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佛山祖廟遊記

佛山祖廟遊記

2020年9月5日晨,雨後天涼,我自廣州出發,坐廣佛線地鐵到達佛山祖廟站,出站後步行不遠,便到了舉世聞名的佛山祖廟門前,這是我神往已久的聖域,此時終於得償所願。

由於我在前壹晚已經在網上預約了佛山祖廟上半場門票,所以到了祖廟後,我直接打開手機接受檢票就進了廟門。祖廟的面積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這裏沒有旺盛香火,卻顯得壹派清幽,雕梁畫棟點綴在樹叢中,恍如世外勝境。無論是佛山人還是外地人,到達祖廟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祈福上香,而是為了尋找心靈歸屬的凈壤,休閑、娛樂、觀光、訪古,讓驛動的心暫且安逸,各人都能隨心所欲。這就是歷史的力量,歷史的厚重感讓人類的心靈得到解脫、皈依,祖廟就像是壹個大家庭,廟中的北帝就像是大家庭中最高等級的大家長,讓遠方遊子賓至如歸,精神上得到了寄托和安慰。

祖廟中的建築頗多,但都是新陳交替,傳承著壹脈的嶺南建築藝術。我先後遊覽了葉問堂、碑林、“褒寵”牌坊、黃飛鴻紀念館,然後再遊覽祖廟的主體建築萬福臺、錦香池。萬福臺位於祖廟大殿正對面,始建於清雍正年間,是幾百年來佛山人上演粵劇大戲(酬神戲,寓意為北帝上演的大戲)的地方,被譽為粵劇起源地,如今也不時會有曲藝社團到臺上演戲、奏曲,傳承粵劇、粵曲文化。我此行很有幸,剛好遇上順德龍江曲藝社在萬福臺上演奏《花田錯會》、《隋宮十載菱花夢》、《女駙馬》等著名粵曲,得以在臺下近距離欣賞粵曲,受益匪淺,此生不忘。

大殿與萬福臺之間,是“靈應”牌坊及錦香池建築。明朝黃蕭養“拜佛劏羊”之亂被平定後,佛山鄉紳耆老上書朝廷,稱此為北帝神佑默贊之功,於是明景泰帝便降旨敕封佛山祖廟為靈應祠,祖廟由此成為明、清兩代佛山地區唯壹官祀祠廟,所以廟內至今有“褒寵”、“靈應”二牌坊以誌此盛事。錦香池位於“靈應”牌坊後,於明正德八年由霍時貴倡捐始鑿,明天啟三年,時人在池的上方建起壹座石拱橋,到清雍正時,時人又將拱橋拆去,周圍用石塊砌好,再繞以雕欄,即我們今天所見之狀貌;池中央有龜蛇石像,象征玄武之神,兩旁有九裏香,樹齡達五百年之久,但香氣猶存,想必“錦香池”之名亦由此而來。錦香池兩邊有廊,廊上有鐘鼓樓。

走過錦香池,便到了三門,即祖廟大殿正門,因門數三而得名。三門正中上方懸掛“敕封靈應祠”之匾,而三門各自兩側均有對聯。中門對聯雲:鳳形湧出三尊地,龍勢生成壹洞天。左門對聯雲:莊嚴冠禪山群廟,靈應為福地尊神。右門對聯雲:廿七鋪奉此為祖,億萬年唯我獨尊。三副對聯,可謂將佛山人對於祖廟、北帝的崇敬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中門對聯大意為:季華鄉(佛山古稱)地圖如同鳳凰,唐貞觀年間本地人在塔坡崗挖出晉代三尊佛像,因此“佛山”得名;佛山祖廟所在地如同神龍尊貴,自然生成壹處洞天福地。左門對聯大意為:佛山祖廟廟貌莊嚴,為佛山諸廟之冠;北帝威靈大顯,是佛山寶地尊貴的神靈。右門對聯大意為:(佛山)廿七鋪的人都奉靈應祠為祖廟,億萬年以來都唯有北帝最為尊貴。舊時善信進大殿祈福,必從右門進、左門出,寓意為順時針而行、六六大順。

穿過三門,便到了儀門,這裏有許多威武的塑像及精美的陳設。相傳祖廟中的所有塑像就是明朝產物,清朝及現代均有修復,這些塑像的原型應該就是北帝統管的文武仙班,他們的造型是俯首聽命於北帝,而北帝則是“辰居端拱”。儀門中有壹清末神案,制造得非常精美,表面雕刻著歷史故事,故事名目雖然名曰“李元霸伏龍駒”,但神案兩端分別浮雕壹洋人形象呈蹲勢狀,這是當時的工匠們將對於洋人的憤恨體現在作品上;而神案下方隱秘處還書“大明江山”四字,這表達了當時的工匠們對於明朝的緬懷之情及對清朝的厭惡之情。

