法律思想史,對我們今天今天的法治建設有借鑒作用,對我們個人的綜合素質有提升作用。這是壹門思想和智慧大餐,專供有品味、有內涵、有素質、有興趣的人享用。
簡單回復,不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