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妝臺秋思》究竟應該表現壹種什麽情緒呢?1995年8月杜次文夫婦來寒舍借用低音大塤時,曾說他認為《妝臺秋思》描寫昭君初至塞上、臨流梳妝顧影自憐,引起淡淡鄉愁。當時昭君年少、離家未久,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似不應奏得過於低沈。
其實就是古人也並不是都把昭君出塞看作千古恨事。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說道: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與其在漢宮倍受冷落,倒不如遠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這是把 昭君怨看做昭君樂的觀點。在昭君廟周圍的壹首詩碣中甚至有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的詩句,更進壹步說和親創造了邊界的和平,昭君的功勞可與當時的名將衛青、霍去病相比。
昭君無語,任人評說。樂曲的情緒更不必非落哪家窠臼。杜次文的引子給人以遼闊的如至草原的感覺,已經點明了故事發生的環境,演奏者如果再能充分發揮曲調的美感、引人深思就是大手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