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背後的真實故事 ,求詳情

劉德華的《黑蝙蝠中隊》背後的真實故事 ,求詳情

2002 年,香港天王劉德華發行了名為《美麗的壹天》的唱片專輯,專輯中有壹首名為“黑蝙蝠中隊”的歌曲,榮登當年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這首歌描述了壹名飛行員和新婚的妻子道別,去執行飛行任務,卻不想成為永訣的故事,歌詞如下:

黑蝙蝠中隊 集合完畢準備起飛秋風無情 吹落葉飄滿地 流水無情 像東去的漣漪請別再哭泣 那傷心的歌曲 當楓葉再紅 我會回來看妳這樣說 那樣說 這故事到底怎樣說 說三十多年前的壹個夜晚十點多在空軍眷村裏的壹個小小小角落 女老師 飛將軍 剛剛結婚壹年多女老師 懷了孕 想在今夜說 飛將軍 有任務 說要馬上走壹時壹言不合不巧 女老師她說不出口 飛將軍 壹急 他轉身走人難料 事難曉 命運實在更難了 誰知那晚飛將軍他壹去不復返而女女女 女老師她心碎得不得了 獨自忍著萬分的傷痛 養著小強褓啊寂寞孤單眼淚失落傷心和煩惱 那壹種她沒嘗到啊那壹種她躲得掉只是在她心中壹直不能很明了 到底命運對他是 怎麽了 怎麽了說也快啊 說也慢啊 說也三十年過了 是老天爺突然睡醒了還是命運的編劇換了人做臺北機場跑道上 長長的迎接人群中 小孩都已三十多 而飛機載回來的是傳說已久 從未謀面 名叫"父親"的英雄 傳說已久 從未謀面名叫"父親"的英雄有壹句話 女老師她 三十年前 說不出口 有壹句話 呂老師她 三十年後說不出口有些話 壹直說不出口有些淚 壹直沒有停過 有些傷 壹直沒有合過有些痛 壹直沒有醒過 有些話 壹直說不出口有些淚 壹直沒有停過 有些傷 壹直沒有合過有些痛 壹直沒有醒過

《黑蝙蝠中隊》CD 封面

劉德華的曲子裏描述的情景當然是虛構的,但是,這首曲子背後的故事卻遠比歌詞來的沈重,劉天王的這首歌,緣起於壹個真實的故事。

1992 年 12 月 14 日,大陸在臺灣省臺北桃園機場向臺灣軍方移交了 33 年前在廣東恩平被擊落的壹架執行偵察任務的 B-17 轟炸機的機組人員的遺骸,孟笑波母子收到了李暋的骨灰盒,“失蹤”的傳言終於有了結果,母子 33 年來對丈夫,對父親的祈願終於沒有能夠化作奇跡,然而此時的母子二人卻欲哭無淚——33 年過去了,眼淚早已流幹。

34 中隊隊徽

1959 年 5 月 29 日是個陰霾的日子。34 中隊飛行官李暋照例和妻子孟笑波話別。當天天空飄著細雨,她多麽盼望任務會被取消。李暋昨天出任務,今早才到家。進門不到兩小時,隊上又來催行。估計兩天下來,總***飛行時間有 30 多小時,也就是 48 小時不能成眠。雖說飛機上有 3 位飛行員可輪班,但恐怕沒有人有閑情睡覺。

當天空軍情報署先後派出兩架 B-17“八三五”、“八壹五”號機同時對華南進行偵察,從廣東南部進入大陸,前者向西,後者朝東繞行,雖然西區的航程較遠,但雲貴高原的空防較弱,壹般公認是最輕松安全的航道,東區則相反,當時的廣東擁是位於福建之後的二線警備區域,這個線路無疑是讓“八三五”號機去鬼門關散步。李暋還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而嘀咕了兩句,後來事情的發展也證實了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二戰初期美軍的主要轟炸機,波音公司制造,***生產 12,700 架。它擁有 13 挺重機槍,是壹個名副其實的“飛行堡壘”

“八壹五”號機先被大陸軍隊發現,但因其偵測區較小,加之低空飛行,而駐廣西的航空兵並沒有裝備記載雷達,所以“八壹五”號機成功的避開了解放軍的追擊。完成任務後,就出海朝臺灣返航,先行離開了大陸境內。

