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起——如此冰霜如此路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壹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在張籍的筆下又成了壹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麽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麽呢?請大家自由地把《長相思》這首詞仔細讀四遍,前兩遍爭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圓,後兩遍爭取把詞念通順,註意內部停頓。(學生讀)
師:來,孩子,妳來讀壹讀。其他同學註意聽,這首詞當中的壹個生字和壹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學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風壹更”的“更”是個多音字。“聒碎鄉心”的“聒”是個生字,他都念準了。來!我們壹起讀壹讀“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預備起!
(生跟著讀壹遍後,教師讀壹遍,學生跟著又讀壹遍)
……
師: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味道來。
(壹學生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壹遍)
師:好壹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
(另壹位學生朗讀)
師:好壹個“聒碎鄉心夢不成”!來,我們壹起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詞讀到這兒,妳的腦海裏留下了什麽印象和感覺?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因為思念家鄉而連覺都睡不好了。
師: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壹讀《長相思》這首詞。(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長相思》)
〔賞評〕
從王安石、張籍兩位詞家的鄉愁切入,引發學生探尋本課納蘭詞中的離愁別恨,這樣的導入自然是最適切,也是最“詩意”的。之後,深諳反復誦讀乃古詩詞研習之道的王老師祭出了“朗讀”的法寶,學生由讀準字音開始,直至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終於不僅讀出了“味道和感覺”,也在讀中感知了詞的大意。古人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為“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見唯有全身心浸染於語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承——望斷關山萬千重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作者為什麽會如此的長相思?請大家默讀這首詞,看看插圖和註解,然後試著去想壹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麽意思。(學生默讀)
師:好了,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妳對這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第壹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裏?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的路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高山上。
生:他的身可能在營帳裏面。
師:壹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稍做停頓)那麽他的心在哪兒?
(連問數名學生,均答故鄉或故園)
師:好的,在故園。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板書“身在征途、心系故園”)把它連起來(用圓圈圈住這八個字),妳有什麽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生:我發現了納蘭性德他既想保家衛國,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生: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他不管在什麽地方,心裏總是有家鄉的。
師:是的。那就讓我們壹起再來讀壹讀《長相思》,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心情讀出來。放開聲音,按自己的節奏讀。(學生再讀)
師:孩子們,請閉上妳們的眼睛,讓我們壹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妳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愴》並深沈、深情地範讀)
生: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裏翻來覆去睡不著,都在思念他們的故鄉。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因為思念家鄉,睡不著那樣的情景。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思鄉的情緒更重了。
……
〔賞評〕
語文課既要書聲瑯瑯,又須靜思默想。誦讀過後,王老師的導讀策略轉為讓學生“默讀這首詞,看看插圖和註解,然後試著去想壹想大概在講什麽意思”。由“非常思念家鄉”而過渡到對作者“身”在哪裏、“心”在何處的叩問,這是極其自然的步步遞升。正是因為有了這壹輕巧而精準的“點擊”,學生又在潛心涵泳中真切地體悟到了詞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幽怨哀愁。其間,教師隨機點撥和深情範讀則又對特定場景作了的強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三、轉——曾經滄海難為水
師:妳們看到了那麽多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裏面,他的家鄉,他的故園,又是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展開妳的想象,把妳在作者的家鄉、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背景播放《琵琶語》音樂,學生寫片段。)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們在巷口玩耍嬉戲;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
生:我看到了那個晴朗的天氣,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裏玩耍,壹會兒捉蝴蝶,壹會兒逮螞蚱,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喝酒,聊天。
生: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壹閃壹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那圓圓的月亮,親人是多麽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與他們團聚啊!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但是現在,這樣的畫面,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書大大的“碎”字,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在這裏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和孩子在壹起的捉迷藏,沒有楊柳依依,沒有芳草青青,這裏有的只是—— 壹起讀《長相思》。
(學生齊讀)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壹程,水壹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壹更,雪壹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讓我們再壹起讀《長相思》。
( 學生再讀)
〔賞評〕
“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裏面,他的家鄉,他的故園,又是怎樣的畫面和情景呢?”教師突轉話鋒,讓學生瞬間進入“心系故園”的“追憶逝水年華”中。在舒緩的《琵琶語》的伴奏襯墊下,學生先是融情想象,繼而激越表達。由此,征途的艱辛、戰爭的慘烈,與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已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可以揣測到,在納蘭性德的妻子心中,定會有深情的呼喚:“尋妳尋妳,千呼萬喚;念妳念妳,魂牽心動;深深的愛、綿綿的情,都化作雲潮,化作雲潮洶湧!”