而在儀門中,還供奉有四尊頗具本土文化色彩的神像,其中兩尊分別是“本祠主持勸善大師蘇真人”和“廣州府城隍主宰正直之神”,另兩尊則合稱“廣州府裏域司顯德正直之神”。關於這四尊神像,民間還有段故事。相傳蘇真人是明朝時祖廟的主持,某年祖廟修繕,當地鄉紳踴躍捐資,但有壹筆數目蘇真人忘記記賬,眾人皆疑蘇真人貪財,蘇真人有口難辯,遂在祖廟放花炮之日抱著已經燃放的花炮以證清白,結果花炮為死炮,炮膽並未射出,眾皆愕然;後來,蘇真人仙逝,其徒弟在為其整理遺物時,發現真人床席下有壹沓賬單,正是祖廟修繕時被真人遺忘漏記之賬,徒弟遂拿出示眾,眾皆感蘇真人恩德,於是就在祖廟中塑造其神像以示永遠紀念。祖廟供奉蘇真人神像,大家覺得很好理解,但還供奉有廣州城隍的神像,或許就有很多人不理解了。實際上,祖廟所在地在古代屬南海縣,而南海縣又隸屬於廣州府,而當時佛山只是壹個鎮,鎮是沒有城隍的,所以當時佛山人為了能夠得到城隍的庇佑,遂派出迎神隊前往廣州府城隍廟中迎請壹套城隍儀仗,然後帶回佛山祖廟中,以祖廟作為“廣州府城隍行臺”,然後塑“廣州府城隍主宰正直之神”及“廣州府裏域司顯德正直之神”神像供奉,以此祈求廣州府城隍神庇佑佛山百姓。然而就是古人的這壹舉動,卻引起了當代廣州、佛山兩地人爭奪城隍神像的風波——廣州有關人士到佛山祖廟參觀後,看見祖廟中供奉有“廣州府城隍主宰正直之神”的神像,就認為這尊城隍像應該是屬於廣州的,應該“請”回廣州城隍廟供奉;而佛山文史研究者則認為,佛山祖廟裏的城隍像本來就是佛山本地制造的,古代佛山人到廣州城隍廟迎回的只是壹套象征性的儀仗,所以佛山祖廟裏的城隍像不可能被“請”到廣州供奉。而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佛山方面的說法才是合情合理的,廣州方面的說法是不懂歷史的體現。

過了儀門,便到了香亭,香亭上懸掛壹塊“忠義鴻名重地”的牌匾,也體現著佛山地區厚重的人文歷史。相傳明正統年間,廣東洪水為患,農田失收,朝廷賦稅不減,終於釀成正統十四年爆發的黃蕭養起義;明景泰元年二月,明將董興率軍隊至,黃蕭養兵敗被擒,起義失敗,佛山城圍立解。明景泰二年,景泰帝論功賞賜,封佛山人冼灝通等二十二人為“忠義官”,建“忠義流芳祠”,佛山賜名“忠義鄉”,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永享春秋崇祀,這便是著名的“國朝祀典”。忠義鄉自設置始,歷來人才輩出,如近代武術宗師黃飛鴻、葉問等,皆自此出。因此,祖廟懸掛“忠義鴻名重地”牌匾,也是實至名歸的。

過了香亭,便到了大殿,也稱“紫霄宮”,這是整座祖廟最為重要的建築物。大殿中央供奉著巨型北帝神像,相傳此像鑄於明朝景泰年間,重約兩噸半(五千多斤),高九尺五寸,取意“九五之尊”;這尊北帝像是佛山鑄造業的代表作之壹,也是國內現存最大的明代北帝青銅造像。巨型北帝像旁邊有兩尊小型神像,壹尊是觀音像,另壹尊也是北帝像;小型北帝像是“遊神像”,即每年廟方組織的“遊神”活動時,廟方都會擡著這尊神像巡遊各街坊,特別是每年農歷正月至三月的“北帝坐祠堂”活動,廟方都是擡著這尊神像進行的。人們置身於大殿中北帝像前,除了嘆服還是嘆服,既嘆服古人的智慧,也嘆服古人的手藝。能斥巨資建造這座華麗的藝術宮殿,也足見千百年來北帝信仰在佛山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麽崇高。

大殿之後,是慶真樓,又稱“父母殿”,是供奉北帝父母神像的聖殿。遊完慶真樓後,佛山祖廟之行基本結束,臨走時,我到廟中專門售賣手工藝術品的鋪位買了壹個陶龜塑像,作為此行的紀念品。最後,我離開了佛山祖廟,乘坐地鐵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