而“八三五”號 B-17 轟炸機就沒有這麽好運了,自雷州半島上空進入大陸後,以 150-300 米的低空飛至粵桂交界的山區時,被解放軍的雷達發現,駐廣東的解放軍空軍第 18 師副師長李憲剛親自指揮,中隊長蔣哲倫駕駛壹架裝備了改進型雷達的米格-17 起飛前往攔截,在距離 3,200 米的時候發現了“八三五”號轟炸機,米格-17 在逼近至 500 米時,2 次開炮,重創“八三五”號機,飛機起火後失去操縱撞山爆炸,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前線機場防範入侵之敵的解放軍殲-5 戰鬥機

“八三五”號機失事,當時軍方的說辭是飛機在執行空投任務中,在廣東上空失蹤,機員生死未蔔。事實上,所有偵察機墜毀,遺眷接獲的通知都是“失蹤”,而不是“死亡”。在資訊封閉、軍方刻意隱瞞下,家屬總存著壹絲希望,或許跳傘逃生、或受傷被俘。機組家屬也長期對這些遇難人員抱有壹絲希望,據機組黃土文的兒子黃力智介紹,他的媽媽壹直不願承認其父親死亡的消息,因此每月仍領父親的月俸,直到 6 年後,黃的媽媽才向軍方申請死亡撫恤,為他父親立了衣冠冢。

照片中 B-17 的編號是 815,看來是臺方資料有錯

然而,家屬期待的奇跡並沒有出現。壹個偶然的機會,當年的機組成員的家屬傅依萍無意中發現《全球防衛雜誌》有篇文章,報道“八三五”號機出事的詳細經過和葬身處所:該機機長李暋胞弟李華偉 1987 年開始探詢此事,並有意將罹難空軍成員遺骨迎回臺灣安葬。傅依萍得知此事後,立即聯絡上該文作者劉文幸與李華偉,同時設法以新聞報道的方式與其他家屬聯絡。

傅依萍當時擔任《聯合晚報》副總編輯,充分發揮媒體人優勢,壹連 3 天在《聯合報》繽紛版推出半版專文介紹“西方公司”與 34 中隊的特種任務,立即發生驚人的“廣告”效果,三十多年來散居各地,未曾聯絡的家屬陸續與報社聯系,壹周內就找齊了13 位失事機員家屬(陳亞興在臺無家屬)。之後,家屬便決定赴廣東尋親迎靈,*** 14 人分自美國、臺灣兩地到荊棘叢生、山勢陡峭的金雞山,尋找他們親人的遺骸。

然而當年飛機被擊中墜毀時,分散在山腰上殘缺不全,有些已被燒焦的屍體,被草草地埋在壹個荒廢的舊炭窯內。而金雞山杳無人煙,無道可行沒有留下標誌,當時負責處理善後的兩人,其中壹位農民已過世。最終憑借當地壹位派出所所長劉金榮及幾位年長村民殘存的記憶。找到了出事 33 年後找到遺骸的現場。

整個尋骨過程出奇順利,中***中央與地方全力協助。李華偉為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長、在學術界頗負盛名,由恩平政協聯誼會會長關中人居中協調,加上傅依萍在臺灣媒體界的影響力,終於完成了第壹樁在大陸尋獲官兵遺骨且集體歸葬。

1992 年 12 月 14 日,在“黑蝙蝠”離家33年後,終於回到臺灣,這是兩岸展開交流以來,第壹樁空軍人員由大陸集體歸葬臺灣的先例。家屬皆認為,14 位機員同生死***患難,33 年來同葬壹穴,歸葬後自應合葬壹處,因此將他們壹起葬在臺北近郊碧潭空軍公墓壹個 480 厘米長的大墓穴裏。

至此,由劉天王歌中引出的故事已經可以告壹段落,然而,“八三五”號機不過是上個世紀兩岸關系對立的時候,臺灣派出的偵察大陸的眾多“幽靈”之壹,在“八三五”號機失事前後,還有眾多的“偷窺者”在大陸上空折翼,這段歷史,也是海峽兩岸在那段特殊的時期,演繹的壹段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