四、合——壹唱三嘆長相思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妳是不是應該問壹問納蘭性德?
生:納蘭性德,既然妳這麽思念家鄉,那妳為什麽還要去從軍呢?
生:納蘭性德,妳快點回家吧!妳為什麽不回家呢?
生:妳為什麽不把想對家人想說的話寫下來,讓壹個老鄉幫妳送過去呢?
師: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壹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壹讀?(課件出示詞句)
生(讀):“問君何事輕離別,壹年能幾團圓月?”
師:孩子們,請妳們再想壹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壹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壹年能幾團圓月?”
(學生分別以妻子、父親、孩子等問納蘭性德)
師:我們再壹起問問納蘭性德。
生(齊問):問君何事輕離別,壹年能幾團圓月?
師: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
生(擬父):不是,我從“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中看出妳不是輕離別,而是為了保家為國。
生:(擬妻):妳不是。風壹更,雪壹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妳是為了保衛祖國。妳離別家鄉,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妳。
師: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呀!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啊!
(引導學生再次誦讀《長相思》後,屏幕出現大大的“長相思”三字)
師:山壹程,水壹程,程程都是——
生(齊):長相思!
師:風壹更,雪壹更,更更喚醒——
生(齊):長相思!
師: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
生(齊):長——相——思!(掌聲)
〔賞評〕
“讀到現在為止,妳是不是應該問壹問納蘭性德?”教師這壹發話,勾起了學生對詞人心靈的叩問。而相機呈現的詞人征途所作《菩薩蠻》中的兩句話,又讓學生能憑此而以詞人的妻子、父親、孩子等身份,與詞人展開壹場情景對話。在壹唱三嘆的回轉反復中,學生體悟到了詞人內心兩難的矛盾沖突,知道了“身向榆關那畔行”並非“輕離別”,而是為了戍邊衛疆、保家衛國。其實,對詞人而言,“那秦時的明月、那漢時的風,是夢不是夢,望斷了關山萬千重!”
總評
短短的壹堂課,短短的兩句詞,竟被演繹得如此壹波三折,如此波瀾起伏,如此蕩氣回腸!它就像壹口井,開掘得那麽深,壹任清泉汩汩流淌。王崧舟,這位棲息在“詩意語文”裏的情感派大師,以創新的課堂理念、精妙的課程設計、高超的教育智慧,把我們帶進了詩情畫意的世界。
靜心回放教學場景後妳會發覺,盡情地誦讀、心靈的回想和生命的追問,構成了此課三大亮點。在洋溢著詩意的氛圍中,學生感動著、吸納著、享受著。課已畢、情未了,我們無法淡忘課堂上那直面心靈的誦讀、刻骨銘心的想象和充滿生命意義的追問。語文課程,它不是解釋,不是說明,不是授與,而是壹種心靈的潤澤,是壹回情感的體驗,甚至是壹次生命的涅盤。
壹首首詩章,其實就是壹幅幅鮮活的畫面、壹段段感人的旋律、壹幕幕立體的場景。王老師引領孩子們讀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韻,精致和諧而又恢弘奇崛,縝密細膩而又大氣開放。學生不僅思緒如滔滔江水般噴湧而起、壹瀉千裏,同時又無疑經歷了壹次刻骨銘心的精神洗禮。毫不誇張地說,本課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堪稱“只可壹次”詩詞教學經典。